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我们决策的理由也是很充分的。一是安利一直就很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从一开始就抱定了扎根中国、长远发展的决心;二是我们非常清楚,安利不是非法传销企业,政府一定会了解这一点并做出安排;再有就是考虑到人数众多的营销人员,这些年来,销售安利产品对他们来说不仅是改善自己生活的手段,更是他们证明自身价值的方式。安利的企业理想是“为您生活添色彩”(helpingpeoplelivebetterlives),这也是我们对广大消费者和营销人员的坚定承诺。我们不能轻易放弃这个承诺。 当然,要遵守这样的承诺需要付出不菲的代价,企业停产、人员流失,公司每个月都要亏损几千万。直到政府主管部门为安利等十家前外商直销企业做出了转型经营的安排,安利在中国才重获生机。 经历了这样的一场生死考验,安利最大的收获是人心――营销人员对公司的信任更加坚定,与公司甘苦与共的伙伴关系也更为紧密。而这也是安利能够迅速复苏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说,在最困难的时候重诺守信,让我们得到了极大的回报。 品牌制胜产品为王 在安利眼中,诚信绝不仅仅是一个道德层面的事情,而是要通过相应的制度保证,落到实实在在的管理与经营中。而这一点,也充分体现在我们对卓越品质的不懈追求上。

从安利创立之初,公司创始人就曾郑重签下《安利品质宣言》,向全球消费者承诺提供兼具出色功效、卓著质量和优质服务的安利产品。这为创建安利独树一帜的质量文化奠定了基础。我们始终认为,在质量上一丝不苟是一家企业最根本的诚信,也是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最核心问题。现在所有的MBA教程都在反复教导人们如何品牌制胜。但不要忘记,品牌制胜的前提是产品为王。 在产品质量控制方面,安利下的是“笨功夫”。我们并不满足于事后把关的质管模式,而是更强调对过程的保障,实行覆盖产品形成和有关支持全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从源头上管理质量,用系统的手段预防问题。在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厂之初,安利(中国)便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引入产品形成的全过程,从科学研发、原料遴选、生产规范、质量监控和售后服务等每个环节对工作质量严格把关,并成功通过了中国保健食品GMP审查,获得了美国安全检测实验室公司颁发的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以及英国标准协会颁发的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正是基于这种在产品品质上的精益求精与诚信态度,安利产品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与喜爱。2006年5月,世界知名市场调查公司――尼尔森市场研究公司(ACNielsen)的市场调查结果显示,安利产品的美誉度达到90%。 “道”“术”之分 在我看来,经理人在企业经营中有着“道”与“术”之分。追求诚信的企业是采用“道”的方式,而过分追求利润的企业采用的只是一种“术”的方式。以诚信为本的道就是商道。这种道的核心在于人。管理者要取信于自己的员工,取信于自己的顾客,也要指导员工取信于外部利益群体。安利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打造公司及营销人员的良好形象,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最终获得竞争优势,无不得益于这种商道。 目前,安利活跃的营销人员有十几万人,他们是安利诚信形象的最直接体现。为此,这些年来,我们不但通过公司营业守则对营销人员的行为做出了严格规定,要求营销人员“尊重社会公德,遵循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开展业务”,并“不得对产品的用途、性能等做夸大、失实或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也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反复强调营销人员要诚信经营,严格按照公司规定、客观推介安利产品,不得任意夸大产品功效,误导消费者购买。就在最近,我们再次推出了营销人员“十项规范”,其中第一项即为:推介优质产品,不浮夸。 美国学者福山在《信任》一书中曾预言:21世纪是信誉的世纪,哪个国家的信誉度最高,哪个国家就会赢得更广阔的市场。诚信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而且作为企业的一种重要的无形资源,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纵观世界上所有的百年企业,人们会发现这些企业都有着一套完整的以诚信为基础的核心价值系统。而这才是企业长远发展、百年辉煌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