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舟幸福亿家 轻舟难过万重“衫”――破解PPG的失败基因(二)



  庞大额度的现金投入广告,事实上却是浪费惊人,这直接造成了后来的资金紧张,诸多纠纷诉讼也因此而起,极大地影响了PPG的声誉,也让公众怀疑其真实实力。这对PPG的形象是沉重一击。

       2、打折促销伤及立身之本。2007年12月17日,PPG突然推出了折价销售网站。在这里,PPG将原本售价高于99元的一系列衬衫和休闲裤以最低29元的价格出售,一时间引发诸多争议疑虑。

       顾客的直觉把“打折”和“清理库存”联系在一起。PPG的“轻”身之本就是零库存。那么,有怎么会冒出将库存产品打折促销的这一出呢?

       李亮对此的反应极为强硬,他反问:“PPG为什么不能打折?”他说,世界顶级品牌也会打折,打折是服装企业常规的清仓促销手段。换季打折将成为PPG常年的一个阶段性促销行为。“通过打折我们可以吸引到更多新客户。以前不会买PPG的客户,可能就会被打折吸引到PPG来。”

       但这仅仅是李亮的辩词罢了,消费者还是相信自己的直觉,并开始高度质疑PPG此前宣称的“7天论”。

       事实上,PPG自以为聪明地使用了与原网站(ppg.cn)完全不同的另一个网址ppgsale.cn进行打折促销,却颇具“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嫌疑。而更加荒谬的是,这都是PPG一家公司的产品,既然ppgsale.cn上全部3折,那用户为什么还要去ppg.cn购买呢?

       3、嫁接宣传引发质疑。2006年,PPG开始大规模宣传时,在其官方网站上标明PPG母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消费品直销商,并宣称自己的产品为“1973年起畅销全美的经典款式”。

       这本是PPG的嫁接宣传术,以快速提高顾客对品牌的认知度。但后来,PPG被揭此行为是傍名牌,其实与美国著名涂料企业PPG并无瓜葛。而PPG不过是刚刚于2005年10月成立,其主打产品所谓的“1973年起畅销全美的经典款式”不知从何说起。

       后来李亮的回应是PPG是Perfect Product Group(完美产品集团)的首字母缩写,其解释有牵强之感。PPG后来也没有拿出有力证据证明自己的产品确实是“1973年起畅销全美的经典款式”。

       4、张狂李亮不利公关。PPG的老大李亮少年得志,身家丰盈,据说拥有18台世界顶级名车和一艘停靠在黄浦江边的时速42节的豪华私人游艇。在谈及同业竞争时,李亮说:“服装直销这个领域有很多后进者,要想成就第二个PPG,唯一有可能的,是诞生出第二个李亮来!” 

       李亮的言行,势必得罪很多人,是非常不利于企业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平衡好复杂的关系的。在中国这个重视关系、面子的社会里,低调、善于搞关系者才更容易生存。企业也是一样。PPG后来频遇艰险,不能不说和李亮西方式的不甘低调,傲视他人有关。

       失败基因的第三个G(Gamble)

       PPG的短暂辉煌离不开其背后的“风险投资”。但是,在面对“风险投资”的时候,人们往往只看到了“投资”两个字,而没有看到“风险”两个字。

       选择风险投资,其实就是选择了一种赌博。尽管李亮极力否认,但众多媒体以及业界人士还是认定PPG和风投之间有“对赌协议”(Ratchet Terms)。

       据PPG透露,著名国际风险投资公司TDF、JAFCO Asia在2006年向PPG进行投资后,又在2007年4月联合国际知名风投KPCB对PPG进行第二轮投资。两轮注资总额接近5000万美元。

       但知情人士透露,其实VC最后轮投资在2007年底就结束了,总共承诺投资不过5000万美金,而在投了3000万美金之后,就没有再继续。而且,PPG在第二轮融资时与风险投资者签下对赌协议,承诺2007年将达到7亿的销售额,否则,可能影响后续资金的进入,或双方将重新界定股权。能够有力佐证这一对赌协议存在的是,PPG在广告投放策略上的重大转变。

       2007年之前,PPG的广告投放策略非常稳健,主要集中在《青年报》、《地铁风》等上海本地都市类、消费类媒体。这些媒体的读者群符合PPG的目标客户定位,客户转化率较高,效果很好。

 轻舟幸福亿家 轻舟难过万重“衫”――破解PPG的失败基因(二)
       进入2007年后,PPG疯狂发力,在国内的诸多大中城市的都市报、杂志、电视台、网络、户外媒介等各类媒体投放巨额广告。数据显示,2007年5月PPG在媒体上的广告投放费用接近1000万元,远远高于此前的平均数字300万元/月。

       当初,PPG在上海《青年报》上投入1万元,可获得销售金额1.5万元;在《地铁风》上投放9000元广告,带来1.8万元的销售额。由此逻辑,PPG指望通过大量的广告投入,迅速拉升销售额。而疯狂投放广告,兼之管控不严的后果已经在全面说过,不再赘述。

       另一个能够佐证对赌协议存在,并能合理解释PPG为何突然推出打折之举的例证是,PPG并不能做到7天周转,如果要实现7亿元的销售额,必须事先准备安排好7亿元的库存规模,否则,即使消费者下了7亿元的订单,恐怕PPG也无法保证足量及时供应。由于错估形势,现金流紧张,PPG只能对积压的库存打折处理。

       与风险投资间的对赌协议给PPG的正常运营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而重压之下,PPG无法走稳健发展之路,错漏百出,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也是非常令人痛惜的。

       PPG的失败绝不是商业模式的失败,而是市场营销的失败。它强于2P,却忽视另外2P的做法让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现在的消费者已经和过去大为不同了。曾经,企业只要有1个P出色,就可以“一招鲜,吃遍天”了。现在的消费者,更为精明和挑剔,不但要求产品与众不同,而且还要价廉质优,表里如一。更何况,还有诸多的竞争者环伺一旁,虎视眈眈。只要任何一个环节有所纰漏,就会被撕开缺口。

       从PPG的兴衰更替中,我们也可以认识到,传统的营销4P并未过时,而且4P相互间的关联更为密切,影响更为深入,漠视、错用其中任何一个P,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采取有所侧重突破,兼顾相互均衡的4P策略才能保持长胜不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59292.html

更多阅读

贷款 做生意 20万 20个做生意的经典决策 (6)

   1985年:安迪·格鲁夫砍掉存储芯片生产业务     上世纪80年代,英特尔的主营业务存储器受到了来自日本企业的挑战,日本的存储器生产厂家以价廉物美的优势在很短的时间内使英特尔感受到了竞争和生存的压力。有关数据显示,英特尔

做生意赔了20万 20个做生意的经典决策 (2)

   1929年:乐天派梅里尔大萧条来临前卖掉手中的股票     美国美林证券公司的创始人查尔斯·梅里尔被人们称为乐天派,虽然他出身贫穷,却*个人奋斗跻身华尔街。梅里尔对股票投资有着惊人的洞察力,在1929年美国大萧条来临之前他预

家纺店管理:老板不可不知的管理定律(三)

“金鱼缸”效应金鱼缸是玻璃做的,透明度很高,不论从哪个角度观察,里面的情况都一清二楚。将“金鱼缸”法则运用到管理中,就是要求领导者增加单位各项工作的透明度。单位的各项工作有了透明度,领导者的行为就会被置于全体下属的监督之

家纺店管理:老板不可不知的管理定律(二)

凡勃伦效应款式、皮质差不多的一双皮鞋,在普通的鞋店卖80元,进入大商场的柜台,就要卖到几百元,却总有人愿意买。1.66万元的眼镜架、6.88万元的纪念表、168万元的顶级钢琴,这些近乎“天价”的商品流通,往往也能在市场上走俏。其实,消费

声明:《轻舟幸福亿家 轻舟难过万重“衫”――破解PPG的失败基因(二)》为网友寵輩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