各行各业都有许多在业内名气非常大的企业,但通常都不为普通百姓所知,问题就在于他们所从事的领域与老百姓隔着一条鸿沟。只有那些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才能受到他们的关注,只有生产这样产品的企业才能为他们所追捧。华为这家企业,原本不应像现在这么知名,因为他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与普通消费者同样有一段不短的距离。在与笔者交流时,有朋友说,华为的知名度与任正非2001年写的《华为的冬天》有着莫大的关系。事实上,自从《华为的冬天》问世后,这篇不是案例的文章便成了许多企业家、学者研究的典型案例,尔后借着媒体的传播,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 这么多年来,华为也曾有过战略转型,也曾在业务架构上做过调整,但从华为的文化来看,始终没有背离《华为的冬天》所喻含的深意。 前不久,华为一位25岁的员工——胡新宇因病毒性脑炎被诊断死亡。对此,业内盛传是因为华为的“床垫文化”所致,而华为新闻发言人傅军也表示,虽然过度劳累与胡新宇死亡不构成直接的因果关系,但确实也有相关性,公司高层已经高度重视对此事的处理,公司也重申了加班政策,晚上十点以后加班要经过批准,不准在公司打地铺过夜。据深圳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许明达介绍,创业中的华为,留下了一个传统,叫做“床垫文化”。几乎每个开发人员都有一张床垫,卷放在铁柜的底层,办公桌的下面。午休时,席地而卧;晚上加班,盈月不回宿舍,就这一张床垫,累了睡,醒了爬起来再干。 对此,业界大部分人认为,华为可能要进行文化变革。事实上,随着华为在国内外通信市场的狂飙突进,其影响力越来越大,文化转型以便与国际接轨似乎是早晚的事情。然而,在任正非的导引下,华为虽然也曾引进外脑,对公司业务流程和文化进行了修正,但整体上并没有发生变革。早在1995年前后,任正非就对华为的内部管理提出了质疑,继而聘请人民大学教授编纂了《华为公司基本法》。紧接着,任正非又引进集成供应链(ISC)等相应软件,建立起“以流程型和时效型为主导”的国际先进管理体系。2000年,以上千万美元的代价,华为接受了由IBM提供的集成产品开发(IPD)咨询项目,打造了华为引以为豪的以业务流程为核心的管理模式。但是知道今天,流程依然没有成为华为的主流,任正非在华为的人治烙印依然是业界诟病的对象,甚至有人因此认为,在任正非年龄不菲的情况下,华为的接班人问题将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桎梏。笔者就曾听人说过,华为一大批“娃娃副总裁”们就是被任正非摸着脑袋长大的,脑袋后从来没有长“反骨”的机会,缺乏独立思考和奋斗的能力。从这点考虑,华为收购港湾,把李一男拉回来做接班人,如果能做好人事平衡的话,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在笔者看来,“华为的冬天”和“床垫文化”,是一买相承的东西,是华为文化的同一个方面,前者提倡要有危机感,后者让员工在危机感的基础上继续奋斗。虽然傅军说以后员工加班要审批,并不是说华为不再提倡“床垫文化”。近日,为了应对企业内外对“床垫文化”的热议,任正非再次出手,这一次的题目是《天道酬勤》。文中,任正非介绍了“床垫文化”的由来和意义,指出“床垫文化”在今天依然是华为的精神支柱、力量之源,办公室的床垫虽然主要是用来午休了,但“床垫文化”的精神依然要在华为提倡。 任正非的文章内容非常丰富,但真正让笔者感慨的却只是这样简单的文字“一天不进步,就可能出局;三天不学习,就赶不上业界巨头,这是严酷的事实。”华为的进步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有目共睹,在中国企业的国际影响力如此之弱的今天,华为能一步步走过来,并赢得了国际性的尊敬,这一点是非常值得学习的。虽然说华为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与国际通信巨头们相比,华为依然只能算是能力不错的小字辈和小不点,想用国际巨头们的管理方法和文化来引导华为是不现实的,华为还没有这样的资本实力、经验基础和影响力。 其实,考虑得简单点,就像中国的经济发展一样,虽然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还不是得提倡艰苦奋斗吗?国家都能提,华为当然也可以提。从《华为的冬天》的危机文化到《天道酬勤》的床垫文化,在我们看到华为员工艰苦奋斗的同时,也应该能够体味到华为文化的连续性,在走上国际化的同时,华为能保持本真与自我,这一点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任正非和华为文化 任正非从华为冬天到床垫文化](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1425594527792.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