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明:巨大收入空间需要开拓



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认为,与几年前相比,现在的证券市场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证券公司的收入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加入WTO之后,中国的市场环境变化,将使这种结构性变化的趋势加快。这要求券商必须超越自我,在经营体制、技术水平、业务能力、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提升档次。达到这些目标的充分条件和有效途径之一是上市

  梳理2002年证券业的大事,肯定少不了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成功发行。在经历了一些坎坷后,中信证券终于在12月中旬公布《招股说明书》,首次公开发行4亿社会公众股股票,预期于2003年初上市。

  在中信证券成功发行之际,本刊记者就中信证券上市,走访了素来行事低调的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先生。

  《周刊》:在今年股指下调、交易萎缩的市场环境下,证券公司全行业的业绩面临很大滑坡。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中信证券选择上市?

  王东明:国内外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都表明,证券市场存在涨涨跌跌的周期性波动,证券公司的业绩出现波动是很正常的。今年,全国证券业的业绩预计不佳,中信证券的利润也将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选择上市,我们有三个理由:

  一是中信证券有较强的盈利能力,预计今年的利润在同业中仍居前列,公司的资产质量和经营能力,为今后的盈利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今年以来采取的节省成本、开拓收入的各方面努力,预期在明年会见到更显著的成效;

  二是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进程和趋势,为券商提供了很多业务机会。中信证券上市,为我们以资本实力和规范经营抓住这一机遇,创造了条件;

  三是我们对未来有信心。近年来,在监管部门的积极推动下,中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化程度明显提高,为今后健康有序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必然要求证券市场的大发展。

  由于证券市场环境和业绩的预期,中信证券调低了股票发行价格,这是适应市场的正常措施。资本需求和战略实施是互动关系,确定公司战略的最高原则是股东价值最大化,筹资策略必须服从于这一原则,一旦有足够大的业务发展机会提出资本需求时,公司将采取发行公司债券等方式筹措资金。

  《周刊》:中信证券上市酝酿了很长的时间,请谈一谈你们上市的历程。

  王东明:中信证券选择上市,经历了长时间探索和思考。

  中信证券成立以来,一直在探索自己的发展路子。在7年时间里,我们经历了证券市场的大起大伏,有经验,也有教训。以中信证券目前的经营能力和资产质量,过几年“小康”日子应该不太难。但我们看到,与几年前相比,现在的证券市场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证券公司的收入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加入WTO之后,中国的市场环境变化,将使这种结构性变化的趋势加快。适者生存、不进则退。这要求券商必须超越自我,在经营体制、技术水平、业务能力、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提升档次。达到这些目标的充分条件和有效途径之一,我们认为是上市。

  1999年增资时,中信证券从有限责任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为上市做了准备。2000年5月,中信证券股东大会决定提交发行上市的申请,之后进行了一年的上市辅导。2001年9月,中国证监会正式受理了发行申请。今年9月,中信证券通过了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的审核。在两年多的上市准备中,中信证券董事会和管理层在观念更新、业务模式转换等方面,做出了艰苦努力,不但健全和完善了内部控制制度与机制,强化了风险管理,规范了各项业务,还按证监会规定,由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按照国际惯例进行了审计。

  《周刊》:上市对于中信证券意味着什么?

  王东明:首先,上市意味着中信证券的经营业绩得到了肯定。1999-2001年间,中信证券实现净利润21.48亿元,现金分红16.22亿元,具有良好的业绩记录。其次,上市表明了中信证券具有持续经营的能力。我们公司一直采用保守的财务制度,严格控制资产的固化,保持良好的资产质量,这些都为今后的经营创造了比较好的条件。第三,上市表明公司董事会和经营层愿意通过充分的信息披露,接受多层次的监管,在市场考验中实现持续发展的决心和信心。此外,上市还意味着中信证券未来的发展将充满活力。尽管中国的证券市场在某些方面还不成熟,但发展是硬道理,问题总要在发展中得到解决。只要我们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有信心,就可以对证券业有信心。

  《周刊》:上市后,中信证券募集资金将投向哪些领域?

  王东明:中信证券上市的目的,既有财务上的充实资本金、增强抗风险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但更重要的是实现经营机制转换,包括健全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内部控制制度和机制,风险控制体系,激励与约束平衡机制等,确立符合开放环境下证券业基本属性的经营规范。

  根据《招股说明书》,本次发行社会公众股4亿股,每股发行价格4.5元,募集资金为17.6亿元。公司募集资金投向主要为收购相关金融资产、补充营运资金,强化公司现有业务能力、加强金融创新。

  中信证券对万通证券进行增资控股,可以扩大公司的经营规模和业务网络覆盖范围,增强公司实力。今后中信证券在经济发达地区的营业网点数量将有所增加,有利于公司业务布局的进一步合理化,为今后构造金融销售平台创造了基础。

  万通证券是一家注册地在青岛市的地方证券公司,立足于山东,在全国都有一定的业务,是一家有区域特色和影响力的证券公司。中信证券与万通证券的股东签署了《万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增资协议》,拟向万通证券增资86802万元,成为持有万通证券57.87%股份的股东。

  中信证券正在对公司的经纪业务运作模式进行调整,将来可能会采用集中交易模式,通过交易数据的集中管理,来强化对各营业网点的控制,以降低风险和成本。目前我们正准备着手在北京、上海、山东和深圳等地,实施区域数据集中。万通证券可充分利用中信证券在山东地区的集中数据平台,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收益水平。

  《周刊》:中信证券上市在未来中信集团的发展宏图中,将成为一颗怎样的棋子?

  王东明:中信证券在目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率先上市,也是集团公司出于资本金方面的考虑。同时,中信实业银行在这方面仍在努力,早晚也会走上市这条路的。三五年后,中信集团也许在资本金进一步充实的基础上还会有一次大规模的整合,分业情况是否会变化还不好说,但有一点确定无疑,那就是各项业务都会有较大的进展,并在更高的层面上进一步融合。

  《周刊》:您认为,应如何看待目前证券公司的经营环境?

  王东明:目前,中国证券市场处于调整期,证券公司的整体业绩,预计较前两年有较大的滑坡。但我们仍对证券业的未来抱有信心。

  首先,中国证券业的发展前景依然是广阔的。中国经济连续高速增长,存在着很大的证券业务需求。同时,由于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能连续多年保持高储蓄率的国家,有大量资金需要通过资本市场进行配置,潜力巨大。我们可以利用先进技术,借助国民经济好的发展势头,使资本市场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其次,证券业本来就是周期性明显的行业,中国目前暂时处于低谷。

  据美国证券业协会统计,纽约交易所会员合计的净利润,1988年为25亿美元,到1990年为-1.6亿美元,1992年上升为62亿美元,1994年下降为8亿美元,2000年为162亿美元,到2001年又下降近50%,为83亿美元,波动性极大。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统计,1999年度,84家证券公司的合计利润总额为84.92亿元,年末净资产为493.59亿元;2000年度,97家证券公司的合计利润总额为208.79亿元,年末净资产为729.91亿元;2001年度,96家证券公司的合计利润总额为66.21亿元,年末净资产为861.17亿元。由此可以推断,1999——2001年的全国证券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约为12%、19%和5%。这些数据表明,中国证券业是具有较高收益水平的行业,同时,也是具有明显周期性特征的行业,主要受市场波动的影响。

  此外,中国证券业目前正处于调整期,优胜劣汰机制逐步强化,进入和退出均为正常的市场选择结果。证券市场有周期性,但肯定不是简单的重复,即市场进入上升期时并不是所有证券公司业绩都等比例改善了,只有与时俱进、调整到位、准备充分的公司,才有机会实现跃升。

  证券业的共同课题是做大蛋糕。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会员的合计营业收入,2001年为1947.66亿美元,而中国证券公司合计仅为400多亿元,我们需要开拓的收入空间很大;美国证券业的承销和经纪手续费收入比重,1976年为60%,2001年则下降为16%左右,而收购与兼并等证券相关收入比重上升到40%左右,这就告诉我们,需要开辟新的收入来源,调整收入结构。

  《周刊》:中信证券未来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王东明:我一直认为,证券业的未来,将取决于国民经济证券化的进程和深度。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国家经济的现代化过程,就是国民经济证券化的过程。随着现代经济体系的建立与发展,证券化程度的提高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反映国民经济证券化程度的代表性指标,是股票市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1998年,该指标全球合计为97%;中国远低于平均水平,发展潜力很大。

  证券市场的本质功能,是通过证券发行和交易,实现资本的聚集和转移,达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这个本质功能展开、拓展、延伸的结果,就是提高了直接金融的比重,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证券化。证券公司作为证券市场的中介,直接承担了证券化的义务和使命,同时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即享受了证券市场的容量和交易量扩大的利益。未来证券公司的经营和竞争优势,在已有业务和市场中的表现固然重要,但决定成败以及影响整个证券业的关键因素,还在于增量。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证券市场规模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但证券化程度的差距,金融创新的差距,更令我们感到使命的艰巨。

  推进证券化需要创新,包括制度、政策、技术、产品以及观念。证券化创新的动力、前提、课题及约束条件,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二是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进展和方向;三是加入WTO以后贸易、货币、资本市场的开放时间表;四是中国金融市场结构的变化和证券市场的成熟度;五是宏观经济的周期和表现形态;六是技术革命尤其是网络经济的进展和波及效应等。在21世纪初,中国证券公司面临的课题,是把握时代特征,不断推出符合市场要求的创新,深化服务,推动证券市场的发展。

  证券化创新是众多参与者和众多因素互动的过程,也是既定的制度与市场变化两者之间动态平衡的过程。法律、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是根据市场变化的动态调整中实现的,国外的经验如此,中国证券市场近10年的历史也如此。

  《周刊》:您认为,在推动证券化创新的过程中,证券公司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王东明:就证券公司来说,最重要的是形成相对分工、各具特色和优势的产业组织体系,每一家证券公司在各自有优势、有资源积累的领域开拓创新。与此同时,券商还要规范经营,加强专业化经营和管理,提高专业水平,培养人才,充分发挥中介功能。挖掘、培育、扩大市场需求,以规范化、创新的服务方式和产品满足需求,复制需求。所有的金融创新,如不能复制扩大,则不能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没有太大的意义。

  证券化还应追求“双赢”结果。证券化的创新,重在做蛋糕,而不是切蛋糕。先行者当然应该享受创新利益,但这主要来自增量。证券公司与客户、合作者乃至监管者,都围绕着扩大证券市场的目标,开创于国家、于市场、于自己有意义的事业。

  整体来说,证券化必然推动金融化。证券化的进展,必然会推动各种要素的货币化,货币的电子化,金融资产的增长。国民经济的金融化也为证券化创造条件,形成推动力量。

  在证券化的过程中,还要高度重视技术的力量。高新技术对人类的影响,无论如何评价都不过分。在推动证券化的努力中,高新技术既是主体支持力量,又是客体创新对象,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王东明简历

 王东明:巨大收入空间需要开拓

  王东明,男,汉族,1951年8月13日出生,国际金融硕士。1973年7月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学习;1977年8月国家旅游局任翻译;1980年11月就读于美国乔治城大学; 1984年7 月任北京华远经济建设公司副总经理; 1987年7月任加拿大枫叶银行证券公司部门副经理; 1992.10 华夏证券公司部门总经理; 1993年8月任南方证券公司副总裁; 1995年10月任中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1997年9月任中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1999年10月任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2002年05月任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02年08月任中国中信集团公司协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56188.html

更多阅读

《指环王3:王者归来》影评

我今天看了《指环王3:王者归来》这部影片,对于这部影片我感到很震撼,第一次被这种魔幻题材的电影所征服,特别对影片里的梦幻般的,壮丽的欧洲风景,精彩的电脑特效,以及里边的那些勇敢的,可爱的人物,久久不能忘却!特别就是在这一部电影中让我接

张智威:财政收入滑坡样本

张智威:财政收入滑坡样本《财经》杂志 2015-02-02财政收入滑坡样本_财经评论_深度调查_《财经》杂志_杂志频道首页_财经网 - CAIJING.COM.CNhttp://magazine.caijing.com.cn/20150202/3813217.shtml伴随着土地出让金收入大幅下

王中山:高山流水传佳音

导视:(解说词)天份,勤奋,缘分,让他与古筝结缘今生;(同期声)王中山:一下我找到了自己的好像久违的一种声音,我灵魂深处的一个东西。(解说词)南阳盆地走出来的音乐才子,致力于推动传统音乐的发展;(同期声)王中山:我自小学古筝那天开始起,就一直是在河南民

察哈尔声音 王冲:中日钓鱼岛之争不妨再等70年

原题为:王冲:中日钓鱼岛之争不妨再等70年原载于:微信平台worldcomment3月31日,察哈尔学会、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和爱海洋网共同主办了中日东海危机管控的研讨会。我简短做了一个相对乐观的判断,以及希望大家不要妄言战争,希望媒体不

声明:《王东明:巨大收入空间需要开拓》为网友少年无烦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