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02319,下称蒙牛乳业)昨日晚间发布公告表示,公司已于7月9日授出88,800,000股期权作为股权激励计划,价格18.54港元,以此计算,本次股权激励计划共计金额16.46亿港元(约合14.51亿人民币)。蒙牛乳业昨日收市价为18.10港元。
在本次股权激励计划中,蒙牛乳业4位执行董事共获1246000股股权,共2310万港元(约合2036万人民币)。其中,蒙牛乳业总裁杨文俊获得6600000股,蒙牛集团冰淇淋公司总经理孙玉斌获1650000股,蒙牛乳业首席财务官姚同山获得1000000 股,蒙牛乳业副总裁白瑛获3210000股。
股权激励计划将分为三年施行,第一年和第二年各获所授股权的30%,余下40%股权将在第三年得到。该项股权激励计划6年内有效。
蒙牛乳业在公告中表示,若达到集团、承授人所属部门及承授人之预定表现目标,则有关股权激励将获归属。倘未能达致上述全部目标,则有关股权激励将失效。
回顾:蒙牛管理层与外资股东豪赌
蒙牛和摩根士丹利等外资股东之间的经典股权激励方案一直被业界所津津乐道。
2002年,外资第一次入股蒙牛时,为了达到激励管理层的目的,摩根士丹利等外资股东与以蒙牛董事长兼总裁牛根生为首的蒙牛管理层达成协议:自2003年起,未来三年,如果蒙牛复合年增长率低于50%,蒙牛管理层要向摩根为首的3家财务股东支付最多不超过7830万股中国蒙牛乳业股票(约占总股数6%),或者支付等值现金;反之,则3家外资股东要向蒙牛管理团队支付同等股份。
2001年到2004年,蒙牛利润复合年增长率超过了120%,远超50%的增长指标。
2005年4月7日,蒙牛乳业宣布,蒙牛外资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股权激励计划提前兑现,蒙牛管理层控股公司获奖6260万余股股票,如以当前每股平均6港元的市值计算,约合3.75亿港元。
蒙牛股权激励溯源
蒙牛能够如此迅速的发展壮大,股权激励的作用不可小视。
蒙牛建立之初就由40余人参股。这些人多数是各个重要岗位上的管理者,还有一部分是蒙牛的供应商、经销商等合作伙伴。1999年底,蒙牛还在公司内部发行了股票,员工依据服务时间的长短和职位的不同有权购买不同数量的股票。从那时起,蒙牛已经不再是牛根生一个人的了。
2002年9月,蒙牛的管理层在BVI注册了两家壳公司,即金牛与银牛两家投资公司。通过股权划转、直接出资入股及信托等方式,将蒙牛的管理层、雇员、其他投资者、业务联系人员的利益悉数注入到两家公司中,透过金牛和银牛两家公司完成对蒙牛的间接持股。
其中,金牛的股份由15位自然人持有,全部为蒙牛的高管人员,牛根生、郑九强、卢俊、孙玉斌、杨文俊、孙先红和邱连军7位蒙牛主要高管控股金牛87.4%。银牛的股份则由16位自然人控制,当时,除郑九强是蒙牛的董事之外,其他人均为蒙牛自身或与业务相关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其中,谢秋旭一人便控制了63.5%的股份。
这次股东大变更之后,中粮和厚朴按7:3的比例投资成立的新公司占蒙牛20.03%,已经实现了国有控股。牛根生之所以肯把控股权让出来,应该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在经历了三聚氰胺和特仑苏事件之后,蒙牛在消费者心目的形象已经不是之前在电视广告获得的印象了,消费者对蒙牛的忠诚度已经不比以前了,处于困境中的蒙牛,作为一个外资背景企业,中国政府又不好直接施救,而不救又不行,倒下一个三鹿,奶农们就已经招架不住了,再倒下一个销量最大的蒙牛,而蒙牛又主要是收购奶农手中的散奶为生,中国的奶农将更加惨淡,这一烂摊子比三鹿可难收拾多了。
因此,蒙牛有了国有股成分,国家对其支持以维持其生存就名正言顺了。想想吧,国有控股之后,虽说可以依靠强大的国有背景,再加上增发的30多亿资金,暂时可以脱离困境了。(世界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