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vs浙江 浙江广东鞋企内销不容易
当危机来临,浙江和广东的企业碰到了同样的难题:转内销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今天,一个考验来到我们面前。这就是做惯了国际市场OEM的众多东莞企业部分开始转做国内市场。据报道,企业面临着如下问题:一是适应国际市场的、建立在刚性生产线基础上的生产模式,在转内销时就必须转换为适应国内需求的柔性生产线。例如同一条生产线上的头部和尾部可能要生产出不同型号的品种;一家生产企业不得不做“拼单”即多张订单合成一张订单的生产。这就迫使企业改进自身技术和生产工艺。二是依赖订货商、照单出货的营销模式必须转换为亲身进入市场,在满足消费者需要上下功夫。三是内销还会涉及技术、商标等方面的知识产权问题。以上这些在过去经济景气时是难以想象的,所以,媒体将此称为“突围之路艰难而漫长”。 坦诚地说,这件事情既难又不难。说不难,回顾改革开放的历程,广东就是从国际国内市场兼顾做起的。除搞起了对外贸易,另一方面还搞活了国内市场,上世纪80年代,“经济北伐”何等雄壮;90年代,“广东粮”、“珠江水”、“岭南电”风靡全国。东莞在这时期,也出现过“太阳神口服液”、“福地彩管”等令人自豪的产品,“嘉美电扇”、“凌高空调”等有竞争力的产品。直到90年代初中期,广东产品的市场仍是三分之一卖本地,三分之一卖国内,三分之一卖国外,广东做国内市场的能力不差。只是到了90年代中后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日益增大,广东产品才逐渐地转向了国外,东莞出口加工贸易的做法更是越来越单纯,以至于广东尤其是东莞,经济的外向依赖度奇高。不仅广东,长三角也有类似情况。如浙江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千山万水、千言万语、千方百计”地占领国内市场。但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大品牌长驱直入,他们拿着大额订单在中国寻找代工企业。于是,企业开始在大批量代工生产和小批量自有品牌生产上选择。最终,前者占了上风。因为做代工的毛利率虽低,可是利润总量很大。对企业来说,做代工不费劲。很多时候,交易双方甚至不用见面,只要几个电话,几个传真,就可以开工,货款两清。久而久之,人们逐渐放弃了老路,靠订单生存,日子过得不错。 说难,当危机来临,浙江和广东的企业碰到了同样的难题:转内销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上述媒体报道的困难固然不可避免,但最根本的困难是国内交易成本太高。在国内做生意,尽管生产成本很低,但产品要在市场上卖出去,把利润拿到手,与人打交道很难,要喝酒,要拉关系。还要懂很多潜规则,触犯了就行不通。而国际生意这些都不需要,按国际惯例办事,产品、样品发过去,合适的话一个集装箱一个集装箱走货。现在回到国内市场,等于是把自己已经生疏了的事情再重新熟悉过来,把自己不愿做的事情再重新做起来。谁会积极呢?
所以说,最大的问题是企业家们不愿回到国内市场。一个温州商人讲了这么一段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20多岁,创业;30多岁,开始经营前店后厂的营销系统、代销店,小有成就;40岁,他变成一个外销商、生产商、OEM代工商;八年以后,国际市场收缩了,订单没有了,他已经快满50岁了,还能重新做回前店后厂吗?现在的情况是,很多人已经干不动了。广东、东莞是不是也这样?笔者过去在本栏目的文章里曾经说过,广东人擅长捕捉新商机,开拓新市场,缺陷是过度灵活多变,不能持之以恒,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现在,国外不行了就回国内,但国内不容易很快占领,是不是又转移到其他地方或其他领域、其他行业?我们能不能执著一些,旁无他顾,努力下去。有人曾说过,广东实现将产品主要销往国外,花了十年时间。今天重新转回头来占领国内市场,三年时间就可成功。我们希望,这不仅是一个功利的说法,更应是一种精神的彰显。三年不成,再多几年,也要干下去。现在最需要的,是培养一批敢做国内善做国内市场的经营管理人才。
更多阅读
汽车销量排行榜 淘宝发布茶叶销量排行榜 广东茶企网销“乏力”
日前,国内两大B2C平台天猫和京东商城相继启动了2013春茶节。不过本报记者注意到,在被称为茶叶网购最大机遇的春茶节上,却很难出现广东茶企的身影。 淘宝发布的2012热卖茶叶排行榜显示,广东是茶叶网购的热门省份之一,但广东
企业营销策划书 鞋企营销之策
“快,还是稳,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整个春节期间,浙江印心鸟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高武一直在思考着这个哈姆雷特式的问题。 2011年,中国鞋业风起云涌,跌宕起伏,跑路潮、倒闭潮漫卷。恰恰在鞋业动荡的时代,印心鸟超常发
广东民企转型升级馆:百舸争流千帆竞
金融危机以来,国家和一些省份已多次发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扶持政策,广东省中小企业亦竞相转型升级。本届中博会设置广东民企转型升级馆,向各参会地市提出了“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的布
核弹危机 拓展 金融危机下品牌鞋企的拓展和提升(二)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前行的风险和困难是巨大的,但是希望和机会也同样巨大。我们看到,在上一轮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之中,泉州的很多鞋企正是不甘于忍受做OEM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从而开启了向自创品牌转型的全新时代。今日,被称作
支气管扩张 加速多品牌战略 实力鞋企纷纷扩张店铺
面对新的经营环境,鞋企不止有危机,还有商机。 虽然已经入春,但是,属于劳动密集型的鞋业却正在经历寒冬。 自去年年底至今,部分中小鞋企因不堪成本上涨以及劳动力短缺等方面压力而陆续倒闭后。面对经营环境的变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