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回顾一下我与长和系的发展里程碑。我是在1940年因战乱随家人从内地来香港,不久日军也到香港,我便没有机会到正规学校念书。到1943年,父亲因病去世,我因是老大便肩负起家庭重担。1950年,我创立自己的公司长江塑胶厂。取名“长江”是我希望广纳人才,像长江不择细流,浩瀚千里。到1971年成立长江地产有限公司,一年后改名为长江实业(行情,资讯,评论)集团有限公司并上市。1979年,我从汇丰银行收购英资“和记黄埔(行情,资讯,评论)集团”22.4%的股份,开始跨国经营。至今,集团业务已遍布42个国家和地区,雇员人数逾18万。 当年,我事业刚起步的时候,除了我个人赤手空拳,我没有比其它竞争对手更优越的条件,其中包括资金、人脉、市场等等。 时机背后是知己知彼 很多人常常有一个误解,以为我们公司快速扩展与垄断市场有关,其实我的公司跟一般小公司一样,都是在不断竞争中成长。当我们进入不同行业时,市场内已经存在比我们更强的竞争对手,并且由它们担当主导角色。那么,老五老六究竟是如何变成第一第二? 很多关于我的报道都说我懂得抓住时机,那么时机的背后又是什么呢?我认为,抓住时机首先要掌握准确的最新资讯,而能否掌握时机是看你能否在适当的时候发力,走在竞争对手之前。时机的背后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知己知彼。

作任何决定之前,我们要弄清自己的条件,然后才知道自己有什么选择。我们要和对手相比,知道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尤其,我们更要看到对手的长处。人们经常花很多时间去发掘对手的缺点,其实看对手的长处更为重要。 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原来在英国投资了单向移动电话业务,面对新技术冲击,我们觉得这个业务前途不大,所以决定结束。与此同时,我们正在考虑另一项刚刚在英国开始的双向移动电话业务,现在称之为2G。因此,原来的业务就必须卖出,当然卖出的机会绝少。 在做最终决策时,我把自己关在办公室15分钟冥想。我要考虑两个问题,第一,我要非常小心再次审视这个行业和Orange这个项目,虽然早已计划好,但我要再看Orange项目的前途是怎样;第二,我要考虑和黄的财力、人力、物力是否可以支撑这个项目发展。 当我给这两个问题肯定的答案之后,我马上跟同事开会,发现大家的意见都跟我一致。于是,我们决定全力发展Orange项目,而且比对手做得更快更全面。Orange就在这种环境下诞生,并全速发展。 把握时机最重要的是做到知己知彼。其实,时机背后的几个重要因素,还包括“磨砺眼光、设定坐标、毅力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