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红楼梦》中所提及的白玉盒子单就材质而言就非常富有设计感。 晶莹剔透的白玉中盛放着红艳欲滴、芳香醉人的胭脂(口红),不仅衬托出了胭脂本身的美妙,也籍由白玉和胭脂从色彩到质地的对比给人带来了丰富的感官享受。而“金花烟支”以金箔纸的金色来映衬胭脂的红,这种运用色彩对比进行设计的巧思,在中国古代设计史上是屡见不鲜的。这种“金花烟支”的出现和以漆盒、白玉盒子盛放胭脂的记载表明了古人不但注重口红(胭脂)本身的色彩与质地,同样也很重视口红的包装对于口红所起到的衬托作用以及和口红一起给人们带来的美的享受。 1915年,第一枝眉笔与第一瓶指甲油诞生于美国,并同时开发出金属的盒式化妆品容器产品,而口红也进步到了现代的形式――棒式口红(lipstick)。最初的棒式口红的名词,出现于1880年左右的美国,那是一些模仿黑人装扮而巡回于各地旅行、演唱的美国年轻人,他们把焦炭棒作为涂黑口唇、颊的专门化妆工具,以后市场上就将这种涂唇棒生产出来,以每磅25美分的价格整箱出卖。受此启发,美国的化妆品制造商将膏体的口红也制成棒状,并加以塑料、金属的外壳包装,涂用十分方便。第一支金属管口红是由美国康乃狄克州华特贝里(Waterbury)的毛里斯李维和史柯维尔制造公司(MauriceLevyandtheScovilManufacturingCompany)于1915年制造。棒式口红的出现,是世界口妆历史上的一次革命。而当时正是一个商业广告刚刚拉开序幕的时代,于是,满街跑的卡车上,全国通行的火车上,巨大的壁画与标语式宣传,都写满了棒式口红的各种名称。有条著名的广告语是这样写的:“口唇不化妆的女性,就像不会发光的电灯泡。”这种方便携带的口红的出现与商业广告铺天盖地的宣传方式,悄悄地改变着人们对于化妆的观念,在此以前,女性的化妆必须避开人的耳目,而到20世纪30年代,出入于电影院、咖啡馆的女孩子们,则可以公然取镜描眉画目了。观念的改变,使口红的需求量大大增加,需求的增加刺激着产量的激增,同时也带来了不同生产厂家之间的竞争,口红的包装作为人们选购时的第一印象也就自然而然地受到了各个口红生产厂家的重视。随着口红的“现代化”,口红的包装也迈入了现代化的进程。 (二)现代口红包装面面观现在市面上的口红五花八门,它们的包装也是各有千秋。在这让人眼花缭乱的口红包装世界里,根据口红类型和用途的不同,包装设计也分为几大类型。 唇膏类 这里所说的唇膏,是以修饰唇部色彩为主要目的的棒状口红。这类唇膏占所有口红产品的大半数,也是各大化妆品品牌唇部产品的主打部分。目前,世界知名的几大化妆品品牌均在这一领域有着自己的标志性产品。这类产品的包装多使用金属材质,带有显著的品牌特征。

唇彩类 在过去的十年中,彩妆界最重大的一项转变就是唇彩的出现。它令许多热衷时尚的女性都不约而同地放弃了使用多年的唇膏,而选择更加晶亮水润更具闪烁光泽的唇彩。于是,大街小巷无论是女孩还是女人,都有了一双果冻般吹弹可破的诱人双唇。它那涂抹后丰盈饱和的色彩、如瓷釉光滑透亮的效果,令人一见倾心。各大品牌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唇彩产品。这中间又包含许多“唇蜜”、“唇釉”等介于唇彩与唇膏之间,又同时包含两者优势兼而有之的唇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