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公司今年宣布,为了节省开支,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5000人,并关掉27座工厂。同为日本巨头的NEC将在2010年3月前裁员20000人,索尼将裁员16000人并关闭五六座工厂,日立也会裁员最多7000人。在经济危机的今天,众多世界级企业已经加快了“轻资产”的步伐,就在不久前,海尔集团为代表的中国企业也开始了削减工厂,聚焦主营产业。面对经济危机和正在逐渐失去优势的传统制造,“耐克模式”更加凸显它的灵活和优势。
亨达也是践行耐克模式的先行者,早在2002年,亨达就通过削减工厂实现了企业瘦身转型变革,但“模仿”不等于“照搬”,面对“中国制造”的今天,我坚持保留着部分工厂,完全参照耐克模式,既不符合目前中国国情,也不符合中国鞋业发展的现状。
目前中国仍然承担着世界70%的鞋类生产,2008年,中国制鞋更是突破100亿双,虽然随着越南、印度、缅甸等国制鞋行业的逐渐发展,鞋业行业有向这些国家转移的倾向,但无论是从制造力还是配套体系上,中国制造仍然占有着最大的优势。我一直坚信,世界还没有真正进入中国制造时代,传统的以资源优势、成本优势、粗放的、高耗、低效的中国制造正在向着以科技为主导、重视研发创意和企业经营模式的、精益化、集约化的新中国“智造”转变,蜕变后的中国制造的前程仍然宽广,这也需要有综合实力健全的企业去引导和带动。
中国鞋业企业的今天仍然参差不齐,要真正在中国实现耐克模式,就要从“6+1”模式中的“1”(来料加工),做到掌控关键的“6” (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而目前无论从研发、技术、品牌、渠道网络到标准中国鞋业的品牌运营仍然处于成长阶段,仍然不能实现成熟而完善的国际运作,中国企业当前只有扎扎实实地迈好脚下的每一步,才能在未来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中国制造不能丢掉的另一个原因是,多年来中国的制造业为社会承担了巨大的劳动力成本,中国制造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安定和谐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中国制造已不单纯是经济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更肩负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今天我们重新看待全球化和经济危机,化危机为机遇,中国企业要“破”要“变”,但如何“破”如何“变”?我们在学习的同时,更应该结合我们自身的个性和资源,中国制造不会走韩日制造的老路,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品牌的前程依然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