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妙详解《道德经》:第十二章•去彼取此



【国学大讲堂】著名国学专家段俊平精妙详解《道德经》:第十二章8226;去彼取此

 精妙详解《道德经》:第十二章•去彼取此

【原文】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著名国学专家段俊平8226;精妙解析】

红、黄、青、黑、白五种颜色放在一起,会使人眼花缭乱,盲目不清;不绝于耳的宫、商、角、徵、羽五种嘈杂的音调,使人耳鸣不止,听觉失灵;酸、咸、甘、苦、辣五种丰盛的食物,最能使人舌不知味,丧失味觉;纵马驰骋,醉情狩猎,使人会放荡发狂;珍贵的宝物,为得到它常使人做行为不轨的事情。所以圣人以涵养内在的德行作为人生追求的根本,而不为物所累,因此圣人往往会舍弃一切身外之物,而去追求精神上的富足。

【著名国学专家段俊平8226;精妙说经】

这一章,老子告诫世人不要盲目、无止境的去追求物欲而不知涵养自身的内德,说明过度追求物质上的东西是产生罪恶的源泉。http://www.aihuau.com/这与佛教所说:“六根清净方为道”是一个道理,这也说明佛道的融合性。老子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成为圣人的修炼方法,这就是要心外无物,涵养天机,天机就是自然的规律和人生的大德。所以宋朝理学大儒朱熹就要求儒生要涵养天机,没有物欲。这是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必经之路。所以中国的文化中,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都讲求不为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所累,也就是不为物欲所累。这一章对我们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如今人们欲望膨胀,一切以物欲为第一要务,破坏自然,专任于耳目、五官之欲,迷乱于情、色,不知充实自身修养,这一切都有悖于中国的传统文化,都会受到自然和人生的惩罚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5535.html

更多阅读

俗人看《道德经》: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上

提出“道”和“名”之后,老子补充了一段话:“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段话比“道”和“名”更难理解。第一个难解之处是对“天地之始”的理解。首先是“

精妙解析《道德经》:第十一章•无之为用

【国学大讲堂】著名国学专家段俊平精妙解析《道德经》:第十一章•无之为用【原文】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shān)埴(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著名国学

道德经解析 傅佩荣 精妙解析《道德经》3

【国学大讲堂】著名国学专家段俊平精妙解析《道德经》:第三章8226;不见可欲【原文】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

道德经第4章 精妙解析《道德经》4

【国学大讲堂】著名国学专家段俊平精妙解析《道德经》:第四章•和光同尘【原文】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著名国学专家段

声明:《精妙详解《道德经》:第十二章•去彼取此》为网友蝶蝶蝶蝶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