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粮食学校 黑龙江省粮食产业化研究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首先因为它是产粮大省。黑龙江省尚未成为农业强省,首先因为粮食没有形成产业化经营。为了促使我省资源优势、粮食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由农业大省走向农业强省,必须尽快实现由原粮产销向产业化经营的历史性跨跃。九十年代以后,我省粮食生产高速发展,七年三大步,粮食总产量由150多亿公斤登上300多亿公斤的台阶。

  粮食的产量高度增长,为我省经济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同时也带来了比短缺经济时期更为复杂和深刻的矛盾。特别是以周期性“憋粮”为主要特征的粮食问题始终制约着我省农业、农村乃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并造成许多严重的经济后果。其一是占压巨额资金。截止今年5月末,全省粮食库存累计占用资金达520亿元。其二是仓储、烘晒等基础设施难以承受。全省仓容60亿公斤,到今年5月末,全省粮食库存达261亿公斤,有77%的粮食露天存放。全省粮食部门烘干能力55亿公斤,而需要干燥处理的潮粮在100亿公斤左右。其三是造成巨额亏损。今年1~5月份,全省粮食系统累计亏损20.16亿元,同比增亏11.25亿元。到6月份,仅在库的69.3亿公斤的保护价粮和定购粮,还要发生30亿元以上的亏损。其四是经济效益低下。1984年我省四大作物平均投入产出比为1:3.7,1996年为1:3.6。在此期间,我省粮食增量以遥遥领先的地位居全国之首,但农业产值的增量却远远落后于其他一些产粮省份。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期农业产值增量,山东、河南、四川分别比我省高224.9%、95.9%和71.2%。如此严峻的粮食问题,其经济根源就在于粮食产业化程度低。特别是作为产业化核心内容的粮牧企一体化的发育程度与粮食供给能力的高度增长不相适应。国内外农业发展规律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当粮食人均占有量超过400公斤,对粮食的直接消费就会饱和并出现剩余。这时,以余粮为基础的养殖业及粮畜产品加工业就要相应发展,粮食生产则由于粮食转化也就是间接消费所开辟的广阔市场,在更高的水平上持续发展。这就是说,粮食生产向大规模商品经济转化,客观上要求把大量的从流通中退出和沉淀下来的原粮就地加工转化增值,使之成为符合市场需要的多样化的商品重新进入流通和消费领域。我省农业发展与这一规律相悖。首先是养殖业发展落后,农牧结构严重失调。1996年我省农牧结构为7.2:2.8,低于全国6.4:3.6的水平。我省粮食总产量居全国第五位,占全国的6.2%,肉类总产量却居14位,仅占全国的2.8%。如果按人口平均,问题更加突出。全国人均粮食产量383.9公斤,人均肉类产量50公斤,我省人均粮食产量高达817.2公斤,居全国第2位,人均肉类产量只有46公斤,居第16位。换言之,我省以高于全国112.8%的人均粮食产量,提供的是低于全国7.1%的人均肉产品。其次是粮畜产品加工业落后。据不完全统计,到1995年前后,全省粮食精深加工业共加工粮食不足11亿公斤(不含米、面、油传统口粮加工)。畜产品加工业更为落后,产品大量从省外调入。以这样的农牧关系和产业化程度,在粮食高速增长的条件下,出现卖难、低效问题是必然的。从根本上解决我省粮食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确保粮食生产和农村经济在更高层次上健康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就是加速实现粮食产业化,把原粮生产作为养殖业和加工业的第一车间,把余粮就地消化,吃干榨净,把产粮大省变为养殖大省和加工大省,最大限度地变粮食优势为经济优势。

一、我省粮食产业化的发展潜力

(一)物质基础潜力

我省粮食消费需求情况大致为:农村留粮115亿公斤,定购粮37.5亿公斤,非农业用粮5.2亿公斤,总需求量约为157.7亿公斤左右。除行业用粮和集市贸易外,这个数量基本代表我省粮食消费需求。从现在到2000年,我省粮食产量如按300~325亿公斤计算,每年将有大约150-175亿公斤的余粮。考虑到各方面用粮增长的因素,每年也要有100—125亿公斤左右的余粮必须转化。这是我省粮食产业化的物质潜力。

(二)市场需求潜力

粮食产业化,特别是作为粮食产业化核心内容的过腹转化的发展规模和速度,直接取决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用回归分析方法测算,到2000年,我省肉类需求量为205.8万吨,比目前增长56%;家禽需求量56万吨,增长73.4%;蛋类需求量154.2万吨,增长62.1%;奶类需求量(含贸易奶制品)309万吨,增长65.5%。畜禽加工品和粮食精深加工品的需求量也将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大幅度增长,说明我省粮食产业化的市场潜力很大。

(三)主要粮食作物的产业化发展潜力

就总体而言,我省粮食产业化发展潜力很大,但不同作物的发展潜力和发展途径则大不相同,应该因作物而异,分层次发展。

小麦和水稻。这两大作物的主要用途是口粮,目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品种质量较差和加工水平较低的问题。据估算,由于我省小麦质量差,每年外进小麦不少于10亿公斤,外进的面粉几乎占领了省内所有的城镇市场,并开始向农村市场延伸。今后这两种作物的发展主要是提高作物品质和现有米面加工企业的工艺水平,搞好米面的初加工。从产业化角度看,发展潜力相对较小。

大豆。大豆是我省粮食中的拳头产品,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30-40%。大豆的用途很广,是食品、化工、饲料、医药等多种工业的基础原料,其产品可达几百种。而我省目前在许多产品上处于空白,大豆加工90%以上是油脂和传统豆制品的粗初加工。而且,由于进口豆油和豆粕质量好,价格低于国内价格,外省大量进口,造成对我省大豆加工企业的冲击,甚至造成豆油、豆粕的积压滞销。今后,改造大豆初加工企业,发展大豆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和新产品、系列产品的开发,是我省粮食产业化的重点。

 黑龙江省粮食学校 黑龙江省粮食产业化研究
玉米。玉米是我省面积和总产量最大的作物,也是问题较多,但产业化发展潜力也最大的作物。我省玉米质量差、纯粮率和成熟度低、水份高。淀粉含量比山东、河南低4%左右,水分比国家规定的安全水份平均高20个左右。又受地理位置限制,我省玉米在国内市场销路较窄,大量积压在省内。全省粮食库存中,玉米占50%以上。这些问题决定了我省玉米必须立足就地消化。玉米的用途很广,既是酿造、粮化工等工业部门的原料,又是饲料工业的基础,加速实现玉米的两个转化,是我省粮食产业化的主要发展前途。

二、我省粮食产业化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省粮食产业化有了一定的发展,有些地方如肇东、双城等地,出现了粮食精深加工、综合开发和粮食——饲料——养殖——畜产品深度加工的产业化高级形式,不仅成功地解决了当地的粮食问题,也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但是,就全省而言,我省粮食产业化发展还很落后,还存在一些重大问题需要逐步加以解决。

(一)产业化的组织管理体制不顺,存在着多头管理、政出多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问题。由于粮畜产品加工业包括的门类很多,形成粮食、乡企、化工、食品等部门按战线各管一段的局面。既便是同一行业同一产品,也由于企业隶属关系不同,归口于若干部门。在不同的行政区域内,各地区按行政区划而不是自然、经济区划安排产业化布局,互不沟通,各行其令,没有形成全程抓、抓全程的产业化组织领导体系。在这种管理体制下,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布局不合理、总量失控、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

(二)粮畜产品加工企业问题突出。一是加工企业小而散,牵动能力弱,龙头作用很不明显,甚至不具备龙头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全省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7000余家,平均一个乡有7家以上。乡企系统的粮豆薯加工业平均每个企业只有10多个人,大多是作坊式企业。而大规模的支柱型龙头企业在我省尚为星星之火。二是加工层次低,产业链条短,基本处于粗初加工状态。全省用于加工的粮食中,小麦的80%、水稻的98%、玉米和大豆的90%,都处于粗初加工阶段。三是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小企业盲目上马,初加工能力过剩与深加工能力不足并存。全省粮食初加工能力1400余万吨,但实际加工原粮不到千万吨,设备利用率不到60%,生产能力大量闲置。这一问题在大豆油脂加工业尤为突出。1995、1996两年,全省新增加工能力分别比上年增加1/3,几万元的小榨油厂遍地都是,油脂总加工能力达500万吨以上,超出可供加工的豆源一倍还多。另一方面,以粮畜产品为原料的精深加工品很少,许多高新产品我省尚属空白。就连方便面、精制糕点等精细加工食品,我省每年也要进口5亿公斤以上。四是企业工艺落后,设备陈旧。我省粮畜产品加工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多是沿用六、七十年代的工艺设备,产品缺乏竞争能力,经济效益低下。

(三)粮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水平较低,不适应粮食产业化发展的要求。一是专业化程度低,许多地方的农民还没有完全跳出小而全的经营格局。二是加工企业和原料基地关系不紧密,缺乏对基地的调节手段和保护措施,少了抢购,多了拒收,压等压价的问题比较普遍。三是原料基地的品种质量满足不了企业的要求,使一些企业不得不外购原料。特别是我省缺少能够按照加工企业的要求进行纯品种、专用品种生产的大规模专业化种养基地。

(四)产业化的利益调节机制不健全。绝大部分企业与农户还仅仅是简单的买卖购销关系,广大农户还不能分享到加工企业的利益补偿,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共同体,甚至企业与农户的购销关系也不稳定。很多企业没有自己稳固的原料基地,广大农户也没有摆脱市场经济的冲击,而产业化充其量也只是建立在简单接力关系上的产业衔接。

(五)种养饲结构失调,产业化链条中的两个脆弱环节始终制约着产业化在高层次上发展。一是种养脱节,粮多畜少,产业化在过腹转化环节上受阻。二是粮食——饲料——养殖产业链的中间环节薄弱,饲料工业成为产业化的短腿。目前我省颗粒饲料有较大缺口,但我省却把作为饲料工业基础原料的豆粕和玉米大量销往省外,反过来再购入外省饲料来支撑本省的畜牧业,这在经济上很不合理。希望集团和正大集团能将企业办到各地,产品挤占我省市场,而在饲料工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优越条件的我省却依赖外省饲料,问题值得深思。现在我省许多养殖大户都办起了家庭饲料加工作坊,自给自足发展养殖业生产。这既不符合社会化生产的要求,也限制了产业化发展。

三、我省粮食产业化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一)建立一体化的组织领导体系

各级政府要积极研究、不断探索、按产业化的客观要求调整领导分工和部门职能,努力解决领导体制上的行业隔离、部门掣肘、条块分割的问题,试行纵向抓产业化的组织领导体系。在一个产业体系内,对基地建设、企业加工、市场流通等各产业环节实行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统一实施,形成各行各业齐心协力推进产业化发展的新局面。要不断健全产业化组织协调机构,强化各级产业化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职能,增强其组织、协调的权威性。其职能应主要包括:(1)组织参与制定有关政策、法规和规划,对项目的论证、立项和审批把关,负责搞好综合平衡。(2)协调行业、条块、地区、农企之间的协作关系,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要求组织实施产业化经营。(3)发展各种行业协会、产品协会等社会组织,组织经验交流等有关活动。

(二)大力培育龙头企业

培育龙头企业总的原则是,内涵扩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并重,在不放松对原有企业改造挖潜的同时,积极发展新兴企业,以大中企业为主,以小型企业为辅,大小并举,优势互补。隶属于各个系统和部门的国有大中型加工企业是我省粮食产业化的骨干力量,要通过改组、改造、改革,使之获得生机和活力。在我省初加工能力过剩、设备利用率低下的情况下,重点任务是对现有的初加工能力进行调整和改造。我省国有大中型初加工

企业现有的设备和加工能力是进行精深加工的基础条件,只要对其实行技术改造,在投资不多的情况下,即可提高加工层次,提高新产品、精深加工品的开发生产能力。要打破城乡、部门界限;根据企业、基地、市场等实际情况,调整好加工结构和产品结构。通过调整改组改造,使一批具备规模和条件的粮畜产品加工企业,尽快由初粗加工转向精深加工,由生产低档次产品转向生产高精尖产品,由单一产品转向生产系列产品。对于不具备转变条件的企业,则要借助同类企业转产、竞争能力减弱的时机,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提高工艺水平和初级加工品的产品质量,从而形成大小企业合理配套、精粗加工各得其所、各种档次产品梯次发展的粮畜产品加工体系。

对于乡镇加工企业,重点是在扩大规模、提高加工水平和产品质量上下功夫,逐步形成群体规模,发挥小龙头作用。对于确属重复建设严重、原料没保障、产品没市场、经营没效益的同类企业,采取优胜劣汰,关停并转办法加以调整。要坚持合理布局、严格论证、科学立项的原则,兴建一些牵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新建企业要具备规模大、高科技、产品新、链条长的特点,做到建成一个,带动一片,致富一方。要优先发展高起点、大规模的畜产品综合加工企业,在粮食主产区大力推广双城模式,争取在全省大范围内逐步形成粮牧企一条龙的大产业链。要大力扶持发展大型独资、合资、股份制加工企业,用外埠的资金、科技和管理来带动我省产业化的发展。

(三)切实加强生产基地建设

按照“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的总体思路,由农业、农垦部门主抓,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立即着手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化优质原料基地群。一是着重抓好南部、西部、中部玉米带开发,在双城、海伦、拜泉等16个玉米主产区,建立优质玉米、专用型玉米和饲料玉米生产基地,争取到2000年发展1500万亩,占玉米总面积的40%左右。二是在东南部和中部的20个左右的县市和国营农场建立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发展1000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60%左右。突出抓好绿色食品水稻基地建设,在五常、尚志、木兰等10个基础较好的水稻开发区内,三年发展100万亩,创造出具有龙江特色的绿色优质粳米品牌。三是抓好南部、西部及北部的大豆作物带建设,在巴彦、讷河、富锦等18个县市和国营农场建立高蛋白、高脂肪优质大豆生产基地,发展1500万亩,占大豆总面积的45%左右。四是在北部、东部的依安、克山、虎林等10个县市和国营农场小麦生态适宜区内,建立优质小麦、专用型小麦及冬小麦生产基地,争取到2000年发展到1000万亩,占小麦面积的60%左右,逐步创立本省优质麦品牌。五是在兴安山地及北部冷凉地区建立脱毒种薯及商品薯生产基地,三年发展150万亩。突出抓好克山、加格达奇两个省级脱毒种薯生产基地建设。

基地生产要走群体规模的路子,组织农户进行统一管理、分散经营、连片种植的规模化生产。要努力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根据生态和经济发展的要求,逐步实行统一供种、统一种植、统一轮作的耕作方式,形成区域性作物带。原料基地要按龙头企业和市场的要求,全面推行专品种种植、专品种收购、专品种销售,形成高度专业化基地生产经营格局。

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农业、水利、农机部门要抓好以农田水利、耕地培肥和耕暄为主的基础建设。计划、财政、金融部门要对基地建设列出专项资金。农业综合开发、粮食生产贴息贷款等农业专项资金,在使用上要重点向基地县市倾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基地建设领导,自下而上修改制定基地建设规划,把基地建设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省、地、县三级基地。自“六五”期间起,国家在我省投资建设了4个产粮大区32个商品粮基地县,“九五”期间要积极争取把我省60个商品量5亿公斤以上的县都纳入国家级商品粮基地。

(四)建立健全利益分配、调节机制

要大力倡导、督促龙头企业对广大农户实行合同订购、保护价收购、等级差价、风险保障基金等制度,逐步形成农企之间的利益调节机制。由于养殖生产和畜产品加工业的特殊性,这些措施在这一产业中更具有可操作性,应大力推行。对粮食加工企业,在引导推动其落实这些保护措施的同时,还要通过中介组织来协调农企双方买卖价格合理,产销关系稳定,也就是形成了产业化初级阶段的松散型的利益共同体。

要尽快开展企业办基地的试点工作,引导龙头企业通过承包、购买土地、实行农企股份合作、向基地投资等多种形式开发建设原料基地。企业办基地是产业一体化、工农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高级形式,要积极探索,稳步推进。目前我省一些地方,企业办基地已经初露端倪。肇东金玉公司通过在海城乡长期调查摸索,提出了企业办基地,带动8-10个乡镇实现产业、工农、城乡一体化的方案。要选择几个像金玉公司这样的龙头企业,大胆试验,积累经验。

大力培育中介组织。中介组织如果只靠农民自发形成,过程较长、组织协调能力较弱。我省各级经管站是农口各部门中战线最长、网络最大、组织严密、既具有经营管理职能、又具有社会服务功能的队伍。要充分发挥这支队伍的优势,赋予其参与组织产业化经营的职能。要以县、乡、村经管站和农村合作基金会等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尽快形成企业加中介组织加农户的利益共同体。

(五)加快科教兴农步伐,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要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尽快把乡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部门的人员编制配齐配强,提高农业科技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要鼓励、推动农技推广部门广泛开展经营活动,探索技术服务由无偿转向有偿的路子,通过科技承包等形式把科技人员推向生产第一线,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困难局面,壮大科技队伍的经济实力,强化服务功能。

科技示范区是符合我省省情、可操作性强、效果好的农业科技推广的实现形式,要大力普及,以一带十,以少带多,由点到面,规模推进。要充分发挥示范区的“路灯”作用,点亮一盏,照亮一片。经过几年的推进,要在全省范围内做到乡乡点灯、村村闪亮,从根本上解决我省科技推广村级断层的问题。

以“丰收计划”为组织形式,加速重大农业技术的实施。农业生产要围绕“三大革命”和生态、旱作农业建设,在提高标准的基础上,规模推进玉米保护地栽培、水稻旱育稀植和超稀植、大豆垄三栽培、小麦模式化栽培等十大重点技术。养殖业重点推广猪直线育肥、奶牛高产综合技术、羊毛肉增产、肉牛快速育肥、鸡高产综合技术和精养、驯化养鱼等重大技术,使农业科技由以种植业为主迅速向养殖业扩展。

进一步加强农业广播培训教育和绿色证书教育,突出抓好“科技之冬”活动,并使其规范化、制度化,从而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科技意识,增强接受和应用先进技术的能力。

(六)多方筹措、有效使用建设资金

首先,大力推行龙头企业的股份制,吸纳社会资金,变沉淀资金为生产建设资金。加速加工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挖掘原有资产潜力。要促使企业增加积累,提高扩大再生产能力。二是引导乡村集体经济、乡镇企业以及个人自有资金向产业开发投入,形成多元化投资机制。三是各级财政、金融部门要增加对产业化建设的投入。四是重点加强招商引资力度,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利用外资。要利用我省的资源优势,广泛开展与发达地区、外商的联营协作。

要坚决克服“天女散花”式的分散投资方式,集中有限的资金加速建设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牵动能力强的重大龙头项目。经过几年的努力,要在我省建立起若干个像金玉公司、雀巢公司、金锣公司这样的大型、特大型龙头企业,使我省粮食产业化登上新台阶。在资金投向、建设项目的决策上,要严格履行程序,建立责任制度,进行严密慎重的科学论证,保证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效益。

(七)加速结构调整,推动养殖业和饲料工业发展

要抓住发展养殖业的有利时机,弥补粮食产业化的短腿。力争用若干年的时间,使我省养殖业在农业中的份额由现在的29%提高到50%左右。各地要继续发展完善养殖一条街的办法,形成养殖业的群体规模。养殖一条街建设要实事求是,稳步推进,避免形式主义造成的有舍无畜、资金浪费的问题。养殖一条街建设要和文明村屯建设结合起来,搞好卫生防疫,避免人畜混居造成的疫病流行。在养殖一条街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养殖小区和多种经济成份的大型养殖场建设。县、乡级政府要把小区建设纳入日程,搞好规划,规模推进。对开发兴办养殖小区和养殖场,特别是利用废弃地和五荒资源兴办区、场的集体和个人,县、乡有关部门要积极扶持。财税部门在税收上给予照顾,金融部门在贷款上优先考虑,土地、林业部门在征费上给予减免,畜牧、水产部门在技术服务上给予保证。适应农业结构的调整,种植业也要由目前的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过渡,http://www.aihuau.com/使饲料作物在种植业中占有一定的比重。

大力发展饲料工业,集中力量兴建几家现代化的大型饲料加工厂,使其产品足以与外省饲料抗衡,夺回本省饲料市场。对现有的饲料加工厂加强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种类,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要倡导粮畜产品加工企业,综合利用粮油副产品、粮化工下脚料和畜禽加工下脚料,开发生产多种饲料。对于饲料工业所需的豆粕等传统出口原料,应优先保证本省需要,逐步实现省内饲料自给。

此外,还要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形成完整的市场网络。重点解决好有场无市、有市无场的问题。要因市建场,以场促市,做到建成一个市场,带动一方经济。要不断健全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以县、乡级农技、农机、畜牧、种子、生资、供销、水利、信用社及农村合作基金会为基础和依托,健全完善技术服务、良种繁育和引进、物资供销服务、基础建设服务和融资服务五大服务体系。二是引导推动广大农民兴办各种合作经济实体、专业技术协会等自我服务组织,形成多元化的社会服务体系。三是加强对企业的社会服务,加强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仓储、保鲜、运输等公共设施硬件建设和质量监测、信息网络、宣传媒体等软件建设,为产业化发展提供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

粮食产业化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特别是粮食主产区要紧密结合本地情况,搞好发展规划,形成合理的行业结构、企业布局、项目选择、拳头产品的主导产业链条。特别是要加强行政区域间的沟通和协调,互相衔接与配合,共同确定好加工企业的群体布局,严防产业趋同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实现粮畜产品资源与加工能力的合理配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5380.html

更多阅读

吴江市教师进修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计划 吴江教师进修学校电话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以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线,进一步增强市教师进修学校“面向中小学,研究中小学,服务中小学”教育理念,高举发展与创新旗帜,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教育科研与管理工作。加强学校承担的各级教育科学“十一五”

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

【引用】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发展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于1970年兴起于美国,1980年起在世界范围取得实质性进展,1990年起在我国部分地区和学校进行了实验研究。小组合作学习

教育管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教育管理学的性质和特点1、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按照教育管理对象的特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教育管理学:是以整个国家教育系统的管理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狭义教育管理学:是以一定类型的

《安全教育》主题黑板报评比通知 安全主题黑板报

2010—2011学年高登中学关于开展《安全教育》主题黑板报评比的通知各年段、班级: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陶冶学生的情趣,培养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安全防范意识,强化自防自救的能力,“预防校园侵害,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让安全防

普通高校专业解析:地质学类

地质学类一、专业详解070601 地质学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质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研究、教学和管理能力,能在科研机构、学校从事地质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在地矿、冶金、建

声明:《黑龙江省粮食学校 黑龙江省粮食产业化研究》为网友宇宙制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