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现国:思路比资源更重要



世界是精神的,更是物质的,物质是创造的,创造是有规律的,有规律是可以掌握的。今天我想把如何走向成功的思路跟你们交流一下。 

     成功有它最合适的道路,你遵循了规律,成功的概率就高,如果违背了这个规律,成功的概率就低。非常通俗的一句话: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企怕用错人,成功怕走弯路。所以我经常跟我的干部讲如何正确认识走向成功的道路是非常重要的。走向成功有两个原因,一是天灾,一个是人祸。天灾是一个不可抗拒的力量。人祸就是人为因素。一般情况下,我们往往是因为人祸导致不能成功。今天我围绕华龙日清的一些案例,以及我自己的从商十几年的思路跟各位同学进行交流。 

     首先,我先介绍一下华龙的简单情况。华龙日清是1994年组建的一家民营企业。今年有十一年的时间。目前在中国的制面行业属于领军企业,按产量来说属于世界第一位。有140多条生产线,总产量120亿包,相当两个日本的总产量。我们从一个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发展到今天拥有50亿资产的企业。小麦加工每天是5000吨,一年是180万吨。品牌价值是80多亿,目前员工有两万六千多名,分布在全国的17个生产基地。 

     华龙走过了11年历程,它走向成功的最重要一点是华龙的职工敢于创新。企业紧紧抓住创新这条主线,适应市场的发展需要,围绕经济运行规律一步步走到今天。 

     一是体制创新 

     为什么一个民营企业也需要体制创新,实际上这点是很重要的。中国的民营企业积累财富的过程非常慢,这是我们浪费资源的结果。我经常跟人开玩笑说,中国拆房子的技术第一。说明我们重复建设多,造成了浪费。如果一开始就做得非常到位,不会像今天这样。 

     中国民营企业积累财富非常慢,毁掉财富却非常普遍。主要是因为中国民营企业容易出现“六同”现象。 

     创业前同心同德 

     创业时同舟共济 

     发展初期同仇敌忾 

     发展没多久开始同床异梦 

     逐渐升级甚至同室操戈 

 范现国:思路比资源更重要
     导致最终同归于尽 

     所以我们华龙从一开始就制定股东的企业章程,是非常重要的。 

     一位非常知名的华人林绍洋说过:“民营企业成功的秘诀在于经营权与所有权分开。”即便是自己的子女,在没有能力管理企业的情况下也不要去用。当好东家,用好管家,是中国民营企业成功的一个很好方法。从94年华龙一开始,我就跟每个股东都签订了企业章程,所有股东都是董事长聘任制。如果完成不了任务,股东也可以被辞退,但保留股份。经营权不是在九个股东掌握中,而是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聘请职业经理加盟华龙。所以华龙现在还保持建厂初期的发展之路,是和华龙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分不开的。 

     2002年我们又吸收了五名高级的有创新精神的经历和国际专家为独立董事。这就吸纳了国际国内一级企业的发展思路。所以经营权与所有权分开和聘请独立董事对我们企业发展都起到了很大作用。 

     04年与日本日清食品株式会社合资组建了华龙日清食品有限公司。日清向华龙注资15.54亿。当时我们不缺钱,为什么还要和国际企业进行合作?这也是创新。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内竞争国际化,世界500强有一半在我国有了分公司。所以我国的市场就是世界的缩影。中国企业竞争就是世界经济竞争的反映。要保持一个企业长盛不衰,必须有一个开放的平台。外资是资金道路,资金融入后,发展都用在了国内。我经常讲,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跳出三农抓三农。我们用发展大中城市解决农村,用工业发展带动农业,用减少农民解决农民。所以我们的企业通过合资的形式进入国际化竞争中去是我们引狼入室,与狼共舞,方显英雄本色的策略。是用最短时间缩短与国际企业差距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民营企业和同学们今后的工作中只有热情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有把事情做正确的思路。在广州附近有一个农村,非常富裕,后来土地升值,得到了一大笔钱,就决定建一个五星级酒店。第一年经营就亏损了200多万,第二年亏损了300多万,第三年就经营不下去了。所以经营企业必须有开放的心态,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职业经理经营企业的责任心、忠诚度是企业的最低标准,就像盖楼,没有基础盖不起大楼,但只有基础不叫大楼。所以光靠热情是不够的。 

     二是品牌创新 

     品牌无处不在,甚至工厂的一棵树,一块草皮都是品牌。它不光是在央视打打广告,它是有灵魂,有个性的。首先品牌有五度:知名度,信任度,美誉度,忠诚度,依赖度。中国有的企业把知名度作为最终目标,不注意其他四度,结果发展过程的成功反而酿成了失败。 

     94年我就制定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城市的目标。并提出了产品定位,以大众面铺市场,中档面创效益,高档面树形象的策略。 

     2000年我们进入城市市场,我决定不用华龙,有人说不用华龙不是浪费了吗?但我坚持自己的意见。为什么呢?当初建华龙时没资金做广告,我就在全国公路边上书写墙壁广告,“华龙面,天天见”。书写了中国墙壁广告之最。这样大家就有华龙是代表二三级城市,二三级农村的印象。要进入城市这个知名度就有负面作用。所以品牌有个性。我就在城市推今麦郎,进行分区。 

     另外,国外公司有的模式不适合我国国情。国外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往往采用喷泉效应。先占领一个城市,然后向外辐射。用一个小产品带出一个好品牌,再用一个好品牌带出一串好产品。但这不足的地方是耗资较大。中国企业成功往往是渗透效应,走一品多牌战略。先培养区域品牌,一旦做大,就从战略防御转变到战略进攻,培养全国品牌。这样见效慢,但投入少,风险小,比较适应中国国情。所以无论一品多牌还是一牌多品各有各的优缺点。所以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根据不同消费群体,不同企业,广告规划也应该是不同的。 

     另外,商标有强弱之分,有显著性的商标是弱商标,无显著性的商标是强商标。强商标便于推广,弱商标花同样费用收效甚微。“今麦郎”是强商标,“华龙”是弱商标。对不同群体,广告策略也不一样。 

     下面根据我经营企业的体会,对同学们今后的思路进行交流。 

     我的一生永远没有走出校门 

     大学毕业只是一种形式,走出一个校门,又走进社会的校门。在大学学习的是知识,在社会中更多学会的是智慧。 

     提高,来自每天微小的变化积累。只要你一松,别人没有松,它就有了一小点积累,就进步了一点点,逐步形成从量变到质变。所以八年十年后的巨大差距不在于别人,在于我们自己。所以人一生都没有走出校门。 

     人光有文凭不能代表水平。我们刚毕业时是“人材”,材料的“材”。等我们向社会学习,有一定的才能,成为职业经理时,就成为“人才”,才能的“才”。当你为社会创造了一定财富,就变成财富的“财”。这中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我们经过父母,老师,国家的培养,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那只能叫“人在”。如果我们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反而造成了负面影响,那就变成了“人灾”。 

     最近西方提出一个知识折旧率的理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没有文化的人,而是有文化而不再学习的人。现在的知识日新月异,所以不光是看目前掌握了多少知识,更多是比毕业后谁学得更快更多。知识折旧率指出,如果一个人一年不学习,它的知识折旧率为25%~33%。如果三四年不学习,同样会变成一个没有文化的人,所以我的一生都走不出学校。 

     工作不单单是为了取得报酬,更重要的是学习。付出的多才能学到得多。几年前有一个规定,干部的子女可以接父母的班,干部们都让自己的子女尽早接班,而不是多学知识。不是干部的人的子女只好继续上大学。几年后发现,以前干部的子女都变成了工人,以前工人的孩子都变成了干部。一个企业也是一样,思路决定成败,细节决定成败,更重要的是性格决定成败。忙碌的人可比轻松的人学到更多的知识。所以工作不是为了获得报酬而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另外学习不光为了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所以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要有逻辑思维。一个人已知的越少,未知的也越少,已知的越多,未知的也越多。如果你的知识比较局限,就很难胜任自己的工作。学习不单单在书本上,在我们周围,三人行必有我师,向别人学习,向同行学习。只有学得多,经验多,才能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人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我对“路”的理解就是众多的学习,众多的实践,众多的参与,包括一些挑战性的工作。每天进步一小点,敢于否定自己。提高来自于每天微小变化的积累。 

     人才成长是一个金字塔,我们要想达到高端,必须有一个羊群里跑出骆驼的想法。人才成长的大金字塔中有若干个小金字塔,要想有好的位置,必须在小金字塔中成为佼佼者,才能有晋升的机会。所以做好小事情是成就事业的基础。企业是由多个部门组成的,只有部门中的优秀人员才有机会晋升。职位越高,机会越少,要求能力越高。 

     企业就像一个森林,森林中的树都长8米,有一棵长了8.1米,自以为比别人优秀,但领导不容易发现,所以不能降低成长的劲头,等你长到16米,领导怎么能看不到呢? 

     我们在工作,学习和进入社会后,耐力比能力更重要。美国一个研究机构在幼儿园作了个实验,有四十名左右的小朋友,阿姨发给小朋友每人一颗糖,并说:“在十分钟内不吃掉的就再给一颗。吃掉的就不给了。”说完便退出去观察,40名小朋友有三种表现。一种时剥开糖舔一下再偷偷包上。一种低头不看糖果。还有一种禁不住诱惑就吃掉了。他们对这三种情况跟踪了35~40年。发现没有吃掉糖的孩子当一把手的比较多,舔一下又包起来的当副职的比较多,吃掉的当工人的比较多。所以说耐力比能力更重要。 

     吃苦等于吃补,吃亏是福。吃苦就好比人站在楼底下,上楼有电梯和楼梯,好多人喜欢乘电梯上楼,迅速成功。因为爬楼梯要费力吃苦。但往往事与愿违,成功总是留给爬过楼梯,吃过苦,知道每一层是什么样的人。 

   人人都想得到财富,李嘉诚说过:“一位地抓着财富是抓不到的。”所以我们吃的苦,我们所做的过程才是成功的关键。不想吃苦,只想成功往往是不可能的。今日吃苦,是为了将来不吃苦。“人生能有几回搏,今日不搏何时搏。”搏就是吃苦,所以我们现在就要搏。 

     每个人经营企业,都在讲利益最大化。这是理性的最大化,如果无限制的追求利益最大化不可能成功。所以做事要留有余地。以前欧洲有一个贫穷的小男孩叫马克,每次人们拿五毛钱和一块钱让他拿,它只收五毛钱,人们以为他傻,就都来试他,结果他收了不少钱。后来他事业取得了成功,人们才发现它是最聪明的。所以我们对任何人,任何事都要留有余地,这样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我认为成功来自于悟,悟来自于思。现在企业竞争非常激烈,所以我们要带着较高的悟性进入角色。智者用教训避免流血,愚者用鲜血吸取教训。就像开车一样,下雪路滑,看到别人的汽车掉到沟里,就应该有悟性,知道减速,如果等掉下沟才吸取教训,自己已经头破血流了。所以在日常小事中,只要留心,总有你学习的地方。所以一定要有悟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56385.html

更多阅读

企业创新:态度比投入更重要

  企业创新:态度比投入更重要——创新的内驱力来自以正治企  被称为龙年第一起重大环保事件的广西龙江“镉污染”事件披露后,公众对当地发展与污染治理的种种追问直指政府,政府监管确有缺失缺位之处;然而,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同样应当

范现国:脚踏实地的管理和营运

关于的财富管理与运用,范现国提出“思路比资源更重要”的理论,即一个成功的企业需要企业家在企业发展的每个结点都需做出高人一筹的精准决断,需要在思想认识上高瞻远瞩。而正是通过兢兢业业、脚踏实地的管理和营运,才造就了今天今麦郎

范现国:爱学习善于学习的巨商

 叶蓉:可能在今天很多城市的居民的这样一个观念里面,方便面会跟炸薯条,汉堡包一样是属于“垃圾食品”,他认为能够不吃尽量不吃,您觉得这个观点有道理吗?   范现国:这个观点不太正确。我举一个例子你就可以了解。方便面是1958年由日本

范现国:创新经营打造全国面制品龙头企业

 范现国,今麦郎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1994 年,他和几个农民朋友创建了华龙食品有限公司(后改名今麦郎公司)。创业之初,公司仅有 200 多名员工,两条方便面生产线,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 24 个生产基地、 38 个生产工厂、 63

范现国:做最有“面”子的生意

  躺在床上的范现国,翻来覆去无法入睡,他的脑海同样翻来覆去,不停地思考着创业的问题。那是1994年3月的一个夜晚,河北龙尧的那座小县城已是夜深人静。   不知过了多久,范现国突然坐起,再也躺不住的他,决定要把自己想法告诉朋友

声明:《范现国:思路比资源更重要》为网友努力总会发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