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看望大学老师。老先生到车站接我,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一眼就找到了老人家。因为,几年前他就经常穿着那件暗紫色短袖衫。这件洗了,会穿另外一件藏蓝色的。冬天,他会穿一件深咖啡色的外套。早春和深秋会换成银灰色的风衣。他的衣服,同学们早已了然于胸。 这样的长者,相信很多人身边都有。其实他们是很有消费能力的群体,然而,在纺织品服装上的消费相对值和绝对值都很低。 一个原因是真正为老年人设计的产品仍然很少。以服装为例,男装、女装、童装都可以列举出一串大大小小的品牌,每一个大类下还会根据不同人群进行商务、休闲、时尚等方向的细分,连童装都有婴儿和幼童的区别。可是,专门定位老年人市场的服装品牌没几个,产品和服务都已成熟完备的更少。很多为老年人准备的服装考虑到了尺寸的宽大、面料的舒适,却缺乏设计元素,颜色、款式少有变化。这样,新衣服跟没穿破的旧衣服并无太大区别,也难怪老人们不爱买衣服了。

还有一个原因是中国的老人对节俭这一传统美德的深刻认同,以及年轻时代产品供应不足,使他们养成了“旧的还在,新的不买”的习惯。观念无可厚非,但是今日市场已经极大丰富,辛苦了一辈子的老人应该享受一下生活的美好了,穿戴时尚起来会让人心态更加年轻,有益健康。 坐等老人自己认识到这一点并改变行为可能是个漫长的过程。营销学已经十分发达的今天,企业和商家动动脑筋,定能想出办法来开发老年人的纺织品服装需求。如果从“银发”那里着手太艰难,就先打打“黑发”的主意吧——让孝顺的儿女为父母买单,提高老年人的纤维消费量,并改造他们的观念,或许也是一条途径。 面对老年人特殊需求的养老、日常生活、娱乐等产业被称为“银发产业”,纺织品服装跟老年人的生活当然息息相关,应该是“银发产业”中最有挖金潜力的一股势力,有没有企业想到了这一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