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NBA中国,今年是一个最好的时节,也是一个最坏的时节。
最好的时节是因为,北京奥运会点燃的全民体育热情仍未消散,中国足球的孱弱给篮球留下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最坏的时节是因为,姚明因伤将缺席NBA的下一赛季以及高调回国投资球队,让众人相信NBA的“姚时代”已经进入倒计时,这也将成为NBA在中国下一步推广中最大的不利因素。
作为NBA中国的首席执行官,陈永正这时非常清楚:第一要做的是普及——让中国观众逐渐去接受姚明和火箭队之外的NBA;第二个要做的是合作——在自有推广力不足的情况下,借助中国企业特别是知名快销品企业的营销力量。
NBA球星密集来华
7月份,NBA进入休赛期,趁着这个时间,大批的NBA球星密集来华。
7月20日,被称为“关键先生”的罗伯特·霍里出现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助阵“蒙牛终极篮徒”总决赛。
7月23日,罗恩·阿泰斯特、贾森·基德、迪肯贝·穆托姆博和达内尔·杰克逊4人同时出现在北京,参加运动品牌匹克的新品发布会。
7月25日,科比·布莱恩特来到上海,参加耐克篮球训练营活动。
就在不久前,汉密尔顿、布鲁克斯、隆多、奥尼尔、卡尔德隆和戴维斯刚刚来过,而巴蒂尔的来华行程已经在日程之内。更让中国球迷惦记的是10月份,爵士队和步行者队将来华参加2009赛季NBA中国赛。
大批NBA球星密集来华,无疑是NBA强化在中国推广的一个点缀。
然而,这些并不是NBA在中国的目标,想要最快地将中国潜在受众转变为NBA的有效受众,仅靠NBA中国的100多名工作人员是远远不够的。陈永正也承认:“仅仅依靠我们自己的资源,是很难渗透到那么多城市的。”
“借兵”蒙牛
体育的价值不仅仅是观赏,更在于参与。作为全球最成功的商业体育赛事,NBA深谙此道。
如果仅仅将体育与商业的结合停留在企业冠名赞助和赛事广告的投放上,一方面局限于现有受众,无助于开拓潜在受众;另一方面大批量的广告会导致观众的排斥心理和逆反效应,于赛事和企业都没有好处。
事实上,目前NBA在中国签下每一个合作伙伴,几乎都搭配着一个地面营销活动。
而能够将草根营销活动发挥到极致的,则是在牵手蒙牛之后。今年4月,NBA中国公司在北京启动了其在中国的第一档电视真人秀节目——《蒙牛NBA终极篮徒》。就内容而言,这档节目并没有十分出色的卖点,这一模本NBA已经在全球多个国家进行过推广,在中国只是一个复制。可事实上,这档节目很快就成为国内最成功的一档电视篮球娱乐节目,这其中一个相当大的成功因素在于,蒙牛能够利用自身遍布全国的渠道优势,在短短3个多月的时间,就将这个活动推广到全国60多个城市。“蒙牛速度”在NBA看来几乎是不可思议的。
如何用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NBA从蒙牛身上学到了中国式手法。
中国价值让NBA吃惊
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包括NBA在内的美国人认识到两点:一,寻找到自身还没有发现的价值;二,中国仍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大市场。
根据NBA官方自己的一份统计数据,在中国,篮球人口高达3亿人,这几乎相当于整个美国人口,而NBA中文官方网的访问量,更是超过了美国,位居全球之首。几乎每一个来到中国的NBA球员都有着切身的感受。这些球星的所到之处,都被球迷们包围着签名合影,那些球迷可清楚地说出他们的身高、体重、生日、球衣号码、战术打法,甚至是每一场比赛的发挥水平。
7月22日,在匹克的新品发布会上,匹克公司的研发人员在阐述“基德二代”战靴的设计理念时,几乎能够准确地说出贾森·基德的习惯禀性和打球风格,而对于为迪肯贝·穆托姆博设计的战靴,理念更是来自于穆托姆博故乡刚果金沙萨的那条大河。
事实上,中国市场和中国球迷对NBA的熟悉程度,时时处处都让这些球员感到吃惊,在中国有着那么多他们尚未发现的价值。将这种价值与商业进行嫁接,意味着每一个嫁接对象不是一个行业,而是细化到一款产品。
对于未来NBA在中国的发展,连NBA中国副总裁杨东为也向记者坦言:“我们在中国的发展,离不开这些合作伙伴。”(世界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