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岁末,北京的会议奇多,大大小小的会场里用得最多的词就是“冬天”。但在盘古大观一间俯瞰“水立方”的会议室里,前财政部部长项怀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高盛亚洲总经理张奕、鼎晖投资董事长吴尚志与皇明集团董事长黄鸣人手一支“火炬”却让人感到盎然的春意。
在这个新闻发布会上,高盛、鼎晖宣布向皇明集团注资1亿美金并积极推动其上市工作。这是2008年美国经济危机恶化以来,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一笔私募股权投资。
一向自诩为“平民企业家”的皇明集团董事长黄鸣,在金融危机的寒风中,被此事件突兀而奇异地符号化了:作为中国太阳能热利用的领军者,皇明太阳能集团每年在中国销售的热水器集热面积相当于欧盟的总和!在业内,任何有关太阳能的国际会议上都要提到中国的太阳能热利用,因为中国这方面占世界的份额达76%。但是,黄鸣依然是一个低调的老板,甚至在有传言称,他很有可能成为中国新首富的时候,依然是一脸灿烂而谦和的笑容。
要光更要热
一个单一的事件,往往能撑破此前所有被掩盖的东西。黄鸣被融资事件符号化,也正是缘于其此前被低调掩盖着的一系列荣光。
近些年,由于世人环保意识的加强及原油价格的剧烈波动,以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在许多国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的光伏电池企业更合力将我们的新能源产业“拥立”为世界第一,以至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尚德、英利、天合……形成了一个壮观的中国太阳能军团。
但光伏的最大软肋在于成本奇高(约4元/千瓦时),其推广、应用进程完全依赖政府补贴。2007年,欧洲某些国家政府换届,补贴政策出现不确定性;2008年面临经济衰退,各国政府能拿出多少补贴更是未知数。因此,光伏电池制造企业股价跳水、多晶硅及光伏组件价格暴跌。中国光伏电池的领军者无锡尚德股价从90美元最低跌至5.36美元。投资过无锡尚德、做过天威英利承销商的高盛都表示看淡光伏。此时,不靠政府补贴,科普开路、市场化运作的皇明得到高盛、鼎晖的青睐意味深长。
皇明在太阳能利用方面采取热利用为主、光热并举的技术路线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太阳向地球输送的能量虽然巨大,但每平方米的“能流密度”却稀薄之极。一般的光伏电池仅能将不足五分之一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且电能属于二次能源,经过储存、输送再由用电器(比如电热水器)才能转换为人们所需的光和热,将近八成热能被弃之不用。由昂贵的多晶硅电池、以不足20%的效率将稀薄的光能转换为电能,再经一系列环节的折损最终的能量利用率不到10%!这就是为什么光伏产业离开政府补贴一天也活不下去,而皇明不靠补贴却能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
公正地说,黄鸣不见得从第一天就从战略的高度把握了太阳能的热利用方向。他只是朴素地看到太阳能热水器有市场,老百姓愿意用、买得起。而多晶硅电池成本高,完全靠政府补贴,原料(多晶硅)、市场完全依赖国际市场。这种“高来高去”、“两头在外”的商业模式从骨子里就不符合他的性格。
说到底,黄鸣还是一个平民企业家。
平民式的自我奋斗
黄鸣开了自己的博客,这是太多平民们愿意而且喜欢干的事。
于是有博友在网上问,“你在没有成功之前,是否想过自己会有什么大的成就?”黄鸣告诉这位博友,所谓“成功”是无数小成功的积累,只有努力从“成功”的小学生、“成功”的学徒工做起,才会成为成功的总经理、董事长。(《世界企业家》[bossline.com])
也许,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有人会一夜间取得“大成就”,连自己也说不清楚是如何成功的。那些在财富排行榜上名列前茅者,不敢公开“第一桶金”的来路,更不敢设想如果从头再来自己能否成功。黄鸣敢,因为他对自己成功路上的每一小步都有把握。
出身贫寒的黄鸣,幼时没有当科学家、工程师的伟大理想,更不可能想到有今天。但他自认为是幸运的,侥幸进入高中、幸运地躲过上山下乡,赶上文革中第一次正式招工是幸运;通过文革后第一次高考进入石油大学更被他视为万幸;大学毕业分配到最基层是幸运,有机会从事科研是幸运;1995年下海创办太阳能公司……他对曲折经历的回顾充满着知足、珍惜和感恩之情。这种心态概括起来就是“无比珍惜现有的、奋力争取更好的”。每当命运将黄鸣放在一段人生的开端,他总尽力走到更高、更远处。
创办皇明之后,黄鸣还是不改老作风,从产品研发、销售到售后服务,他都亲力亲为。这些年,他本人卖出去的太阳能热水器有上千套,还亲自为用户安装了其中的几百套。黄鸣在太阳能科普方面更是居功至伟,连竞争对手都承认是皇明的努力让太阳能热利用在中国家喻户晓。十多年来,皇明创办的《太阳能科普报》累计发行近亿份,“科普万里行”行程达8000万公里、足迹遍布全国数千地市。2008年末,随着两大投资机构巨额注资,黄鸣和它的企业站在了前所未有的新起点。
黄鸣有相当强的平民意识,有时甚至趋于极端。一次他给新员工讲话,“你们谁家有100万元以上的财产,请离开!”
黄鸣平民式的自我奋斗历程极为清晰,且具有极强的可复制性、可模仿性,所以非常值得普罗大众学习。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仅善于实践而且善于总结、善于思考。他用自己的实践与思考将孔圣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改成了“二十不惑、三十知天命、五十而立”。类似标新立异的思想在黄鸣的博文中随处可见,他在高校的巡回讲演也获得热烈反响。喜欢的人说黄是“中国最有思想的企业家”、“商界思想库”,不喜欢的人说他狂妄。在这方面,黄鸣只是奉行着他的一贯准则:从不无条件接受,那怕给予者是圣人。其实,黄鸣是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虽然低调,但却不甘心“述而不作”。(来源:世界企业家网站 )
黄鸣简介
1958年生,祖籍江苏泰兴。
1982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学院机械设计系,本科,同年到原地矿部德州石油钻井技术研究所工作。
后任科研所技术装备室负责人、高级工程师,成为地矿部石油海洋设备“七五”重点技改领导小组最年轻的成员,
科研项目多次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被称为“石油小专家”。期间,参加了出国预备部学习,
在合肥工业大学进修英语,多次作为石油部出国考察团、项目谈判团、技术认证的带团翻译。
1988年,黄鸣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设计出了第一台“太阳能热水器”。
1992年到1994年,任原单位第三产业实体---德州新源高科技公司总经理;
1995年,辞职下海创办民营性质的中国最早的太阳能科研实体之一德州皇明太阳能技术研究所成立。
1996年12月,山东皇明太阳能有限公司成立。
2003年,被评为“中国民营经济十大风云人物”,当选为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2004年,“皇明”品牌价值达51亿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制造基地和清洁能源供应商。
2006年,走上联合国讲台,为全球政要讲述太阳能产业。
山东皇明太阳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世界太阳能学会会员,有“中国太阳能产业教父”之称,被国际能源界誉为“Solar-king)太阳王)”,个人拥有50余项国家专利。作为十届全国人大代表,黄鸣联合56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能源议案促进了《中国可再生能源法》的立法进程。他提出的“50年G能源替代”和“能源利用加减法”成为节能社会的最强音。黄鸣代表了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发展新能源战略的典型,是节能社会的时代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