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大地,人杰地灵,英才辈出,俊彩星驰。李楚源———一个从潮汕山区走出来的普通农家子弟,经过多年的发奋拼搏和艰辛努力,成长为一位具有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富于开拓创新精神的青年企业家,33岁的他成为全国知名企业广州白云山中药厂的掌舵人,面对挑战,勇立改革潮头,挽狂澜于既倒,使当时亏损严重、濒临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短短几年内发展成为年销售额达4.7亿元的全国中药行业闪亮明星,自己被评为2003年广州市劳动模范及第八届广州十大杰出青年。在他身上,传承着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务实进取的汕头人精神。沧海横流显英雄本色 李楚源是潮南成田镇人,中学时就读于潮阳一中,1984年考入中山大学化学系,1988年毕业后在广州从一个普通技术员起步,在医药行业摸爬滚打10多年。1999年,李楚源走马上任白云山中药厂党委书记、厂长,可谓受命于危难之际。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白云山集团对联营分厂疏于管理,控制不力,造成白云山中药厂产品品牌形象下降、经济效益一落千丈,一系列困难和问题接踵而来:产品销量急剧下降,科研几近停顿,设备闲置率高,员工收入大幅下降,人心涣散,1994至1998年连续5年亏损。在企业生死存亡的关头,“变则通,不变则亡”,面对重重困难,李楚源与班子成员审时度势,下定决心,勇于改革,制定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内抓管理,外拓市场,实施“人才、品牌、科技”三大战略的发展思路,成为扭转局面的转折点。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李楚源以非凡的胆识和魄力,带领白云山中药厂员工大刀阔斧地实行改革:他坚持“教育为先,以人为本”,积极引进和培养人才,1998年该厂只有80个科技人员,2003年科研技术人员达到403人,包括中高级职称63人,博士生4人,全员占有率由1998年的14.5%增长到41.2%。他斥巨资更新技术设备,重奖科技人员,狠抓内部管理,打造知名品牌,提高科技研发能力。改革使企业获得了新生,摆脱了困境,取得显著的效益:1999年当年药厂实现扭亏为盈,创下年利润1611万元,为企业历史最好水平的4倍。五年来,企业效益一直处于高速增长期,销售额从1998年的7800万元增长到2003年的4.7亿元,上交国家税收也由年200多万元增长到年4000多万元,现在该厂生产的板蓝根颗粒、复方丹参片系列产品在同类品种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昔日一个人们视为“烂摊子”的企业,一跃跨入中国大型制药企业的行列,成为全国中药业一颗耀眼的明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