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印象中,传统钢铁企业一直是高能耗、高排放生产。而“中天”在集团成立初就制定了“坚持自主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工厂”的方略。
早在1997年,“中天”便大刀阔斧实施落后产能的升级,淘汰的不是一条生产线或是几座炉子,而是将整个公司过亿元的设备全部拆除淘汰,再建一座全新的“绿色钢城”。 董才平意识到,节能减排不仅是淘汰落后,更需要持续投入,深化实施装备改进、技术创新。“中天”引入大量节能环保设备,相继实施了近百个节能减排项目,累计投入达到近10亿元。 建设“绿色钢城”,既要担当起企业的社会环境责任,更要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循环经济是“中天”构筑低成本运作平台的突破口。 水循环利用率达96%以上、每月回收除尘灰3000余吨、年节电1.1亿度、年节约标准煤15万吨……在全市评比的“节能减排功臣”中,“中天”完美实现了环保型企业的“生态化聚变”,成为常州节能减排领域的“领军者”。 “中天”还投资近5000万用于地毯式绿化建设,整体绿化面积达到40多万平方米,厂区可绿化面积100%。通过大规模的园林绿化,使现代化厂房、设备与绿化、景致融为一体,逐步形成了“绿色钢城、森林工厂”的新形象。本月上旬,新华社发布了“2008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公示名单,在这份237人的名单中,惟有董才平一人来自钢铁行业。 “我并不是为个人享受而奋斗,而是为了事业、社会发展和进步而奋斗。如果为个人奋斗,就会产生‘小富即安’的思想,而为事业而奋斗才会永不停步。”在《中天钢铁董事长精神集粹》上,记录着董才平的心灵感悟。 董才平始终认为,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对国家多贡献,对社会有回报,也是企业应尽的义务。解读“中天”,由此看到了一条优美而向上的“爱心曲线”。 1998年9月,在董才平的倡议下,公司成立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献爱心基金会; 2003年12月,公司在省武高出资80万元,成立“中天”奖学金; 2005年3月,公司在奔牛镇举行千万光彩资金成立暨捐赠仪式,11月,公司向常州市慈善基金出资1000万元; 2006年1月,捐赠奔牛天禧桥建设1000万元; 2007年5月,公司投资1亿元建造中天钢铁奔牛实验学校; 2008年5月,汶川地震发生后,董才平立即以公司名义向灾区捐款100万元,在随后举行的常州全民捐款赈灾大行动晚会上,董才平再次捐款1000万元; 2008年9月,中天捐资百万元,在南夏墅初中设立“中天钢铁教育基金”。 此外,董才平还向武进区慈善总会捐赠1000万元,并捐赠500余万元用于卜弋、横林等地修桥筑路,捐赠南京大学100万元,捐赠横林消防队200万元…… 2007年4月11日《胡润2007中国慈善家榜》公布,董才平名列第84位。今年4月6日,董才平又荣获了江苏省首届“慈善之星”荣誉称号。 慈善之举犹如春风拂面。这一桩桩、一件件,呈现的是爱心,渗透的是文化,而从中折射出来的,则是“中天”及其“当家人”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