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初,浙江义乌6家无缝内衣企业的合并计划引起了业界聚焦。 令人关注的是,博尼、棒杰、怡婷、万羽、超凡、伊彤这6家规模相当、产品类别相似的企业合并本身的意义。过去,同类别企业合并并不是件特别稀奇的事,然而,6家同等规模企业的合并却极为少见。 无疑,作为当地行业最好一批企业中的6家进行合并,很难让人相信这完全是企业主体之间的行为,事实上,没有当地政府的支持,或者说当地政策层面可能给予的利好,人们很难相信,这6家企业会有如此大的热情进行这么复杂,而又充满风险的操作。 然而,义乌的这6家无缝内衣企业的合并却是自愿的,它不是过去政府的拉郎配举措,而实际上,它是6家企业迫切希望这样做的,某种程度上,他们甚至希望地方政府能对他们的合并案给予肯定的答复。 这又是为什么呢? 经济危机促生了企业的抱团诉求,但在同类产品、同等规模领军企业间的合并,通常不会超过3家,因为大家明白,过多“相同”企业的合并往往“危机四伏”而又难以操作。 因此,就6家企业的合并案来看,因为经济环境的因素而促生的“抱团”,理由并不充分。 很明显,他们有其他的目的,而这种目的大得足够让其忽视未来企业合并后的人际处理、管理架构,以及市场运营的风险。 调查表明,这6家企业的合并意图或许在于能通过彼此间的强强联合引起当地政府、银行的注意,进而获得政策层面的优惠措施。在联合应付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他们希望政府能在税收、补贴等方面给予新合并企业以巨大支持。
![李华:非政府主导并购后的服企“野心”](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1585253297596.jpeg)
为此,他们设计了几套方案,拟通过合并,钻现行政策的“空子”,比如国家对无缝机械产品进口实行的5年期税收减免政策,如果合并成功,并通过了海关层面的认同,那么,新公司将能得到在税收政策上的优惠。 还有拓展融资渠道的诱惑,据浙江义乌万羽制衣公司董事长骆兴豪透露,合并后新公司将马上启动上市计划。来自坊间的一些猜测则表明,凭借合并后公司的规模,新公司也将能得到银行的更多青睐。 所有这些诉求造就了他们合并的热情,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充分而又令人信服,但前提是,能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同意,这与过去有所不同,十几年前,企业担心“政府之手”主导的并购,而十几年后,在资金缺乏、市场“悲观”情况下,企业又希望通过合并引起政府的注意,进而获得某些竞争优势。 骆兴豪介绍,目前,企业合并事宜向当地政府的“上报”等工作已完成,只等政府的批准。 “此次合并,企业间的意愿,及准备工作都不是问题,只要当地政府的具体扶植政策一下来,新的集团公司就将马上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