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出效益 “差异化和低成本往往是一对矛盾,但我们差异化做到了低成本。”许荣茂说。滨江花园采用的顶级品牌按摩浴缸,拿到的价格不足市场价的一半。通过大规模采购,世茂滨江花园的开发成本一下降低了许多,每平方米2000美元的市场售价在该区域显得极具竞争力。 规模效应还体现在营销方面。据介绍,世茂滨江花园的总体营销费用高达3亿元,这个数字足以让绝大部分房地产开发商瞠目结舌。但许荣茂却认为,世茂滨江花园的销售收入可以超过100亿元,3%的营销费用比例绝对低于业内平均水平。“这就是规模效益的威力。”他说。

世茂股份志在长远 与世茂股份有关的项目有湖滨花园、国际广场、北外滩、佘山庄园,还有北京呼家楼项目。呼家楼项目原先世茂股份是第一大股东,在增资时受上市公司对外投资额度的限制,北京市政府的公司首创集团成为第一大股东,世茂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第三大股东是北京朝阳区房地产公司。这个项目占地面积31.5万平方米,地理位置又好。首创集团成为该项目的第一大股东并承担12亿元的贷款担保。这个项目注册资金3亿元,世茂股份投资了8000万元,长线的回报应该是比较好的。 但短期看,世茂股份的业绩并不乐观,公司已经公告,预计2002年中期每股收益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0%以上。许荣茂说,世茂股份明年的收益肯定比较好,今年则存在未知数。湖滨花园今年销售10亿元没有问题,“但能不能计入上市公司的收益,这是一个财务记帐问题”。 眼光独特 认为还是做实业踏实的许荣茂,在80年代中期将资金投向纺织和成衣,为海外贴牌生产服装。1989年,转做房地产成为他事业的转折。此后十多年里,许荣茂南征北战,不管房地产形势是高峰还是低谷,他的事业总是蒸蒸日上。有人评价称:他总能在别人看不到的时候看得到。当无人看好中国内地房地产时,1989年的他出巨资在家乡福建进行了一系列项目开发。然而当大江南北的房地产如火如荼时,他却携妻带子转到了澳大利亚搞起房地产。1994年北京房地产低落时期,他却大举进入,以至后来的高档外销公寓在北京家喻户晓:紫竹花园、亚运花园、华澳中心、御景园等,几乎抢占了北京1/3以上的高档住宅市场,但许荣茂这个名字却鲜为人知。2000年北京房地产再上高峰,上海正是低谷,他又力排众议地将投资转向上海,再一次证明他有自己独特的经营之道。 转战上海 直到2000年8月,因恒源祥而闻名沪上的上海万象集团突然宣布正式变更第一大股东,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许荣茂才慢慢浮出水面。 作为国内少数全国知名的高端楼盘开发商之一,世茂集团今年在上海有4个主要项目,南京和福州各有一个。去年集团总销售额为45亿元,较上年增加了5亿元。 善抓机遇 许荣茂说:“我们的目标是三年内成为中国最大的高档房地产开发商。”谈到成功之道,他说“我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特别的,只是比人家更投入、用心、注意细节而已。项目图纸我要一遍遍看,很多人觉得微不足道的小事,我们都认真去做。” 业界普遍认为房地产项目很容易流行,也很容易被淘汰。对此许荣茂自有主张:不管在什么市场,只要自己做得最好,就有很多机会。“人生像一个舞台!一旦自己能扮演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应该认真把握。我这个人只要看到一个机遇,都想尽量去抓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