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昭贤:格兰仕打造全球制造名牌中心



家电业是中国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也是名牌聚集最多的行业之一。然而,这里上演了太多昙花一现的故事,许多被业内外看好的名牌企业都出现业绩持续下滑甚至关门、转让的局面。有权威专家预测,未来中国家电业只有4家左右的企业能幸存下来,目前这张名单上惟一明确了的名字,是创业25年来保持持续增长的格兰仕。

“争500强不如做500年。”格兰仕集团执行总裁梁昭贤在接受关于“中国家电企业如何做百年企业”专访时表示,虽然格兰仕在微波炉、光波炉领域做到了“世界第一”,年产能高达1200万台的“全球空调制造基地”正在火热建设中,但是做大做强的目的并不是要去图一个江湖地位,而是要确保企业长长久久地活下去。

全球制造

主持人:格兰仕是中国家电业最早提出并成功实践“全球家电制造中心”理论的企业。无论是格兰仕微波炉的表现,还是格兰仕空调的发展目标,传递的似乎都是“做大”的信息。这几年很多中国企业都在喊“要进军世界500强”,格兰仕的举动很难不让人们作类似的联想。

  

梁昭贤:“全球制造”是我们针对中国家电企业在全球制造产业链上的SW OT分析后作出的选择。从综合水平来看,中国制造与欧美、日韩制造还远远不是一个水平线上的较量。在综合资本上,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不是一个等量级的对手;从综合科技开发水平来看,研发需要巨额资金投入和一个强有力的规模制造消化平台;在全球市场的网络、品牌影响等基础环节上,中国制造也处于明显弱势。其中我们尤其要正视的现实是,中国装备业水平、原材料配套水平等,远远不能与众多一流跨国公司同水平、同重量级。近几年,中国装备业投资60%以上依赖于进口,而装备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制造业的水平。

 梁昭贤:格兰仕打造全球制造名牌中心
劣势是相对的、动态的、可变化的,要克服劣势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因此,我们要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跨国公司前来寻求全球产业链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机会,带来一种“优势互补型”的发展趋势。在这个大气候下,中国企业用“劳动力资源”去整合全球一流的制造资源,包括成熟的生产线、技术、装备等。但是,只有我们做大、做强、做精、做透制造环节,做出不可替代的比较优势,我们才有存在的价值。所以,格兰仕的“全球制造”战略定位,不是简单的加工、组装工厂,而是要成为所涉足领域的潮流领导者,因此,企业的规模化与专业化是同步推进的,像格兰仕世界首创的光波炉、光波空调等高新技术产品都被国际同行公认为“行业的新趋势”、“消费的新热点”,认为格兰仕进入了微波炉、空调领域的“最高级别”。今后几年,我们要从“全球名牌家电制造中心”向“全球制造名牌中心”、“全球制造研发中心”发展。

苦行僧精神

主持人:这几年,随着中国制造的发展,日本、欧美等地都出现了一种“中国制造威胁”理论。格兰仕是外贸主导型企业,又是中国“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向世界名牌进军”的标杆型企业,您认为中国家电企业是否已经具备了驾驭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梁昭贤:就我国目前的工业化程度来看,短时期内,中国制造与欧美、日韩制造所处的是一种非冲突性的错位竞争状态,并不会形成正面冲突。中国制造只是在某一些环节、某一些低附加值的微利产业上超越了人家,如微波炉、电风扇、电饭煲等。国外的一些舆论显然有些危言耸听,但不排除会对中国的一些企业产生误导。

主持人:与过去相比,格兰仕的企业战略和经营风格是否发生了变化?

梁昭贤:家电产品的属性和企业暂时的比较优势决定了我们还要做“苦行僧”。“我们没有能力使广大消费者富裕起来,但我们会竭尽全力使消费者辛勤的劳动成果更富价值。”,格兰仕要做全球家电产业链上不可替代的制造者,认准了这个方向就要坚持不懈、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毛泽东提出了“愚公移山”的精神,格兰仕提出“世界第一”的目标时,也像愚公一样遭遇了许多阻扰,正是这种精神,支撑和鼓舞格兰仕做到了现在的业绩。我们希望能像一些欧洲企业那样,比如ABB、贝塔斯曼等,在各自的领域里永争第一,几百年兴旺不息。

造血机能

主持人:近年来,中国家电业关于进军汽车、资本并购等新闻不断,虽然许多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但是至少反映了中国家电业的一种变动。最近格兰仕也卷入了并购的传闻,却始终还是咬紧微波炉、空调等微利的家电产业不放松,格兰仕对此是怎么考虑的?

梁昭贤:不管如何变动,我们的原则这种变动是有利于促进企业的造血机能,吸血、输血型的企业是活不长的。家电业刚刚在中国兴起时,全国出现了千军万马涌向家电产业的情景,当时,家电业像今天的汽车、信息等新兴行业一样有着诱人的利润。中国家电业20多年间走过了其他国家走了几十年上百年的路,伴随着市场竞争飞速升级,产品同质化、服务同质化,营销同质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近几年,技术概念式的名词炒作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未来几年这个作用将慢慢失灵,因为消费者变得成熟和理性了。更严重的是,中国加入世贸后,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市场国际化,泡沫化的品牌时代行将结束。在国退民进过程中,过去长期靠泡沫化运作、靠政府输血、从股市吸血维持的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受到了多方面的挤压,其中包括微利时代带来的投资者挤压,现在如果不寻求新的出路就要面临“见光死”。

《基业长青》、《从优秀到卓越》是近几年在中国企业界流传极广、关注度极高的两本财经类畅销书,由此可见,中国企业家们开始对企业生命力问题的重视。但是,对于一些长期靠政府和银行输血、从股市吸血的企业而言,汽车、信息、房地产等都是资本密集型行业,这些新的产业是否能帮助他们突围、重生,还要拭目以待。

格兰仕对空调产业的扩张,是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格兰仕认为,既然已经在“全球家电制造领域”做出了比较优势,就应该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即采取集约化的聚焦战略,把“全球制造”做大做强、做精做透。这几年,关于做“全球制造”还是做“世界名牌”的争论比较激烈,有的企业甚至制造舆论,说“制造”是低级、屈从的竞争方式。其实,战略选择无所谓贵贱,打造“世界名牌”也是格兰仕的目标,但前提是要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我们的名牌运动是在企业良性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而非满足一时的急功近利,绝不能浮躁、投机,不能红了几年就向政府伸手、靠政府和银行输血。

关于价格战,目前也存在两种起因,一是企业竞争实力的表现,一是基于转嫁经营风险的需要。一些空调企业在原材料大幅涨价的情况下大幅降价,将降价所消耗的成本风险转嫁给消费者和上下游厂商,这也是吸血的表现。

后继有人

主持人:在过去25年中,格兰仕连年高速发展,从白手起家做到年销售额100亿,这在中国家电业是十分罕见的,现在,企业的良性循环应该是格兰仕最值得骄傲的资本?

梁昭贤:目前格兰仕已与200多家跨国公司建立了产业联盟,我们在海外的客户量还在逐年攀升,到去年已突破4000家。海内外客户、顾客看中和信赖格兰仕,业内外肯定格兰仕,并不是说我们现在的盘子有多大,主要是看到格兰仕后继有人。

一个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也在于人才培训机制。透过国内外很多成功企业的案例,不难发现,企业家的素质、胸怀决定企业的兴亡,企业家的决策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但是,过分依赖企业家个人能力和取舍的企业,其可持续发展力往往值得怀疑。看看中国家电业,许多企业辉煌一时后倒下,不是输在体制上,也不是输在市场上,最根本的是输在经营者对企业没有真正的感情。许多企业没有解决接班人的问题,甚至经营者搞个人崇拜和神化,企业变成了个人的政治资本,以致企业各条线没有形成健康的人才培育氛围。人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要素,没有人才培训机制,人才队伍不能实现“长江后浪推前浪”,企业就难以健康可持续发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56716.html

更多阅读

梁昭贤:不做“被洗牌者”

  未来中国将能够存活下来的大型家电企业只有5—6家,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少。“哪怕倒下去,都要最后一个倒下去。”  文/黄君发  2009年销售额才300亿元的一家企业,却喊出了未来3年内要冲击1000亿元的目标。这多少有点天

格兰仕集团董事长梁庆德:从创富到创业

这个欣赏《道德经》里“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以“苦行僧”般的毅力让格兰仕这样采用OEM或ODM产业模式的出口制造型企业多年屹立潮头不倒 □记者 张娅 梁庆德:格兰仕集团董事长 1937年6月出生于广东顺德。1978年

梁昭贤:格兰仕总裁个人简介

 1987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学院,获得学士学位,同年在香港创立展邦企业有限公司,从事国际贸易业务。   1990年,曾赴香港进修了MBA课程。   1991年加入了格兰仕集团,担任常务副总经理,负责全面销售业务管理因此,业界对于他并不陌生。而在格

梁昭贤:每天都自问有没有犯错误

 像往常一样,格兰仕执行总裁梁昭贤不到六点钟就起了床,匆匆忙忙奔赴格兰仕在中山的空调生产基地。七点整,他要在这里与空调研发团队开会商讨:如何更快地在新材料新工艺及设计成本上实现突破,使格兰仕空调更具市场竞争力?   众所周知,在

俞尧昌:格兰仕公司管理之道

  今天在这种场合,我也感觉很激动,主持说了我一段话,也没那么回事,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在我们企业建设过程中,在格兰仕十几年工作中,我常常说我是一个“老爸”,企业不是我说出来的,当然曾经有很多媒体说是我租出来的,不是这回事,是所有员工

声明:《梁昭贤:格兰仕打造全球制造名牌中心》为网友爱的无路可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