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企业似乎如今都在“业态细分上”做足文章。
百佳超市的“international”来了,华润万佳超市的“Olé”来了,北京华联的“BHG”来了,和记黄埔的“TASTE”来了,香港的“City Super”来了,韩国的“C-mart”来了,永旺的SM来了……
这些高举着高端超市大旗的企业,都要将市场业态细分进行到底,大有高端超市即将成为零售行业的下一个主战场之势。尽管沃尔玛、家乐福等外资零售巨头对高端超市看似“按兵不动”,但他们极有可能已经在筹谋进军高端超市领域。沃尔玛方面的相关人士也表示,沃尔玛目前还没有开启高端超市的业态,但今后将会不断地去了解市场在这方面的需求。
高端超市抢市场
日前,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承担的《零售业态分类》国家标准修订已进入公开征求意见环节。本次修订首次将超市业态细分为:便利超市、社区超市、综合超市、大型超市。虽未将精品高端超市纳入超市细分业态,但在2004年华润万家首次进入该业态后,通过5年的市场培育期和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推动,一线城市精品超市正成为商家新的竞争热点。
华润万家公共事务部总监刘岫军表示,华润万家今年将加快高端超市Olé的发展步伐。保守估计今年将开出6家至8家门店,广州首家店将进驻太古汇广场。而沉默两年的百佳超市,近日推出首家TASTE,新店投资总额为2000万元,高出同等面积百佳超市二成投入;大约有1.5万种商品,其中有5000种商品来自于美国、日本、意大利等40多个国家,较传统百佳超市多出100多种,之后这一比例还将陆续提高。此外,正大集团卜蜂莲花首家5星级精品超市在上海浦东繁华商圈开业,其超市员工可提供英、日、泰等多国语言服务成为精品超市一大亮点;“五号停机坪”的招商总监朱志文向记者透露:“一家高端超市可能跟我们签约,其提供的产品80%为进口食品,60%为酒类。这一业态对冷链建设要求很高,目前工程正在配合客户需求进行量身改造。”不过,未到功德圆满的签约时刻,朱志文不愿透露外来超市品牌的名称。
永旺是日本最大的综合零售及服务集团,麾下拥有182家企业,主要拥有GMS综合百货超市、永旺SM食品超市和生活方式专卖店等业态。早在1987年永旺在香港1号店就开业了,相较于其他外资零售商在中国的跑马圈地的速度,吉之岛明显落后,从其近期的战略规划来看,今后将加大在中国的扩张,而且其业态也拓展到3种形式,除了大卖场、超市,还自己建立购物中心。至2009年,永旺集团在华南地区共经营14间门店。同时通过日本总部将综合百货超市门店从华南延伸到华北、山东等地,门店数量共46家;购物中心则相继进入了北京和天津市场。
业态进入细分期
据悉,零售业态分类是按照店铺的经营方式、商品结构、服务功能,以及选址、商圈、规模、店堂设施、目标顾客和有无固定营业场所原则进行分类的。此次修订零售业态由原来18大类缩减为16大类,但细分业态增多。
“如果说去年是零售业开店年,那么今年将是超市业态分化年。”一零售业分析师预计,京沪穗等地的超市业态发展将打破原有超市业态格局。华润万家的“中艺”与“华润堂”开业,使超市业态从之前的生鲜食品、日用百货向工艺品、健康产品延伸。而未来百佳将根据不同商圈开设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业态超市。据悉,目前百佳已拥有6种不同理念的店铺,即百佳购物广场、百佳超级广场、百佳生鲜超级市场、百佳都会店、百佳国际店和TASTE超市,其中都会店以白领一族为目标客源,TASTE定位高端目标群。
参与此次修订的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杨青松表示,零售业差异化趋势已越来越明显,业态细分越来越具体,进行零售业态分类修订非常必要,也更加方便政府分档定级管理。
专业超市迎来发展春天
按国外统计惯例,一般人均GDP在800美元至2000美元之间,是连锁超市诞生时期;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是便利店、专卖店、专业店批量发展时期;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高级专卖店、精品店、奢侈品开始流行。
数据显示,2009年北京、上海、广州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这也激发了高端精品超市在上海、广州的大量涌现。
零售业分析专家沙振权表示,随着一线城市商圈逐渐扩展至郊区,24小时便利店无法覆盖商业区和社区,各种专业超市和社区超市开始不断冒出。商业集团也加大了对社区超市、生活超市的升级改造。
但沙振权表示,虽然高端超市前景可观,但现阶段却受市场空间限制,且盈利模式、品类结构、营销策略等尚需长时间摸索,在这种市场不稳定的背景下更加突显出来。首先,高端超市前期投入是传统超市的2倍或更高。这些投入包括各种设备,尤其是生鲜的各种加工与存储设备,以及冷链、高端生鲜技师、超市软硬件、卖场装修、商品流转资金等。
此外,高端超市选址标准非常严格,所以其在发展中一定要注意到地域与城市发展等差异,不能简单地像传统连锁超市那样大量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