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曾在民国故都的广告业权威期刊《广告大观》杂志社担任主任编辑,见证了中国广告业发展的不凡历程。笔者也曾在国内电气行业领军企业大全集团、电源行业标杆企业双登集团的品牌部长期服务过,亦见证了中国制造业的潮起潮落。 中国广告智业既面临着数字营销的大趋势,也面临着整体经济下行的压力,但更大的危机则是中国广告智业的比稿模式。此种比稿模式构成了中国广告公司的“双重压榨”现象——广告主通过比稿,变相压榨广告公司的脑力资源,有些广告主在组织多次比稿后并无下文,而是让“内部人”把各家观点综合一下,自己悄悄地搞起来。好一点的,比稿时还象征性地给些费用,更多的时候,则是无偿无条件参加比稿,然后就石沉大海。http://www.aihuau.com/广告公司默许广告主的此种压榨,是因为它可将此种压榨传导到自己员工身上。广告民工收入窘迫,多少脑力廉价贱卖。在广告公司看来,与其与广告主因比稿产生太多纠纷,倒不如把此种比稿的成本直接转嫁到自身员工身上来得方便。从而,最终吃亏的不是广告公司,而是广告民工,广告主则在获得各路创意资源后暗暗偷笑。广告民工不堪疲惫,一无所获,中国广告智业成了汗泪白流的产业。而中国的各类企业呢,则面临着另一种“双重压榨”模式。政府将繁重的赋税压在了各路企业身上,但企业主由于国情原因,无力反抗。而国内企业的工会大多是聋子的耳朵,有的甚至就没有工会,员工们成了挨宰的羔羊,企业便将重赋税转嫁到员工身上。政府从企业压榨,企业再从员工身上补回来。
![各类广告制作 中国广告公司及各类企业的“双重压榨”模式](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9231726812818.jpeg)
因此中国的广告公司在广告主前奴颜婢膝,却将抽打在自家人身上的鞭子扬得更高了。而指望中国的企业主成为一种制衡政府的力量,更是一种痴心妄想,更多的时候是政府与企业的“合谋”,让《劳动法》成为一纸空文。在国外,则是员工向企业争权利,企业主再向政府争权利的良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