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冬天到了,许多的企业家选择了“猫冬”法,尽管如此倍受人们关注的富豪榜上的女企业们的“猫冬”说法还是令人震惊。在重庆市民营经济形势分析会上,龙湖地产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湖地产)的董事长吴亚军一张口,就语惊四座:“龙湖也要‘猫冬’了。” 话语背后,正是她备受煎熬的内心写真。 疯狂扩张后留下的后遗症正威胁着她苦心经营14载,呕心沥血打造而成的龙湖王国基业。

先是今年6月份,龙湖被传因资金链紧张已退掉重庆后勤工程学院的地王项目;后又因金融海啸等外部因素,原计划于10月份在香港上市的计划被无限期搁置;位于北京通州的花盛香醍项目又被爆出 “退房门”事件。 有人因此担心,龙湖是否会成为顺驰第二,成为引发房地产“蝴蝶效应”的那只蝴蝶。 快速扩张之重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龙湖在重庆历练10年之后,像其他地产公司一样,萌生了快速扩张的冲动。2004年龙湖进入成都市场;2007年北京项目开始发售;同年8月,龙湖地产上海公司成立;11月,龙湖地产西安公司开张。同时,龙湖大量增加土地储备,2007年龙湖疯狂拿地,所到之处无不所向披靡,甚至有人用“可怕”两个字来形容龙湖。 当《世界企业家》[bossline.com]记者追问,龙湖的土地储备有没有1000多万平方米,“这个是最基本的吧,我们毕竟是一个全国性的开发商。”龙湖集团新闻发言人顾伟在电话里默认。 但外表的光鲜却无法掩饰龙湖地产所面临的尴尬。快速扩张之重正考验着龙湖的财力。 通过计算龙湖近年来拿地所投入的资本金,也许从侧面可以看到龙湖的资金状况。兰德咨询关于龙湖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05年-2008年,龙湖在北京取得了6个项目,拿地成本已经高达61亿元,而截至2008年10月9日,龙湖在北京所有的项目,累计销售额只有51亿元。 刨去高昂的资金成本、税费、设计费、工程款、销售以及市场推广成本,几乎可以肯定的是,2008年龙湖在北京市场是要亏损的。 在上海,龙湖滟澜山项目耗资15亿元,但是目前,该项目刚刚开始认购,收入暂为零。而上海的花盛香醍也没开盘,保守估计龙湖在上海的账面亏空在20亿元左右。兰德咨询总裁宋延庆如此分析。 在支出方面,剔除龙湖承认的全部土地储备1000多万平方米的总量,以2007年龙湖公开的拿地款为例,3月份,在成都,龙湖以9.25亿中标建设路地块;8月,龙湖在重庆以30.25亿元夺得重庆后勤学院地块;11月,龙湖以15亿中标上海赵巷镇项目;12月龙湖与西安签署协议,30亿开发大唐不夜城,如果加上较早之前,龙湖在北京61亿元的拿地成本,拟投100亿开发重庆钓鱼城的计划,龙湖需要准备245.5亿元的真金白银买地。 而今年,龙湖全国项目的销售只回笼了90亿元的销售款。两者相差额150多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