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化妆品品牌 国产化妆品“血统差”让位洋品牌(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1480065476476.jpeg)
在中国商业经济繁华的上海,部分商业街在升级改造中不约而同地把一个个本土品牌“请”出去,让位于国际品牌。 漫步于那些新改造的路段,能看到中国字的店招差不多只剩下餐馆、药房、书店,消费品尤其是服装、化妆品几乎清一色是“洋品牌”。“升级造街”演绎成了“以品牌出身定去留”。 上海著名商业街――南京路步行街上一派热闹景象。 本土品牌被逐 竟因“血统不好” 随着上海各区商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出台,更加“国际化”“提高档次”成为多个中心商业街的共同目标。 作为国产中高档化妆品品牌,家化集团旗下的“佰草集”“清妃”等产品在全国许多城市销售良好,“佰草集”还进入国际化妆品连锁零售巨头丝芙兰的门店销售。而当上海的淮海路规划定位于“国际时尚商务区”后,沿街百货商厦却要求其撤柜。 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曲建宁无奈地说:“我们提出确保‘佰草集’产品销量进入商场前3名,‘清妃’进入前10名。但商场表示,他们的标准不是看销售额,而是看品牌,本土品牌‘血统不好’。” 中国驰名商标“美特斯邦威”是中国最大休闲服产销商的代名词,深受年轻人的喜爱。位于上海淮海中路758号的美特斯邦威淮海店,租赁合同将于3月31日到期。而当这家企业向房东提出续约时,却被告知,为配合淮海中路的商业格局升级改造,有关部门已要求将店面转租给国际品牌。 “他们的解释是,淮海中路需要引进国际品牌,我们连参与竞价的机会都没有。”公司相关负责人周文荣说。 此前,南京东路所在的黄浦区也几次派人向这家企业表明,根据政府对南京东路规划的调整,美特斯邦威南京东路店将转租给其他国际品牌,并希望提前结束租约。 记者了解到,南京东路店、淮海路店的销售额占到美特斯邦威上海市场销售总额的40%。不久,这两个位置很好的店面将分别被国际品牌耐克和阿迪达斯租用。 据调查,上海不少中高档百货商场都有类似的排斥本土品牌的心态。即使在提升品牌定位和形象之后,中国驰名商标“三枪”仍然被东方商厦、太平洋百货、百盛等多家商场清退。占国内内衣市场份额20%以上的“三枪”,在上海市中心百货商厦几乎没有立足之地。 部分“洋品牌”鱼目混珠 不久前,上海内衣行业协会对市场上销售的内衣品牌进行了一次调研。结果发现,所谓的“海外品牌”主要分为四类:一是中外合资、外商独资企业拥有的知名品牌,如“黛安芬”“安莉芳”等;二是海外品牌授权经销,国内总代理,如“兰黛”;三是在海外或港澳台注册的品牌,由内地品牌推广和出口企业负责经营,如“帕兰朵”“歌迪”等;四是起了个洋名字、实际是中国人注册和经销的品牌,如“维多利?保罗”“凯撒大帝”“威雯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