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对2008年的北京现代做一评价,与2007年汽车市场21%增速下的其市场份额的下滑正相反,在今年以来总体市场增速放缓的时候,北京现代却正经历着成立以来的又一次高速增长。 但是,很多人要问了:“我们到底有没有自己的技术?” 北京现代:吃过技术的亏 2006年4月,北京现代第二工厂奠基,但本应同时动工的技术中心却没有开工。“中韩双方仍在协调技术中心的具体建设方案,对于具体的投入、购买那些设备乃至技术中心的能力等级,双方都有些分歧。” 2008年1月23日,北京现代副总经理金芳新在北京宣布,2007年,北京现代销售整车23.1137万辆,仅完成2007年产销计划26万辆的89%,销售排名第一次出现大幅下滑。 这对于此前高速增长的北京现代来说,似乎是一个猝不及防的打击。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正如北京现代董事长徐和谊所言,“销量的下滑让我们能静下来反思此前发展中的问题,也为中韩双方改变想法、加强沟通提供了机会。”分析其原因,是技术本土化改造(世界企业家[www.bossline.com])严重不足,此前,北京现代的产品几乎是原封不动地引进,销售后劲提不起来。 技术中心的建成是北京现代发展的动力 “我到北京现代那天就算有技术中心了,就我一个人,过了一个礼拜我的秘书来了,技术中心就从我们俩开始的。”北京现代副总经理、技术中心主任苑文学笑着说道,2006年7月1日他来到北京现代,一个月后,随着原有的产品工程部十几个人并入,技术中心算是有了自己的第一批员工。 “我们最终的目标就是经过阶段性的建设具备开发全新整车的能力,而眼下的阶段性目标就是今年到明年大概有100人左右做现有产品的本土化的改进。”分阶段、滚动发展,是苑文学一直强调的发展模式,从其整车开发能力的最终目标来看,北京现代将要打造的是在合资公司框架内的完全自主开发能力。 也许正如苑文学所言,在技术中心成立之前,北京现代只是一个工厂,随着技术中心的建成,它才真正成为一个企业。尽管他也表示目前在资源利用、沟通等方面存在不足,但合资双方对于本土化研发能力的建设决心已经可见,并且在持续向好。
![北京现代新的篇章:主打技术牌](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1521136804621.jpeg)
“虽然在合资企业的框架之内,但最终技术中心具备整车开发的能力和团队,无疑也是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开发的重要力量。”用更开放的眼光来看,这样的进步无疑值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