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专业市场:三十而立



  30年,经过10950天漫长而艰辛的一次次蜕变。中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成为了产业价值的体现,同时市场功能质的变化,也为市场赢得了发展与聚变的良机。

  30年过去了,传统的市场正在被展示、电子商务等新的功能所充实,变成为产业服务的综合服务提供商、组织订单、组织面料研发、组织中小企业满足订单的生产,成了纺织产业链条上很重要的组织者。

  “1979年,武汉市委、市政府冲破阻力,在全国率先采取免除税收、管理费等优惠政策,吸引商户到汉正街经营小商品;并一举突破国营商业独家批发体制,允许个体经济从事批发业务;同时敞开市场大门,放开手脚让国营、集体、个体及外地客商同台竞争。随后,个体老板在汉正街做生意还突破了当时的六大禁区:即允许价格自由浮动,允许长途贩运,允许批量销售,允许联合经营,允许投资办厂办店,允许自产自销。汉正街就冒出一大批‘扣子大王’、‘皮鞋大王’,在当时‘万元户’稀少的年代,个个钱财都在几十万元以上。”

  今天读起来,以上这些不过是一段历史,但当时这却是爆炸性新闻,在国内外产生了轰动性效应,人们在惊讶的同时,也激起了创业的梦想。

  如今已经是两家服装专业市场总经理的曾群海,就是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带着一颗渴望冒险的心,从湖北的一家纺织工厂走上“马路”,成为中国市场大军中的一员,“1980年9月份,在汉正街学了些做买卖的方法后,我到了北京,然后去广州批了些日本进口的丝绸花布料,小些的10块钱一斤,大的15元左右,颜色、品种特别多,到北京后,几天就卖光了,当时和平里的马路边就是市场,每天交2毛钱管理费3毛钱的税。”

  从1978年开始,有多少位“曾群海”,在中国很多条马路上开始了自己的淘“金”之旅;在十一届三中中全会的推动下,有多少个服装专业市场伴随着中国服装产业的发展走进人们的生活,还有多少个专业市场,随着城市的规划悄然谢幕。30年来,在拆了建、建了拆的过程中,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经历了从内到外、由表及里的蜕变过程。而变的方向与动力来自于中国消费需求及产业发展的不断升级。

  当小商贩成长为企业家:专业市场成了中国特色的流通渠道

  不论是打出“财富流金地”的常熟中国服装城、被称为“品牌孵化器”的虎门服装城,还是与西湖一起成为杭州名牌的四季青服装市场,中国纺织服装市场30年来在繁荣地方经济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成就了中国特色的流通渠道,而支撑这些专业市场成为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链流通环节的中坚力量的是众多默默无闻的经营商户。

  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前后,马路市场上的“小贩”迅速被“倒爷”这个时代名词所代替。在钢丝折叠床与手推车上掀起了一股股潮流,成就了“倒爷”这个词,也让这一称谓当仁不让的成为那个时代的标签之一。

  “倒爷”的出现,使得专业市场的雏形更加明朗,也促成了产地市场与集散市场的区分。他们沿着火车铁轨及长途公路,描述出发散型的基础射线。那时,花衬衫、喇叭裤等各种时尚流行品,就被活跃在各地的服装“倒爷”们,用大包与编织袋,手提肩扛,从沿海“倒”到内陆,从南方“倒”到北方,从国内“倒”到海外,从海外“倒”回国内。

  “那时候,整个中国都是绝对的卖方市场,老百姓基本上是我们上什么买什么。记得有一次我从福建进了一万条牛仔裤,一天就抢完了。”这个场景一直留存在曾群海的记忆中。而当年西单简陋的市场中挂起的一片黄裙子构成的独特风景,也让一个城市在一个季节里陷入到难以阻挡的黄裙子潮流中。

  在广东、江苏、福建、浙江,有市场的地方,就有无数平凡的“倒爷”、“小贩”们忙忙碌碌,在“倒”中改变着自己及家庭的命运,改变着专业市场前进的轨迹,改变着自己生活城镇的个性发展。

 中国服装专业市场:三十而立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各地开始注重城市环境整治,一些低档次的马路市场被逐渐撤消。其中,北京市政府从1995年开始就提出“退路进厅,还路于民”的政策。取缔了路边市场、河边市场和墙边市场等一批三边市场。如今北京重要的服装流通市场群动物园与木樨园在此时开始形成。

  市场放开了,政府也开始表示支持,做服装生意的人开始经历着从临时摊、大棚市场里的固定摊到大厅市场柜台的过程。从小商贩到倒爷再到“个体户”,成为这些市场经营者身份的转变。这些小商贩、倒爷们也用自己的汗水与泪水,拉动着专业市场从旧模式向新模式过渡。

  在即将进入新世纪的时候,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激活了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大型商城拔地而起,商家则是应着“招商”呼唤,大踏步进入“商城式”经营模式,专业批发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商户的经营模式也逐渐有了新的改观。一方面是必须要适应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转变;另一方面,要跟上服装行业的发展速度。

  当代理制成为服装企业渠道建设的新方式后,市场内的经营户,也面临着个体户向代理商身份的转变,而市场平台的逐步完善,与市场方的引导,商户自建品牌,公司化经营,做起品牌商的也不在少数。

  几匹布、几件衣服组成的小摊,30年后发展成为在商厦中用鼠标来接发订单,商户们敏锐的捕捉着市场变化,随时调整着自己的经营模式,也改变着自己的地位,而专业市场跟随商户经营意识的转变,向新型专业市场转变,以适应产业和贸易发展的新趋势。从强调硬件条件的完善,到注重软件环境的打造,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制造了一个又一个全新的升级版本。

  当软功夫取代硬道理:专业市场“版本”升级有了新目标

  2000年之后,纺织服装专业市场面临着更强的国际化、体系化、智能化、功能化的发展需求。广东、福建、浙江等地的大型专业市场纷纷通过二次创业,适应新需求,谋求新发展。而实现二次创业的第一步,似乎总与升级脱不了干系。

  “现代化、多功能、复合型、地标性建筑;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国际化标准投建……”以上这些词,在近两年专业市场宣传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软硬件升级,已经是现代中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打造核心竞争力,应对激烈竞争的基本条件。新市场以此为修建标准,老市场也毫不吝啬的投入巨资,翻新改造,都试图为经营商户与往来客商创造一个舒适、便捷的交易环境,为市场增加竞争筹码。

  在上海七浦路,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的被联富商业广场时尚的建筑设计、华美的内部装饰、现代化一流的设施所打动。面对很多人提出的疑问——作为一个服装专业市场有必要花重金投在建筑物业装饰上吗?联富领导的回答是:“完全必要!非常值得!因为我们对现代主题专业市场有独自的解悟。”

  当专业市场走向成熟的时候,像联富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在同一个商圈内,各个专业市场比邻而建,地标性建筑,已经成为最直观的第一特色和吸引客流的首要看点。同时,在环保、绿色等现代主题的需求下,专业市场在规划中,同样不惜力气,在环境规划、景观设计、环保节能等方面深入研究,试图营造一个现代化专业市场新形象。

  在国内国际都拥有较高知名度的纺织品专业市场——浙江绍兴中国轻纺城,投资30亿元进行着升级改造工程。其中,斥资12亿元打造的联合市场是一个极具现代风格的新生代市场,其设计充分吸收了国际大型商业中心的先进理念,按照现代商贸需求的模式进行建造。

  当时间的指针定格在2008年时,在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中进行交易的买卖双方,对于市场中的主题公园、巨大采光天穹、街道式的店铺布局、专业的T台展示间、多功能厅等空间设计早就熟视无睹,而曾经简陋的“大棚”,与代表上世纪建筑特色人潮涌动的“大楼”早就成为尘封的记忆。

  虽然专业市场硬件的提升已经是近两年的主旋律。但改善和提高交通、仓储、运输、安全等硬件设施依然是伴随专业市场未来的主要工作。

  在2004年左右,商业地产的介入使纺织服装市场规模之战越演越烈。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说硬件的较量考验的是资金实力,那么软件的较量则决定了一个市场到底能走多远。硬件是一目了然的竞争资本,但软件则是无形的武器,同时也是专业市场质变的主要标志。注重修炼软功夫,是现代专业市场管理者必备的新功课。

  提到“软”实力,最直观的印象是新型专业市场的信息化建设。新型专业市场作为服务提供商,解决信息交流是一个关键点。虽然根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市场调查,目前只有8%的市场开展了电子商务,应用的比例相对较低,但伴随着新型专业市场“软件”升级的进程,这一数字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同时,软件升级还体现在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的创新上,北京百荣世贸商城的成功已被业界广泛借鉴,新世界国际也形成了规模更大的Shopping Mall,以及打造高档商场式零售批发市场的理念。刚刚开业不久的常熟天虹服装城,在深入的调研商圈现状与市场需求后,推出商务型市场的准确定位。

  广东白马也打出了“创新发展”的旗帜,欲将白马服装市场打造成高层次新型国际化的服装交易信息平台。有着13年经营历史的广州白马,算得上是广州服装流通行业的先驱。面对广州、广东乃至全国各地众多的“后起之秀”带来的竞争压力,白马开始从单一的交易平台提升为融信息交流、贸易洽谈、流行趋势发布、品牌汇集的综合平台,整合多元的资源,谋求专业市场的所有者、经营者和商户的共赢。

  在软硬件的升级中,纺织服装市场也时刻关注着消费需求的变化,进行着不断的自我调整。

  当消费时代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专业市场有了详细的“分工”

  从整体上看,2002年以后,中国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开始出现两大发展趋势。一是“一站式”这样的字眼开始被频繁提及,也就是打造“大而全”的、具备综合配套服务功能的大市场。

  一批老的专业市场在升级改造的过程中,由原先的只经营服装服饰品类、小商品等品类,开始经营其他更细分、更广泛的产品品类。例如,2003年,五爱集团在原有经营品种基础上,又开发建设了面积为7.2万平方米的内衣、袜子、毛线城。2005年,针对消费市场上家纺、配饰等产业相继升温的现象,五爱集团又建设了面积为10.3万平方米的床品布艺、箱包鞋帽城。

  而服装专业市场中的新势力,无锡新世界国际也是大力提倡“一站式”采购模式。这种模式把纺织服装产业链条上所有环节的产品都集中在一起,以方便采购者采购。

  另一大发展趋势就是市场细分。最明显的一个体现,就是在某地的某一个商圈内,各专业市场的定位细分,所有的市场集中在一起,形成互补效应,共同发展。这一趋势,在北京动物园、上海七浦路都体现得格外明显,在北京有以消化订单剩余产品、追求实际的聚龙外贸服装市场与新天乐的追求时尚的个性服装市场相呼应;在上海有新七浦女装精品市场与联富综合市场对应,而专业的童装市场更是充分细分着不同客户端的需求。

  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在经历了第二阶段的高速发展,面对着今天中国的社会财富急剧积累,人均GDP持续增加,内销市场持续旺盛,居民购买力持续上升。以此为基础,服装市场的品牌化消费时代、多元化消费时代均开始到来,作为纺织服装产业链条上的重要一环,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作用也有了详细的“分工”。

  有的市场成为了品牌的孵化器,比如说虎门“富民”、常熟服装城、杭州四季青,也有的市场要担当起服装企业的“清仓器”功能。于是尾货市场成为了热门词。

  但不论表面的“分工”如何,但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的纺织服装市场经历了三个明显的“版本衍进”过程,今天呈现出来的全新服装专业市场已是最新升级版本,它是商业物流服务中枢平台,也是新型的商业流通环节的集群服务行业,经历了由简单的产品提供商(商业地产的场地提供者)到现代的服务提供商(提供商业流通解决方案与服务体系)的提升进程。正在向集展览展示、仓储物流、咨询发布、信息交流、贸易洽谈等功能为一体的立体经营模式整合,向新型交易平台迈进。

  新型专业市场是指按照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实际要求,规划和建设先进的硬件设施,制定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所形成的全新业态。不仅如此,从市场分布情况来看,30年来,专业市场在逐步的位移中,构建新的布局。

  竞争从沿海到内陆:专业市场新版图呈现网状格局

  早在2005年,就有专家预测,近年来,中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将开始波澜壮阔的大变局。看似固若金汤的旧格局正在消解,新版图正在凝固成型。而2006年至2008年,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投资的变化,更让新版图一点一点得以浮现。

  从2006年开始,虽然东南沿海省市依然是专业市场投资重点,但新的产业布局正瞄向中西部地区。从点到线,最终延伸至密集网络分布,专业市场通过“位移”,正式与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提升紧密相连。

  从近几年新增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区域分布来看,江苏、北京、山东新增市场数量居前列。另外,安徽合肥、河南郑州、辽宁沈阳等中部城市也表现了新生市场的活力。

  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市场投资的加大,单体市场数量增加,新商圈逐渐形成,专业市场的区域辐射能力正在逐渐缩小。曾经的九省通衢现象,由于交通、物流、网络等外部因素的增强,势必会成为历史。集散型市场虽然在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中起到过关键的中转作用,如今也因为竞争环境的变迁而不得不发生改变。这些变化,在中部、东北及西南等城市表现得日益明显。

  由香港万事德投资集团投资近6亿元人民币,在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历时八年,在成都建成的一个现代化的,辐射西南、西北的超大型专业服装批发集散市场——九龙广场。被誉为“西部服装第一城”。与重庆朝天门市场一同,为西南服装产业提升与消费促动贡献力量,也使得网状图的覆盖范围近一步加大。

  从最新的市场分布情况看,江苏省已经独占鳌头,一年内新增8家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其占地面积也是在全国新增市场中高达41%。

  长期以来,江苏纺织工业历史悠久,规模较大,配套齐全,产业链完整,市场竞争力较强。近年,借助长三角地区飞速发展的区域优势,国内纺织服装企业的资本、技术、产品开发、生产呈现向江苏这一纺织重地集聚的新变化。

  无锡新世界国际纺织服装城、湖塘纺织城、嘉兴8226;南方中国纺织城等都选择了紧紧依靠优势的产业资源、地缘优势成为近年江苏省专业市场的亮点之作。

  而纺织服装最大的消费基地之一东三省区域,近年来,除了旧体市场的升级改造外,新市场的加盟,更将窗口开向东欧及日韩。同时,随着五爱三期工程、五爱深港客货总站、五联商厦的启动,宣布了经过20多年不断建设和发展五爱市场已经开始由市场向商贸区的提升和转变, 五爱商贸区的建设已经拉开序幕。东北三省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数量的增加,打破了三省合一的传统观念,吉林、辽宁、黑龙江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商贸优势与龙头市场。

  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使得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积极有效地调动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资源为行业服务。将给整个纺织服装产业带来新的变化。杜钰洲会长曾经提到过,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是产业提升必须要抓的环节,它是产业资本化,企业社会化的必然环节。因此,关注及引导专业市场顺势“位移”,将清晰的透析整个纺织服装产业的变化与发展。

  30年,中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也步入了飞速发展的轮盘中。30年,有无数令人惊叹的创业故事,在专业市场中上演,在这其中,专业市场培育了大批的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成为我国纺织产业重要的“品牌孵化器”,也成为聚集财富、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和提高生产效率的“顶梁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59597.html

更多阅读

惟我独尊 丽都,三十而立庄炎林同志审订版 三国之惟我独尊

谨以此文纪念丽都30周年华诞 我写《丽都 -三十而立》的想法:写一部纪实体的丽都故事,是我始于1998年的想法,把一些枯燥的、默默的文件和至今在丽都人脑海里萦绕的回味汇集成故事,是我对丽都和所有丽都人的承诺。丽都是历史与现实的,更是

二十不悔,三十而立 二十不悔是什么意思

人的一生大概的岁月,用一句古训来概括,就是如下:十岁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来稀。想来甚为经典,二十不悔,年轻人,无论做何事,都不需要后悔,因为还有青春,还有时光可以挥霍。到三十,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形成了

中国服装品牌市场:克隆品牌害了将来(一)

        随着中国服装服饰产品的品牌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流行与时尚信息更加快速地流向中国消费者心中,形成了以国际服饰品牌为引导,中国服饰品牌企业销售为龙头的市场消费导向。中档商场基本上是国产和进口服装品牌各占半壁

声明:《中国服装专业市场:三十而立》为网友哥的霸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