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应新亮老弟之邀请,以专家身份为其好友的一款拼车软件的市场推广出谋划策。现场除山东建筑大学的邓相超教授外,还有几位媒体人,当听说邵珠富新的身份是“众筹项目负责人”时,好多人眼前一亮,纷纷为邵珠富所在单位的做法和领导的魄力叫好。在讨论新亮的好朋友李总的项目时,专家及各媒体人见仁见智地谈了许多非常有益的看法和观点,邵珠富也谈了一些个人的见解和想法,以期对李总有所帮助。
A、自家车增多、油价高,为拼车市场提供了一个“机会”,显然李总看到了这样的“机会”
毫无疑问,现在自家车多、油价高为拼车的可能性创造了一个客观需求和机会,但这个客观需求到底有多大?对那些暂时买不起车的人来讲,他们多长时间才能培养起来这种拼车的习惯?有急事打车、没急事坐公交的他们,如何改变固有的认识和传统的习惯呢?买得起车的人又有几人愿意赚几个零花钱呢?李总多长时间才能构建起这样一个庞大的拼车网络呢?李总多长时间才能“教育”并“培养”起市民的这种习惯?显然,一系列的问题摆在李总的面前,他必须考虑和面对。
B、许多的“不可能”在互联网时代变成了“可能”,谁说“南辕北辙”不是创新思路?
由于在座各位以70后以居多,再加上邓教授一个60后,因此大家观点上还是质疑稍多,这完全可以理解,原因只有一个:作为传统媒体兼60、70后代表的我们,还没有认识到互联网的强大。举个简单例子:净雅在济南和北京运作多年,谁能想到,一个卖煎饼果子(“黄太吉”)的能轻轻松松地用半年时间超越它?作为中国第一个上市的餐饮集团,谁能想到“湘鄂情”会赔得一塌糊涂,而一个叫“雕爷牛腩”的家伙用半年时间就打得众餐饮企业无地自容?无他,互联网思维是也。在互联网时代,只要你是对的、或者把事情做对了,它就有可能“无穷大”。显然,作为85后的李总,在思维意识上压根和我们这些“老朽”不一个频道,故,我们观点有多少参考价值真不好说。
我经常举的例子,“南辕北辙”本意是指做事情选错了方向,永远不会成功,但如果我告诉你,这是星球大战呢?围绕地球一圈其实我们只需要三分钟,你还觉得南辕北辙是错误的吗?条件变了,老观点、老经验、老看法都要变一变了,还用老眼光看问题显然已不合时宜。同样,生活日报石主任讲的他同学在老家用最笨办法养鸡的例子,在邵珠富看来,也是“南辕北辙”式创新策略的成功,过去养鸡讲产量,可现在人们的追求已发生很大变化,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们开始追求原生态,所以石主任的同学用最笨办法养出来的鸡效益远胜过只比拼产量的养殖办法,谁说不是呢?
C、我们的“金箍棒”在哪里, 怎样讲好拼车的故事,怎样做到“一鸣惊人”,这是问题关键
要想在市场上一飞冲天,企业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邵珠富在国内为一些企业家“辅导”时多次讲过:孙悟空有“金箍棒”、哪吒有“风火轮”、哆啦A梦有“竹蜻蜓”、福尔摩丝有“大烟斗”、邵珠富有“判官笔”……这都是它们(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每个企业都只有拥有别人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可“快来拼车”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呢?
在交流时,邓教授也讲过,这类产品的推出,速度就是生命、时间是第一位的,对此邵珠富高度认同。作为一个核心竞争力不是太突出明显、对手复制又相对简单容易的软件产品来说,其推广的速度往往会成为决定产品市场成败的关键,在策划方面,邵珠富认为,这类产品需要的就是“一鸣惊人”的策划策略,不推广则已、一推广就要“一鸣惊人”。
在这方面,不论邵珠富2012年时策划的“小丑参”、“鸟屎”房产广告、“小蝌蚪找妈妈”、“温州美女PK世界小姐”,还是最近策划的“革命火锅”、“鲍蹄”、“感动一个城市的木耳实验”、“美女老总喝洗澡水”、“韩国市长中国当吃货”、“媒体老总卖啤酒”等,均是这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事件营销。这种平台性质的软件产品,“一鸣惊人”策略是其推广成功的唯一策略。
D、知道对手是谁吗?知道其缺陷在哪里吗?知道如何站在其对立面进行营销吗?
要论打车软件,“滴滴打车”和“快滴打车”已经非常强大,你无法模仿和复制;作为社交平台,微信也已非常强大,很厉害了。显然“快来”这种以拼车和社交为主的软件,生存空间非常狭小。举个非常简单例子,如果人们有急事,首先想到的是“滴滴”和“快滴”等打车软件,因为其已经很强大且很方便,人们如果没有急事,即便是拼车也远比坐公交贵得多,何必非要去“拼车”呢?即便有这方面的需求,人群基数的支撑也成了最大问题。
目前情况看,“快来”很难找到“滴滴”和“快滴”的弱点、也很难找到“微信”的弱点,无法找到对方非常明显的缺陷,http://www.aihuau.com/就找不到自己进攻的方向和突破口,如果单纯拼实力,要想超越或取代“滴滴”和“快滴”或者“微信”,显然打阵地战的胜算并不大,但找不到突破品,又不得不打阵地战。
记得去年邵珠富曾帮恒大冰泉出过一个“馊主意”,广告语“恒大冰泉有点苦”,就是针对“农夫山泉有点甜”而采取的颠覆策略:人家说“有点甜”容易让人产生美好的联想,你邵珠富凭什么说“有点苦”呢?这样的内容显然能强烈刺激人们的感觉并进而吸引人们的关注度,余下的你只要做好解释工作就行了:“我苦是因为我没有简单地采用地表水、去做大自然的搬运工,而是费力地采掘了深层地下水,由于这种水中富含对人体非常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但这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稍有点苦涩,但并不影响口感”。一句话,胜过更多真金白银的广告投放吧?
E、“需求”催生市场,但这种“需求”有多大?“习惯”需要培养,但这种培养需要多长时间?
李总显然是做了长时间的思考和调研的,但这种调研是不是真的调研到实质上了呢?市场“需求”肯定是有的,但这种“需求”量是否达到了能养活企业的程度呢?消费者的“习惯”肯定是需要培养的,但这种培养到底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得到回报呢?这看似平淡无奇的“问题”,其实是决定企业生存与灭亡的关键“问题”。显然,对这方面的调研,公司还有所欠缺,当然,公司即便再做更多工作,也永远无法准确地对“需求量”和“习惯培养时间”有个准确无误的判断,这就带来很大的风险。一个投资者会对一个“说不清”市场、“看不清”前途的产品投资吗?我也不知道。
以上一系列的问题看似是在“挑刺”,但这些问题解决了就是“机会”、解决不了就是阻碍企业发展的“桎梏”。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未来,至少邵珠富是这样认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