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和记黄埔今年上半年财务报告显示,屈臣氏零售及制造部门的营业额为418.67亿元港币,与去年相比上升了22%。屈臣氏已经跃上中国零售业数一数二的位置。 不是沃尔玛和家乐福,不是国美和苏宁,为什么是屈臣氏? 从1828年到2006年,屈臣氏品牌在风雨飘摇中浴火重生。从1981年李嘉诚名下的和记黄埔将屈臣氏收购,到2006年屈臣氏突然发力,第一次向外界透露了自己的扩张路线图──即使是营销大师李嘉诚也坚持从头再来,即使是和记黄埔也是在蛰伏了25年之后才找到了“北”。 内地的零售业,在白刃肉博中至今也没有弄明白如下三个问题:怎样提高销售业绩?怎样做大品牌?怎样赢家通吃? 25年磨一剑,李嘉诚做零售,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借鉴。 屈臣氏从小到大的秘密:顾客大量购买 直到现在,屈臣氏个人护理用品店也不过是100多平方米的小店铺。直到2005年,屈臣氏个人护理用品店在内地的店铺也只有100多家。 是什么让它赚了那么多的钱?让它有四两拨千金的神力呢?

诉求高品质:顾客不觉得掉价儿 零售业要盈利,就要大量“走货”。所以,沃尔玛的座右铭是:“你怎样卖得更多?”然而在市场上,“最走货”的和“最低档”的是同义词。顾客在大量购买的时候,会连自己都有点抬不起头。 屈臣氏怎样解决类似问题呢? 人们可以看到,在屈臣氏的店铺里,有一些本质上的不同:其一,一些洗面奶及个人护理用品价格很便宜,可一些白领进屈臣氏店消费并不认为身份掉架;其二,即使不是节假日,一些衣着时髦、谈吐不俗、喜欢新奇的年轻女性经常光顾这里,她们将这里变成了自己的栖息地和时尚桥头堡。她们常年将自己的消费锁定在屈臣氏的原因是:不仅货真价实,而且丝毫不觉得掉价儿。 屈臣氏“货真”到什么程度?2005年,屈臣氏斥资55亿港币收购了法国最大的 香水零售商Marionnaud,使得它的一系列大手笔并购达到了顶峰。正是依靠连续不断的收购,屈臣氏的产品组合与世界一流产品实现了零距离。仅仅是今年下半年,屈臣氏再行并购的准备金就高达65.83亿港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