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创业路上重新定义了的“新东方”教书匠
中国历来以师者为尊, 他却为从师之路,沥尽心血,一时沉没。 传统从不以师者谋利, 他却在授业之中,解惑财富,近渊而渔。 他因求学而成师,因成师而致富。 俞敏洪, 在点破了千年来的传道操守之后, 人们便重新定义了这个“新东方”的教书匠。 解说:1978年的冬天,北京城寒气逼人。那一年在中国有610万人参加了刚刚恢复的全国性高考。停滞了十年的高考与两三年后的“出国留学潮”,成为改变当今中国知识阶层命运的两把钥匙。巧合的是,这两个大事件都与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他叫俞敏洪,他的人生也是从那一年的求学开始的。 从出生到十八岁,我一直在一个小村庄生活,我本来应该过一辈子平平淡淡的农村生活,但老天偏偏让我生在长江边,我看到一些船从天边过来,又消失在天边,于是就开始好奇,天边到底有什么?如果我坐上船又能够到哪里呢? ----------俞敏洪 俞敏洪:如果说不恢复高考的话,也就没有我的今天了。/因为农村孩子很少说什么都去参加高考这一说,谁都知道是考不上的,我们那个班主任挺好玩的,他就说,我知道你们考不上,但是还是让你们去考,因为未来你们在农村干活的时候,万一干累了,拄着锄头在地头休息,看着天上的白云飘过,你们就会想我曾经考过一次大学,你们的生活也会更加丰富一点。 解说:老师给了每一个孩子一个希望,虽然他们的命运看似注定了要面朝黄土背朝天,但是老师却告诉他们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俞敏洪就是在老师的鼓励下,勇敢的走进了高考的考场。
俞敏洪:那么惟一的目标就是可以离开农村,就可以户口就可以转成城市户口,当时农村人最伟大的理想觉得就是把户口转成城市户口。不是说要到北京、要到上海去,绝对不是那种概念,北京根本不在我们的视野之内。就是觉得离的太远了,这个城市离我们太高了就是这种感觉。 解说:但是命运之神好像并不眷顾于这个普通的农家男孩,接连两年,俞敏鸿都因英语成绩达不到分数线而落榜,此时的他,看到的只有低矮的房子,满眼的庄稼地,怎样才能走出大山,怎样才能开始完全不同的人生?俞敏洪茫然了。然而,此时此刻一辈子都生活在山村中的母亲却坚定地鼓励儿子参加第三次高考。也正是这次的坚持将他送入了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成为西语系的一名学子。 俞敏洪:一个农村孩子到北京去读书,家里敲锣打鼓,你像我母亲把家里的猪和羊全都给杀光了,请全村人吃了一个礼拜。/吃完以后就坐着火车,坐了36个小时当时我记得。到了北京,刚开始挺高兴的,进北大了嘛。但是实际上根本不知道到北大来到底要干什么,就知道反正是来学外语的,对大学生活是没有任何概念,一点点概念都没有,就只知道要进大学。本来以为进北大应该是上大学很幸福的一件事情,但是没想到到北大的第一件事情其实我就特别想家。为什么呢?因为想家他有原因,肯定在北大过的不太舒服你才会想家。对,就是非常孤独,跟城市孩子融不到一块。 解说:没有显赫的背景,没有突出的特长,并且在最重视语言能力的英语系,一口浓浓的江阴方言无疑成为俞敏洪最大的障碍,大学时代的他就像是“丑小鸭”一样,敏感、自卑、孤独、寂寞。 俞敏洪:非常孤独,跟城市孩子融不到一块,自己的同学不少都是来自知识分子家庭,或者很多政府领导的家庭。/因为我高考的单项分考了90多分,所以分班的时候,我们50个同学分班分成ABC三个小班,我很自然就分到A班去了。但过了一个多月大概我就调到C班去了。就是C班是认为英语水平相对来说比较落后的那些同学,就是一调过去你就觉得大丢面子。 解说:就在俞敏洪为自己的窘境感到郁闷的同时,我国恢复了向海外派遣公费留学生,随后又放松了自费留学、出国定居等因私护照发放的审批制度。国门对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打开了,语言交流成为国人与世界沟通的最大阻碍,所以,北大西语系的毕业生自然更是炙手可热,俞敏鸿虽然在学校并不出类拔萃,却也十分幸运的留校当上了一名英语老师,从此开始了他的“教书匠”生涯。 俞敏洪:当时北大英语老师特别的缺,为什么?中国刚刚从只是英语系的学生学,变成了所有的大学生都要学英语,就是公共英语在各个大学全面开始。这就变成什么了呢?根本就不经过老师培训,就拎着书包就进去上课了那种状态,也是一个就是说,不能说是,就是叫做我成绩好,或者我愿意当老师,或者说是就是自己的理想等等,不是,就是纯粹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我的命运实际上。/我在北大当了六年半老师,就是这么一个班,换了五届学生,教的内容都是差不多相同。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差一点掉进了安于现状的陷阱里。我当了老师,娶妻生子,柴米油盐,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梦想就这样慢慢消失。直到有一天,我回到了家乡,看着长江从天边滚滚而来,那种越过地平线的渴望被猛然惊醒。 ————俞敏洪 俞敏鸿:因为英语系的,很容易占这个风气之先,/ 1986、1987年,我就发现我周围同学和朋友开始往国外跑,比如说现在新东方几个徐小平是1987年出去的,王强是1988年出去进修,也是1988年出去的,我是1988年结婚的,这样一来一下子就觉得自己又落后了,特别的紧张当时,而且当时还不是我一个人,我爱人把我也会和别人比,你看别人都出国了,你还不走,那你会更加紧张的。 解说:据中国官方数字的统计,从1978年到2005年底,中国公派和自费留学生总数高达93万人,是全球留学生大军中最庞大的一支队伍。走出国门后的新鲜体验与新的生活方式就像一种汹涌的狂潮给国内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那个时候,俞敏鸿的周围,这股风潮则演绎的更为激烈。 俞敏鸿:我从1988年开始联系出国呢,就是我一做就做到了1991年,/到最后的结果就是,你想光寄信,因为一联系就是几十个大学。当时的邮票是两块钱一张我记得是。你贴四十张邮票就一个月的工资没有了,这是这样。所以你会相当紧张实际上,到1991年的时候就知道耗不下去了,如果再联系出国的话,可能就出问题了。心情也出问题了,家庭也出问题了,感觉也出问题了。 解说:耗尽了积蓄之后,俞敏鸿仍然没有叩开留学的大门。而此时,由于出国热潮的兴起,国内衍生出了一个新兴的产业——英语培训班,从而使英语老师的地位大步提高,俞敏鸿作为拥有六年工龄的北大英语老师,也是为数不多的未出国英语老师,反倒成了英语培训班的香饽饽。 俞敏洪:当时我在北大一个月一百多块钱工资,但是我在外面教一个晚上能拿到20-30人民币。那你就可以发现教十个晚上就是三百块钱,加上礼拜六礼拜天就是五百块钱你一个月下来可能就是一千五到两千块钱,比北大的工资要高了十倍了。那时候的一千五到两千相当现在一万到两万块钱。当时凭我自己对整个形势的大判断来说,一定这个培训机构不会被国家取缔。那既然不会被取缔,我是一个很会教书的人,我就必然会有用武之地, 解说:俗话说树大招风,随着俞敏洪在校外培训班的名气越来越大,收入越来越高,私自在外授课的事情竟被告到了北大领导那里,于是他受到了北大多年来破天荒地一次对教师的公开处分。 北大的同事李力:这个处分的决定我印象特别深,做出这个决定以后是在北京大学的广播站广播的。中午时间和晚上的两段广播时间都在大喇叭里面广播的这件事。我觉得这件事可能是北京大学有史以来的对一个教师的处分能够到广播这种方式来做的,我印象当中是有史以来第一次。 1992年我似乎注定了要过一种在路上的生活,我有着不安分的灵魂,总想四处游荡,我的内心深处有一种呼唤,总是把我带向不可知的远方。 ----------俞敏洪 俞敏洪:90年代说很多有能力的人就去承包国家的机制下面的某个公司,包括王石,什么冯仑,他们原来都是在国家机制下面的某个公司。就是防范风险,我去承包这个办学机构也是,一个是当时我本身拿不到办学执照,第二个是觉得如果自己拿个办学知照办的话,肯定不一定能做的成。就是挂靠现象当时是中国的最普遍的现象,当然挂靠在国有机制上面的,后来就有了很多就是所有权的问题,如果当时是挂靠在民办学校下面,所有权的这个问题就变得比较的明晰了。其实我当时从北大出来以前,也跟北大谈过,我说能不能让我来承包北大的外语培训部,北大也有外语培训部,短期培训系统。但是后来北大研究了一下说不行,北大没有这样的机制。 解说:1993年,经过了几次的努力,俞敏洪才发现自己原来真的与北大无缘了。退去北大教师光环的他,无奈之下在中关村一个狭小的胡同里,租了一间不足十平米的小屋,办起了自己的英语培训学校,取名“新东方”。 俞敏鸿:刚开始是没有学生来,我还好,脑袋比较灵活,很快就想出了免费给学生上课,免费讲座,免费发资料等等这样的想法。学生当时一听是免费的,胡同拐多少弯他都能找着。 解说:那年冬天,在北京各大学校的附近,每天晚上都会有一个身裹着军绿色大衣、带着眼睛的男子在电线杆上张贴小广告,这个人就是俞敏洪,那个时候,他完全没有半点的羞涩,相反,他把这个过程,还当成了自己的一次人生历练。 俞敏洪:后来才有了发挥我这种,突然发现自己上课要是有激情,给学生讲一些外文外面的知识,加上自己的立志和奋斗的感悟,再加上一点好玩的东西,学生就会很愿意来听你的课,那么讲的熟练以后,最后慢慢你会加入比如说,因为我觉得我还是算是有点幽默感的人,所以最后就会加入一些幽默的东西,学生就开始回来了。 解说:听过新东方课的人都知道,新东方的教师都是一群从来不缺乏激情的人,教师在课堂上讲课的同时,常常能把一个班的学生搞得”疯疯癫癫”,学生时而泪流满面,时而情绪激昂。在这里,学生们大多会被授课老师本身的个人魅力所吸引,这一切看似与教学无关,但是实际上附加值却很高。 俞敏洪:当时我已经看到培训发展势头越来越好,所以到1993年的时候,其实我已经开始消除了自己出国的打算,就不准备出国了,尽管心里还留着这么一点感觉。所以到1994年我有机会到国外去读书,因为当时1994年有一个学校给我发了奖学金,也给我发了录取通知书,因为我在教课的时候一直在练习出国,你知道吗?但是那个时候我就知道不能走了,因为同期学生就是两三千人,我看着那些学,而且我上课的时候得到很大虚荣心上的满足,比如说学生都特别喜欢你上课。最后就觉得还是先不走了吧,所以就干脆我老婆也辞职了。 解说:俞敏洪与妻子的新东方,一路迅猛发展,几年下来他们的学校已经占据了北京约80%的出国培训市场,年培训学生数量达20万人次。而这样的高速发展使得新东方的师资力量严重匮乏,为学校寻找老师成为俞敏鸿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俞敏洪:我本来是想追寻我那些同学到国外去。然后倒过来,如果我在中国搞新东方的我有没有可能把那些同学从国外弄到中国来。在当时还是一个不太可以想象的事情,因为1995年的时候回国创业的留学生连10%都不到。一百个有三五个人有勇气回到中国来。但是我当时不知道怎么有这么一个念头,所以我就在1995年底办了美国和加拿大的签证去看我这些朋友去了。我在美国开车开了45天,拜访了我大概是有十几个同学。 新东方同事王强:我说老俞,咱先别谈我回不回去,我先把你在美国期间让你待得满意和饱满。那么第二天我就带他到普林斯顿大学,转着转着,迎面走来了几个长得像中国人的年轻的男女的学子,都能叫出他来,说您是不是北京的俞老师。就这个细节让我痛下了决心丢掉了美国所谓中产阶级生活。 解说:这次出国,不仅了却了俞敏鸿长久以来的出国梦,更是将昔日的同学王强、鲍凡一和徐小平说服回国,加入新东方。至此,新东方学校组成了一支特色鲜明的教师团队,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辉煌。 俞敏鸿1996年回来以后呢,一直到2000年,我们这一个团队的人就把新东方的干的就是非常的热火朝天,当是我采取了一个很落后但是很有效的体制,就是包产到户的形式,就是你承包这一块,承包这一块只要是你干成了,赚的钱就都是你的了。那大家那种感觉就全部出来了,反正就是拼命干。所以干到2000年的时候,新东方就已经相当大了。就很有名,很有名了。就是一直到2000年为止,新东方都是一直排队排现象,最长的时候,排队排出去五公里为了报名。完了抱着被子两天两夜才抱上新东方的名当时。 我心中一直有一种感觉,我把它叫做穿越地平线的渴望。就是老想走过地平线走向远方的那种感觉,实际上就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有了这种热爱才能做事情。 ——俞敏洪 解说:新东方从1996年开始又经历了近五年的迅猛发展,此时,冲向全国已势在必行,但按照当时的政策规定,学校不得在异地办学。新东方要想继续扩大,只能以公司形式注册,成立正式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这就意味着新东方从一所学校必须转变为集团公司。在俞敏洪看来,这应该算是新东方成长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变革。 俞敏洪:教育行业你要是拼命的想增长的话,就会出问题,你教学质量就会出问题,哪怕有学生来,你老师不好就会有问题。他是多方面一个互相交叉的因素,放在一起才能变成一个良好的教育机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最优秀的老师,而且老师是需要时间培养出来的,并不是说你招到了学生,把任何人往教室里一放他就变成了优秀老师了。现在就给我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这个压力到今天还在,就是教师质量与增长之间的压力,##但是我知道这是一个必经之路,既是新东方的必经之路,也是我人生的必经之路。既然是必经之路你就必须把它做好,给我带来的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呢?就是我现在对上市公司,资本运作,跟投资者打交道变得非常的熟练。也就是真正意义上把我从一个老师,转变成了一个企业家。 解说:2006年9月7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在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开始交易,作为新东方校长的俞敏洪一夜之间身价陡涨到2亿美元,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富有的老师。现在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已经在全国31个城市设立了32所学校,115个学习中心,15家书店,培训过学员500多万人次,是我国实至名归的语言培训航母,俞敏洪曾一度被称为中国的“留学教父”。这时,他本人也早已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身份。 俞敏鸿:这个概念本身是有错误的,那么如果从企业家的角度来说呢,我在中国企业家中间有钱的企业家排位应该排在后面去的,所以就是跨两头。从老师角度来说,确实钱挺多的了,从企业角度来说,新东方还太小,还得继续努力往前走。那么我现在就是希望就是能够使新东方进一步的发展扩大,因为我背后还有一个梦想,希望能把我在新东方赚的钱捐出去办一个很好的私立大学,能免费为贫困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这是我的一个比较终生的梦想。 解说:有媒体评价说,俞敏洪之所以能够用西方人的母语创造东方人的产业,是他多年的坚持和不断求变的心态相结合的结果,也是中国开放催生出来的认识世界的渴望。俞敏洪从一个莘莘学子到北大教师再到成功的企业家,他一次次的人生转折,都见证着中国与世界的每一次的融合。 俞敏洪:新东方是改革开放成果的享受者应该算是,/从我们个人来说,我们当初只能公派出国,出国也是国家一条一条战线给你弄的非常清楚,有点什么成份问题还不让你出国。到现在就是说任何人都可以拿到护照,任何人都可以随便出国旅游。我觉得中国就是人民越来越富有不用说,相对来说也是越来越自由也是必然的,中国人民对西方的理解,对整个世界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中国也越来越来越能包容世界。
更多阅读
转载 俞敏洪:你现在不看,孩子18岁你就后悔了
俞敏洪:你现在不看,孩子18岁你就后悔了!2013-09-25 亲子学园我之所以能够在这谈谈家庭教育的心得,确实是因为我接触的孩子太多了。从我在北大开始教书,一直到后来办新东方,到现在从新东方走出去的700多万学生。我看到过很多幸福的学生,也看
俞敏洪:我让女儿主动学习的秘密(三则)
俞敏洪谈爱情在大学里面谈恋爱的多,成的少。在大学中那些漂亮的女生是恋爱率最高的人,她们一般会有英俊潇洒的男友;可是她们又是受伤率最高的人。因为那些风流倜傥的人却不是陪她们走到最后的人···俞敏洪说:一个女生只是看上男生的英
俞敏洪:当时因余佳文的一句话让我放弃了投资他全文
新东方董事长、洪泰基金创始人俞敏洪在最近一段时间里频谈创投,8月19日又在洪泰创新空间·Azure与创业者进行了现场交流并分享了自己的一部分创投心得。对于创业者,俞敏洪结合自己在新东方的创业经历及之后对风投行业的关注给出了
俞敏洪:学会自信而理性的冒险
俞敏洪:学会自信而理性的冒险 本文摘自俞敏洪对全体员工的讲话稿。如果我们对自己的生命有自信,那么无论怎样抛,我们命运的硬币都是正面朝上…… 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不幸是因为自己的判断失误,自己的鲁莽或者自己不用心思考而造成的。
俞敏洪:新东方上市与品牌得失
今年5月份以来,《中国合伙人》热映,大家对故事原型俞敏洪和新东方的关注达到一个高点。剧中新梦想上市解决了合伙人间的冲突,实际中,上市后的新东方又是什么样的呢?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先生,为大家剖析上市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