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一度的世界杯如期而至,与上届不同的是,这一次,全球性风潮的源头从欧洲被移至非洲大陆。虽然南非距离中国很远,不过,因现代传媒技术的进步,世界杯与中国其实很近。尽管中国队仍被习惯性地淘汰出局,但这无碍于中国球迷对世界杯的狂热,哪怕缺少主队的他们在心底还有一丝忧伤。在媒介碎片化时代,眼球成了最为稀缺的营销资源。因为世界杯赛场聚集了全世界球迷的眼球,所以,世界杯赛场外必然会上演全球性的营销战,中国当然也概莫能外。
2010是大赛年,世界杯之外,亚运会、男篮世锦赛、NBA中国赛等等,个个引人关注。如何做好营销资源在各项赛事间的分配,考验的是企业的战略智慧,是专注其一、还是主次有别甚或平均分配?最终取决于企业主体性的商业价值判断。至于如何选择具体的营销参与形式,是赞助赛事还是伏击营销?是找明星代言还是开展草根活动?是线上广告轰炸还是线下终端拦截?关键是要找到品牌与赛事精神的契合点,结合自身资源情况,量力而为,避免花钱凑热闹。
体育赛事营销价值的发挥,凭借的是将观众情感因势利导至品牌关系中这一沟通路径。所以,对于想在大赛年有所营销斩获的企业,在将精力倾注于赛事资源争夺、营销形式选择的同时,更应该回归到对目标人群的研究上来,如此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行销有效。
总之,关系千万重,但大道至简。俗语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体育竞技场上永远以实力说话。营销战场内与体育赛场上的逻辑类似,功夫的强弱决定了脚下江湖的大小,残酷的竞争现实从不同情弱者。如果,你是营销战场上的“中国足球队”,脚下的活儿不行、脑中的智慧不够、内心的精神力量也不强大,即使能“勉强”或“幸运”地登场,淘汰也是必然的结局。场外的观众永远最期待强者间的对决,鲜花、荣誉最终也只属于唯一的冠军,这是一种以残酷浇灌美丽的王道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