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本土化妆品品牌 本土化妆品企业的三条出路(1)



作为一位在化妆品领域辛勤耕耘多年行业人士,我发自内心的对战斗在中国本土化妆品行业的企业老板、行业同仁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感谢你们为中国日化产业的发展所作的贡献,同时也为你们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为缔造民族品牌所做的努力而感到由衷地敬佩。但是,本土化妆品企业却因为很多现实的经营问题弄得你彻夜难眠。   

 美国本土化妆品品牌 本土化妆品企业的三条出路(1)

  一、 面临的问题 

  问题1:在洋品牌的夹缝中生存,举步维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化妆品行业一路高歌猛进,年销售额已达800亿,然而随着越来越多国际日化巨头对中国市场疯狂的攻城掠地,本土日化企业的日子已越来越不太好过,在大众洗护领域,宝洁、联合利华为首的国际巨头对本土企业进行打压,而在高端护肤领域以欧莱雅、资生堂为首的洋品牌占据了更多市场份额。近几年来欧莱雅收购小护士、羽西,强生即将收购大宝等资本并购之风愈演愈烈,叫喊了多年“狼来了”的本土企业已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洋品牌带来的强大压力,毕竟“与狼共舞”的日子总是让人胆颤心惊。   

  问题2:资金压力大,随时面临破产威胁 

  象宝洁、联合利华、欧莱雅、雅芳等进入中国的国际日化企业都有近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历史,资本的积累,使其具备强大的资金实力作为后盾,而本土日化企业在资本实力的较量上明显与其不可同日而语。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满盘皆输。   

  问题3:人才缺失,导致企业长不大,走不远 

  外资企业总是以提供最好的学习机会和成长空间,提供高于行业同等水平的薪资和福利待遇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人才,而本土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不成熟,往往导致优秀人才招不来,找来了却留不住。行业人才流动频繁,致使本土日化企业浮躁和急功近利之风蔓延。战略性人才的流动和缺失使本土日化企业的战略经常飘移不定,缺乏系统性和可执行性,这也是导致本土日化企业长不大,长大的却走不远的一个重要原因。   

  问题4:渠道掌控能力差,市场基础不牢固 

  做终端累死,不做终端等死,商场或大卖场高额的终端建设费用往往让本土日化企业望而却步, 而国际品牌则凭借自己强大的财力做后盾,一步步渗透,占据了更多的市场份额,目前欧莱雅、宝洁等已经吹响了进军中国广大农村市场的号角,原本在中国二三级城市和农村市场成长起来的本土企业愈发感到举步维艰。对本土日化企业来讲,与渠道分销商之间上演分分合合的悲喜故事已是家常便饭,最主要的原因是本土企业无论是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是对渠道分销商的管理能力都还没有强大到可以控制渠道分销商的地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52205.html

更多阅读

杜邦:200年企业的中国25年(1)

1787年,E.I.杜邦一家人,乘上布鲁克斯船长的美国鹰号越过大西洋[17.80 -0.67%],避开法国大革命引起的社会动荡,奔赴美国这个新成立的国家。5年之后,杜邦兄弟二渡大西洋,在美国创立了杜邦公司,并由此开创了一个延续了207年的工业王朝。 杜

中国商务部直销企业 中国直销企业的主流化冲动(1)

策划人语 或许,从来没有哪一个盛会能如此吸引中国直销企业的参与热情,甚至是北京奥运会。 这就是上海世博会。 毫不夸张地说,它们是集体性地“扎堆”参与。 有三分之一的直销企业在分享上海世博会饕餮盛宴。在25家拿到直

直销营销 直销企业的世博营销(1)

策划人语 或许,从来没有哪一个盛会能如此吸引中国直销企业的参与热情,甚至是北京奥运会。 这就是上海世博会。 毫不夸张地说,它们是集体性地“扎堆”参与。 有三分之一的直销企业在分享上海世博会饕餮盛宴。在25家拿到直销牌照的企业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跨国并购的10条“生死线”(1)

  2004年以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事件日益增多,并购失败与陷入困境的报道也不绝于耳。但据我们的调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也有不少成功案例。为了总结并购成功与失败的“分界线”,我们收集了30多个案例进行调研。从成功与失败案例的比

刘汉元:新能源狂人的“第二条裤管”(1)

  刘汉元的雄心是把光伏与农业,这两个相去甚远的行业,在通威集团内部整合成两条上下贯通的产业链      刘汉元本不是易于激动的人。谈到多晶硅时例外。   新能源、光伏或者多晶硅,对这位通威集团的董事局主席是有魔力的词汇,他

声明:《美国本土化妆品品牌 本土化妆品企业的三条出路(1)》为网友霸王别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