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市场疏解最新动向 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升级5动向



  随着商业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专业市场这个商业地产中较为庞大的门类也出现了惊人的发展,各个省会城市或者交通枢纽型城市,几乎都涉足到开发服装和百货批发市场的行列中来,竞争也开始加剧,批发集散功能逐步减弱,区域性市场逐步形成,而在这种形势下,一些具有创新思维和先进经营管理理念的市场,也开始从提升市场竞争力、打造功能更加完善和具有差异化特点的角度,进行改变。

  正是这些内外环境的变化导致了批发市场分布格局和龙头地位同时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例如汉正街被郑州抢去中原批发流通的头筹;哈尔滨红博通过集团化统一经营和更为贴近商贸服务的经纪人经营理念,从沈阳五爱市场分出了一杯羹,并独树一帜;广州的十三行因定位的时尚和紧贴流行前沿,增强了经营个性;北京百荣世贸商城以批零兼营的经营模式,兼顾华北市场批发、展贸和兼顾不放弃北京巨大零售消费潜力,创出了自身经营立命之本。

  温州桥头的小商品批发市场的没落,给了近邻义乌崛起的机遇,福田市场(后更名为全球知名的国际商贸城)通过政府有形之手的强力规范和扶持,以及坚决走国际化外向型出口商贸的道路,最终成为中国批发市场中首屈一指的国际化批发市场,并创造了义乌小商品指数,其波动影响着整个全球的轻工业品市场走势。

  海宁皮革城依靠专一的皮革制品的专注经营,并首创批发市场与旅游观光、培训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兴旺了市场,而杭州四季青和常熟的服装批发市场,也以规模化扩张,奠定了自己在国内服装市场难以撼动的地位。

  跑快一步领先服务升级

  对于低技术水平者去经营,最后一定是创新,提升自己的的经营能力。专业市场由提供商铺向服务功能转向,比如联想,由IT产品设备商向综合服务提供商转型,为消费者提供解决方案。

  门槛低的行业很容易复制,因为营运模式太简单,抗风险能力差、没有核心竞争力、没有服务,形成了客户忠诚度低的现象,如果不提供引导,不能提升自身素质,就会形成动荡。

  专业批发市场由低层次、简单的产品供应升级到具备服务功能是必经之路。义乌国际商贸城在这方面做的不错,当地政府和市场管理者提升了自身的职能,集中式管理,增加了规模效益,提供了物流、信息化支持,帮助商户们一起提升,商家的利润增加了,忠诚度也随之提高了。

  假如我们和熊赛跑,看似笨拙迟缓的熊其实每小时的奔跑速度为60公里,比人跑得快,而且遇到水会游泳,遇到树会攀爬,事实上人无法赛过熊,逃生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是装死,另一种则是跑过比自己慢的人,让熊吃掉竞争者。早一步提升自己,就能生存下来,所以不要光看外部市场的竞争,修炼自己的内功亦很重要。

  批零结合才能做大做强

  一定要研究市场规律,目前批发市场存在两种业态:第一种是产业基地型,一般是前店后厂,比如深圳、东莞、义乌这些产业基地,温州有800多家大大小小的鞋厂,如此多的工厂可以支撑整个市场,完全可以单一做专业批发,客户很稳定。

  目前一些有实力的品牌离开批发市场,在各地设立直营公司和直营店,这就是“渠道竞争”。批发市场也是一种渠道,而服装品牌另辟蹊径,存在三个因素:第一是批发市场内产品鱼目混珠,不愿意与中低端的品牌为伍;第二是硬件设施不够档次;第三是市场人员管理水平低,软环境差。其实对于品牌来说,自营的投入和风险都很大,离开批发市场实属“逼上梁山”。

  我们正在研究如何让品牌“回归”。像韩国东大门市场、意大利米兰的市场,这些市场都是走批零结合的路线,有很多设计师品牌在市场内设立商铺,对外批发、零售。由于设计师品牌的兴起,市场本身成为了流行的风向标,比如韩国东大门市场,有很多年轻人身着前卫时尚的服装,展示自己的个性,吸引着追逐时尚潮流的大批消费者、专业买手、设计师、商人来到这里。东大门的软硬件设施不亚于商场,整体的装饰装修很有个性。批发市场若想让服装品牌回心转意,必须要在营销渠道上靠近品牌的终端消费者才是终极之道。

  产业基地型的市场可以向高端发展,提升研发、综合服务的功能;商业辐射型市场则可以成为“中国式大超市”,批零结合,批发少了,但零售可以支持,每个商铺都是一个营业点。

  另一种就是商品辐射型。北京、上海、天津、沈阳这些大城市虽然没有产业基地的支撑,但由于地理位置好、人流多,配套设施成熟,形成了商业中心。市场内的商户都是经销商、代理商,商者以利为先,一定会多方式、多渠道地经营,只有批零结合才能做大做强。

  集中管理形成一站式购物模式

  专业批发市场进行集中化管理是当前形式下有效的管理模式,像广州市就在引导服装批发市场向番禺集中;杭州四季青也陆续搬到九堡;北京、郑州、沈阳各地政府也在对批发市场进行着统一引导、由散户到集中管理的演变,最终形成“一站式购物模式”。

  探索单一品类主题连锁模式

  批发市场也会出现另外一种模式,由大变小,形成有鲜明主题的连锁业态。比如ITAT模式,基金投资这个模式没有问题,问题出在了经营团队的执行力和对服装行业核心的把控方面。

  还有一种业态也是非常好的赢利模式,我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曾经为一个国外公司在国内采购鞋,该公司拥有2000多家鞋店以及自有品牌,同时也是某流行品牌的代理商,各地的分销商可以在离自己最近的鞋店拿货,而这些鞋店也承担着对外零售功能。国内比较接近这种模式的是戴希曼鞋城,它的定位很清晰,但目前只做零售。像这样经营单一品类,做的很专很有深度的模式目前在国内还没有。

  代理商经营模式需转变

 天意市场疏解最新动向 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升级5动向

  批发市场内的商家转变为供应商,由过去的纯批发变成批零结合,最终要形成后端服务功能。它们也在走出去,开拓渠道,比如为超市供货,卖场成为了商家的下线。守株待兔的好日子没有了,主动出击,寻找客户才是生存智慧。

  我认为可以有三个出路,一是提高自身实力,多品牌发展、多品牌代理,增加业务量、供应量。

  二是品牌化运作。一线的信息量大,很多代理商就是买手,全球跑,掌握了一手的消费需求,这些代理商自己成立研发团队,给工厂样版。由单纯的商铺跨界到设计和研发,这样出来的服装成品完全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三是要了解国家的经济动态。未来增长的重点要转向内需,要面对经济结构的转型。以往美国GDP是依赖国内消费来增长的,经济危机后,美国将以扩大出口来提升GDP;而中国原来主要是通过出口和投资来拉动GDP增加,对外依赖性强,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只有通过拉动内需,提高国民消费才能实现GDP的进一步增长。

  作为商人要学会分析,尤其是原来做外贸的企业,在经济转型的时候一定要关注国内消费市场,原来国外订单量大,把握产品质量就可以了,现在面对国内市场,订单量小,还要有后续的服务,确实存在一定难度。但是难也要做,如何适应、找到对接的模式至关重要。谁先走一步,就先赢得了市场。

  总之,中国地大物博,很多区域的零售终端不发达,依然需要批发市场的存在,批发市场这个中间的业态不会消失的。对于批发市场的经营者来说,因为是每个商铺承担经营风险,将风险转移到每一个个体上,因此生命力很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58322.html

更多阅读

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 译中国纺织服装市场升级密码

    2005年春夏之交成为中国纺织服装市场建设又一段极端活跃的时期。    4月10日,中国元通纺织城开盘。该纺织城位于河南郑州,号称中原地区规模最大的纺织品交易市场;    4月28日,无锡东方国际轻纺城一期开盘,显露出这座建筑

外贸服装进货渠道 三渠道助推2010服装专业市场

     创新渠道是服装圈永恒的话题,可究竟现阶段我们拥有哪些渠道?这些渠道在近段时间又有哪些变化?       其实,除了广义上我们常常谈到的传统渠道即开设实体店和网络渠道即开展网络营销以外,还有道路交通这种我们能实实在在

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夜市”开还是不开

  开设夜市,集聚人气,这对普通商场来说,早不是什么新鲜事。每每到大型商场举办夜场购物时,人山人海,疯狂抢购的场面甚是壮观。但是,对于专业批发市场来说,开夜市却是史无前例的事情。    但就在最近,一些专业市场的经营管理者开始思考

商标侵权法律责任 服装专业市场中的“商标侵权”责任

  “老人头”商标中头像的皱纹是两道还是三道,梦特娇的花瓣有几瓣,花雨伞的伞面有几个颜色、怎样排列……纺织服装专业市场里,许多国际国内知名品牌都有不少“兄弟姐妹”,这些看似相同的商标,究竟孰真孰假?除了侵权商标商品的生产者、

声明:《天意市场疏解最新动向 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升级5动向》为网友清风可相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