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心理学实战技巧 “救灾营销”触及社会心理的雷区



    半个多月前,为客户作年度营销策略的提案,两种观点引发了争论。

  一种是客户方的观点,认为夏季营销主题,应该与抗震救灾挂钩,开展“你买我捐”或大型义卖的活动。理由是:能与当前的热点事件相结合,吸引关注;能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终端的宣传。

  而我们的营销策略中,恰恰小心翼翼地避开一切与抗震救灾相关的主题。

 营销心理学实战技巧 “救灾营销”触及社会心理的雷区
  当晚,企业的总裁给我打来电话:“我们企业一向很注重公益活动,这次抗震救灾是个大事件,如果不用这个主题,太可惜了。”

  的确,这是一家我很敬重的企业,去年在雪灾中,通过红十字会,捐了1000万的抗灾物资。今年在地震后,第一时间就捐助了300万,之后,正在筹备援建抗震学校的事宜。

  在第二天的会议上,我们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阐述了理由:

  目前在救灾捐款中,众情激昂,把救灾捐款与商业促销结合,容易引发“发国难财”的非议,产生不良效果;目前各种形式的募捐已经开展的很多,易出现心理疲劳;当前捐款中“攀比”“逼捐”心理现象出现,如果捐多,作为上市公司不是那么容易通过,如果捐少,会遭来更多的责难。

  方案最终确定,商业促销避开任何与抗震救灾相关的主题。企业的捐助活动与商业促销严格区隔开来,而且,捐助活动也不做媒体宣传报道。

  方案确定后一周后,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紧急通知,严禁假借“抗震救灾”名义,违法违规开展商品促销活动。

  尽管通知中所禁止的是“假借”、“违法违规”,但在实际执行中,一刀切是在所难免了。

  我们的努力为企业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包括有形的与无形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思考:

  商业活动中的借势是必要的,但借势所借,不仅仅是事件,而更多的是心智。如果只看到被民众普遍关注的事件,而忽视了在关注事件时的民众普遍心理,就会误入歧途。即使没有两部通知,救灾主题商业活动得以开展,最后效果也会适得其反。

  同时,如果社会心理平和一些,让企业有宽松的社会环境,去做与抗震救灾相关的商业活动,建立在合法、真实的前提下,让企业获得一定的商业利益(包括有形与无形),让社会也更多一些救灾善款,是不是会更好一些。

  期待慈善公益机制,与社会民众心理,都能更成熟一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54256.html

更多阅读

男上司与你暧昧的心理 巧借暧昧心理的“撒娇营销”

其实,营销学的鼻祖不是菲利普8226;科特勒,而是心理学。如何巧妙利用消费者心理动机及行为,策划、实施高效的营销活动,从而提升形象、促进销售,是市场营销永恒的话题。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巧借暧昧心理的营销新方法——撒娇营销。 

营销心理学实战技巧 时尚的心理学解读与营销意义

说起“时尚” Fashion不同身份或角色的人会有不同的定义。一般来说,人们在谈起时尚时常想到的是时髦、流行、时装、浮华等类似的词汇。一种流行的观点是 “时尚就是流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但也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 “时

营销思维 “发达病”的营销思维

     欧美日这些不同地域、不同时期进入发达国家行业的国家集体生病了,很多人在诊断,却很少有人从营销角度思考,而营销恰恰可能解决发达国家所面临的根本问题。  发达国家之病,我称之为“发达病”,就是经济活跃度降低,经济增速减缓

消费心理与行为分析 消费行为与社会心理的关系

中国因为历史、地域等原因,各个区域文化环境相差较大,形成了部落化的文化格局。但随着经济、技术等发展,开始出现部落化格局与统一社会心理形态并存的局面。新的统一社会心理并不仅仅再是建立在部落化意识形态上产生的,而是整个社会所

淘宝客暴力营销 暴力是怎么样的一种营销力量!

   有一次和几个大师级的朋友谈营销和消费者的心理关系,突然脑子里蹦出了一个问题:学者和流氓谁对社会大众的影响更大?顺着这个问题,我设计了一个调研,大致是让被调研者说说胡适和杜月笙。最后的结果是有大约50%的人根本不了解胡适,剩

声明:《营销心理学实战技巧 “救灾营销”触及社会心理的雷区》为网友转身未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