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戈尔:被国际媒体批评不务正业



:李如成,雅戈尔集团董事长,打造了中国服装第一品牌,而后又频频走上资本运作之路,被评为最“不务正业”的企业家。2007年底,世界著名财经杂志《商业周刊》公开点名批评中国部分上市公司不务主业,投机获利,雅戈尔榜上有名。

  “除股票与地产投资业务外,该公司的其他业务都已变得无足轻重。”《商业周刊》提出的证据是,雅戈尔持有中国人寿、宁波银行及中信证券股份等近十家公司的股票,这些股票使雅戈尔在2007年1~9月份的投资收益达到了2.236亿美元,占整个公司赢利总额的98.5%。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雅戈尔的西服与衬衫都曾经是服装市场的第一品牌。像这样一家服装龙头企业,赢利总额怎么会基本与服装无关呢?为什么这样一家优秀的服装公司,就成了一家股票与房地产投资公司?

  借金融与地产把服装做大做强

  2002年以来,雅戈尔把企业的远景目标调整为:“创国际名牌,铸百年企业”,调整的原因是“强调内功”!为此,雅戈尔还决定退出在两家公司的股权投资2亿元,目的是把资金转移到主业上来!

  不过令人不解的是,在如此高调强调主业的同时,公司开始进入地产业务,自此,几乎每年,雅戈尔都要强调对地产的投入。

  这样造成的结果是,房地产已然超过纺织服装成为雅戈尔业务增长的引擎。比如2002年衬衫与西服的销售收入是13亿,2006年是17亿,增长了30%。而房地产收入从2002年的5亿,增加到2006年的19亿,增加了280%。(《世界企业家》[bossline.com])

  另一方面,雅戈尔并没有放弃它在金融投资上的努力。截至2007年9月30日雅戈尔持有十家上市公司股权。11月,雅戈尔又出资35.88亿认购了1亿股海通证券。最高的时候,雅戈尔持有上市公司股票市值达240亿元。

  “我以前是农民,我的正业是农业。后来我办服装厂,一开始生产衬衫,这已经是不务正业了。在衬衫厂到一定规模后,我又想引进西装生产线,生产西装,这对于衬衫厂来说,又是不务正业。至于房地产,实际上我们做得很早,1992年就开始了,所以说这个‘不务正业’由来已久。”

  但是,如果你由此认为雅戈尔会放弃主业,那就错了!

 雅戈尔是想借金融与地产,曲线把服装做强做大。

  到2007年为止,雅戈尔衬衫aihuau.com平均综合市场占有率12.32%,连续十二年居同行业第一。西服综合市场占有率13.31%,连续七年居同行业第一。

  2007年11月6日,雅戈尔收购Smart与Xin Ma 100%的股权,交易总额1.2亿美元。根据公告,Smart是全球知名服装生产、销售以及品牌代理企业。Xin Ma是与Smart相关的、原在美国的库存和应收账款等资产。理论上,收购之后雅戈尔将会成为世界最强的服装企业之一。

 雅戈尔:被国际媒体批评不务正业
  但正如2002年雅戈尔大举进入地产一样。这起并购前的几个月,雅戈尔成立了两家子公司:宁波雅戈尔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和上海雅戈尔投资有限公司,前者是VC,后者则更像PE。这不能够不让人警惕。

  自此,我们终于明白,雅戈尔所做的一切,原来是要建立一个三层业务链的增长方式,现金流业务是纺织服装,增长业务是房地产,种子业务是金融投资。

  投资并购李如成乐此不疲

  有人说,李如成的运气太好了,股市的大牛市和房地产的大牛市他都抓住了。这边衬衫还在一件件地卖,那边股权投资的资产价值已是十倍、几十倍的往上翻。如果把现在的雅戈尔比作一架飞机,那么它的机身是服装主业,股权投资和房地产则好比两个机翼。

  尽管尝到了金融投资的甜头,让“雅戈尔”一夜之间诞生了十几个亿万富翁,几百个千万富翁和上千个百万富翁。但李如成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自己的运气不会一直好下去,股市有牛市,也必然会出现熊市,现在“雅戈尔”股票的缩水也证明这点。

  李如成说,现在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时代,是企业厚积薄发的阶段,企业家要有勇气抓住这个机会。但里面也存在着很大风险,房地产市场、资本市场爆炸性的发展,会把企业家引入误区。

  李如成并不排斥投资,他现在每年都往美国和日本跑,寻找收购兼并的机会。雅戈尔在全球并购方面已经迈出第一步,并于今年2月完成与美国KELLWOOD公司关于香港新马集团资产清单的交割手续。本次并购是迄今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最大的海外并购。最近,在众多因素影响下全球经济调整趋势明显,李如成认为,这个调整对雅戈尔来讲是非常有利的一个机遇,不过他还同时表达了在开展国际并购时雅戈尔需持审慎态度。不过,“目前为止国内并购还有一定难度,因为国内很多企业还处在创业阶段,一般创业阶段不太会把企业卖掉的。”

  “为什么找雅戈尔而不找其他企业,因为雅戈尔有雄厚的资产,我现在手中有100多亿的金融资产随时可以投资。”李如成对记者表示。1979年几位下乡知青投资2万元起家的雅戈尔,现已发展成为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设备优、功能全的服装基地,集团资产规模超过100亿元,特别是房地产业务和投资业务的进入,让雅戈尔获利匪浅,成长为中国最强大的服装企业之一。有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在近30年中其在服装行业累积资金约在五六十亿元,而中信证券的投资就让其获利100多亿,仅凭借这100多亿资金就可以有效整合中国服装行业。

  李如成还表示,作为服装制造这块他估计投入不会太大,他们更关注渠道投入、研发能力投入和品牌并购的投入,而且企业之间的兼并、并购会作为主要投入。他还表示,下一步并购方向并不只是服装,而是服装、房地产、股权投资都做,“服装、房地产、股权投资没有主次关系,服装是我们的基础产业,房地产是我们未来的成长产业,股权投资是我们探索性的产业。”而对于雅戈尔房地产业拆分的传言,李如成予以否认。

  但他依然坚持服装才是他的主业。他说,发展那些“辅业”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做大做强服装行业,这样企业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企业成功的关键不是跑得快,而是少走弯路、少犯错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55378.html

更多阅读

雅戈尔 雅戈尔被误读?

     对公司遇到的种种指摘,雅戈尔董事会秘书刘新宇有时会觉得无奈。外界对雅戈尔的指摘通常包括:主业不明、库存过高、资金链紧张等。但在刘新宇看来,上述现象没有一个称得上是问题。  可“问题”确实存在:62岁的雅戈尔董事长李

雅戈尔男装官方网站 中国男装札记之雅戈尔(五)

系列专题:中国男装品牌美国《商业周刊》的批评2007年年底,中国服装行业发生了一件大事——行业领军企业雅戈尔集团被批评了。批评者是美国《商业周刊》。它创刊于1929年,为全球的专业人士提供深度、独到的商业报道、管理知识和信息

雅戈尔:穷追不舍到棉田

 文/《商界评论》记者 陈志强  所属行业特色:“轻资产”、“虚拟企业”是近年来服装行业的潮流,但雅戈尔却逆产业潮流而行,打造了一条从棉田到终端的超长垂直产业链。  链式竞争逻辑:从当年的代工工厂到服装龙头企业之一,雅戈尔不断

雅戈尔:从OEM转向ODM

  一套西服出口价为30美元,到国外之后零售价一般能升到200美元,像Polo Ralph Lauren这样的高端品牌则可以卖到400—500美元。国内厂商一分一分抠加工费的时候,国外厂商继续巩固其品牌的霸主地位,赚取了巨额利润。   品牌的缺失造

爱是一次共同的成长 杉杉与雅戈尔:相互借鉴 共同成长

在国内服装界有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同为宁波的服装企业,杉杉和雅戈尔曾在很长时间内占据中国服装业第一和第二的位置。两个大企业在同一城市,类似的发展经历,相似的经销渠道、销售对象,使他们曾经是激烈的竞争对手。但后来双方不同的发

声明:《雅戈尔:被国际媒体批评不务正业》为网友待洳憋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