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装设计大师奎斯-菲斯(JACQUESFATH)曾经说过,女人始终是最糟糕的时装设计师,女性在时装界唯一可做的事情就是穿衣服。从时装甫一诞生的那天开始,男性设计师便牢牢地统治着时尚圈。他们想什么,设计什么,女人们便要穿什么,只能穿什么。可是,女人的抗争,女人的思考:女人作为女人想穿什么,要穿什么,能穿什么?这些思想的交锋,问题的交汇在女设计师们的设计图纸中、发布秀上甚至我们的日常生活里,成为女性个性想法的延伸。暂时忘了那些男人眼里的女人、男性设计师眼里的女性吧――在女性时装设计师的故事里,寻找那个本真的自己。
Coco Chanel香奈儿挣脱S的束缚
在Coco
Chanel出现之前,女性时装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了迎合男性欣赏的目光。作为男人的附属品,女人毫无选择地沦陷在繁复的蕾丝花边里,被这些繁复蕾丝包裹下的身体,甚至不能轻轻松松地深呼吸。女人的美如同洋娃娃般华丽空洞。
显然,Coco
Chanel打破了这种境地,没人能够否认Chanel小姐作为女权主义代表人物的重要性,正是这位以为上流社会做帽子起家的贫民女性,以不可抵挡之力,带着她始终以现实世界为灵感的时尚王国,迈着优雅的步子翩然走进巴黎上流社会,为整个时尚界带来一股新鲜的空气,同时将女性姣好的身体释放出来。
迈出第一步的勇气,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可以说都是艰难的,更不用说开创了一个新时代的魄力,然而对于视美为生命的法国女性来说,这样翻天覆地的变革,是绝不亚于大革命给予她们的冲击――黑色小礼服永远跳出了只能在葬礼上出现的魔咒,成为20世纪高贵的经典;Chanel将Blazer样式运用到她的女装系列中,又大胆推出女性裤装,成为男人头顶上的一颗响雷――不要忘记,在此之前女性只会以裙装亮相!
Chanel“StartingPoint”2009
相传,她在观马球的时候,因为寒冷随手披上的男式外套,配上胡乱搭配的腰间带子,就成为早期时尚杂志追捧的热潮。她崇尚男装的简单随性,她认为那些紧绷的胸衣、巨大的裙托和帽饰毁了女性的从容优雅。神奇的是,这样的颠覆竟然得到了一向推崇繁复生活的法国贵族的认同,并在战后的各个阶层间广受推崇,直到现在。
就是这样一位传奇般的女性:她拥有多位身份显赫的情人,但是终身未嫁;工作到七十岁,在TheRitz里生活超过三十年。
Chanel不仅教会了女人什么叫做“风格”,而不是像嗅到蜜的蜜蜂一样追逐流行(尽管大部分人只是重复了她的风格),还告诉所有女人:女人,原来也可以这样活!
阿兰-德龙的前女友,“茜茜公主”Romy
Schneider她说:“时尚多变,风格永存。”也许,她是想告诉世界,谁来设计女性时装不是重点,重点是:什么时装是最适合女人的,是女人最想拥有的。
1939年9月,因二次大战爆发Chanel关闭了她的时装店,隐居在她的寓所。战争结束后,她悄悄地离开巴黎,默默无闻地在瑞士度过了八年自我放逐生活。
如果说整个20世纪中,还有人能够让足够自信的Coco Chanel小姐为之动容的话,那自然只有Elsa Schiaparelli了。
这位在30年代横空出世的意大利籍女设计师,被Chanel酸溜溜地称作“裁衣服的艺术家”,她用丰富如野兽派画家的色彩,以及惊人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时装,其气势直逼20年代由Chanel创造的黑裙天下,如果说Chanel的设计为时尚界带来一股清新空气的话,Elsa的设计就像是时尚界中的一抹奇妙香气。在两个人日益明朗的你挣我夺中,大有一丝“既生瑜,何生亮”的意味――大概天才都是无法忍受另一个天才,从最强劲的竞争对手口中得到的揶揄,恰恰是对她的最高赞赏。
其实Elsa与Chanel之间的竞争与相互唾弃并不难以理解。与出身并不富裕的Chanel不同,这位生于罗马贵族家庭的艺术女青年,打出生之日起,就是伴着那些奢华而精美的玩意儿度过的,移居巴黎后,更是如鱼得水地与众多艺术家厮混在一起――达利是她的座上宾,凡?童根、希鲁勃格等都是她的挚朋好友。与这些前卫艺术家的交往,让这位年轻时代就以才女著称的女艺术家思维开阔起来,她开始将超现实主义的风潮引进自己的时装当中,与达利合作设计的那条著名的龙虾裙,就是其中显赫之作。
此后,她更是广泛地将各种思潮融会贯通,甚至连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都可以成为她的灵感。在这样的氛围下,她的不少设计也成为超越时代的经典之作,别的不说,就说去年被好莱坞名流们狂热收藏的骷髅图案,其实绝不算是Alexander McQueen的首创――那可是Elsa在上个世纪30年代就玩过的!
大胆地将艺术与服装结合,发挥艺术家特有的创造力,惊人的粉红色成为Elsa的标志,这绝对让习惯了简洁、喜欢纯色的Chanel小姐十分看不惯(这大概是先天的阶级所造成的)。
此外,Elsa创造出来的许多服装界的“第一”也是两人互不感冒的原因之一:
她是第一个创造主题时装展的设计师,并且在1935之后的五季中,曾经一下子推出了八个主题系列;
她将视觉焦点从传统的腰臀位置上移到肩部,通过加宽垫肩调整女性肩臀的视觉比例,一时间带动女权主义盛行的垫肩流行风潮――这一功绩,直到80年代还深深地影响着主宰着女性时装设计的男性设计师们。
可惜,这位才华横溢的女艺术家,却在战后没什么作为,虽然也曾在1945年一度恢复店面,但是到了1954年也就是Coco
Chanel复出的那一年,Elsa关闭了自己的店面安度晚年,这让劳模Chanel小姐终于笑到了最后――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失去了对手的Chanel小姐,是不是也有些许寂寞呢?毕竟对手难求,她们之间的竞争,让那个年代的时尚界充满了活力,也足以让那个时代的男性设计师束手无策。
Mary Quant玛丽?奎恩特|迷你裙的颠覆
当年被人唾弃的“垮掉的一代”直至今日,已经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而那个年代所流行的惊世骇俗的种种玩意儿,在今日看来已经毫无新奇可言,但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战后新旧思潮的交替中,它们的冲击显然是无与伦比的。
就好比在今天看来随处可见的迷你裙,在当年基本上等同于“离经叛道”四个字――不管是男人女人,大概都只能惊叹,活在Mary
Quant之后的时代里,是多么幸运。
虽然法国先驱们将时尚界带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但无可避免的,整个时尚界依然摆脱不了将目光投注在贵夫人的高级定制礼服、套装上。年轻女孩子的境遇完全可以用“悲惨”二字来形容,她们没有属于自己的时尚与风格,不是穿着妈妈们的旧衣服,就是被限制在完全不符合自己年龄的高级时装中。
唯独Mary注意到了这种状况,于是她和丈夫率先抛弃了那些年长而陈腐的顾客,专注于年轻人的世界,并且亲自操刀设计服装,在自己的店面中售卖。他们推出的第一件衣服,就是日后闻名遐迩的迷你裙!
Mary QuantforJ.C.Penney1966
虽然裤装早就普遍被现代女性接受,但是露出自己的双腿,显然一开始并没法让接受传统淑女教育的英国人理解,早在迷你裙发明之前,Dior因为剪短了裙子几寸,就引起了轩然大波。事隔五年,MaryQuant的迷你裙就完全颠覆了传统,将年轻女孩子的美腿大张旗鼓地展示给世人,虽然,当时有传统的设计大师放话说这是愚蠢的设计,但今天的我们看来,无疑是勇气可嘉。
随着时代快速的发展,年轻人解放自己天性的步伐无可阻挡,于是街面上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白莹莹的大腿,这代表了怀疑、反叛、解放与自由,迷你裙就像专门为垮掉的一代设计的一般,慢慢蔓延开来。显然,这样的论调很符合美国人的精神,于是Mary有了一次愉快的美国之旅,就像当初被开发的新大陆一样,她的时装因好奇而被关注。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由法国一统时尚界天下的局面慢慢被打破,英国设计师从中突围,使得“伦敦造型”成为国际性的流行样板,也是现在“英伦范儿”的前身。
Mary
Quant也没有在设计师的岗位上坚守下来,她后来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但是在她不长不短的设计生涯中,仅仅是这一条小小的裙子,就奠定了她在时尚界的地位,你必须知道:最后,Pierre
Cardin、Yves Saint
Laurent等设计师都开始推出不同风格的迷你裙;而英女王伊丽莎白也在1965年访美的时候兴趣盎然地观看了迷你裙的时装秀――从这个角度讲,Mary
Quant战胜了传统。
Anna Sui的空运房间,繁复奢华的女孩梦
Anna Sui|繁复奢华的女孩梦
这大概是最近这十几年中,难得能够立住脚跟的新生品牌,毕竟1991年已经是八零后一代记事儿的年纪了。最难的是,经过了法国人的垄断、意大利人的分享、英国人的颠覆之后,亚裔面孔终于出现在时尚界的舞台上,并被人津津乐道了。
Anna Sui,在上世纪90年代的简约风格中,她的繁复绝对算得上另一种颠覆。与旧时代墨守成规的奢华所不同的是,Anna
Sui更注重广泛汲取多种元素。从18世纪法国贵族钟爱的蕾丝花边儿,到日本人崇尚的如同浮世绘般的花朵纹样,从中国人中意的精致刺绣,再到摇滚乐手的颓唐没落,甚至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固守的精致――都神奇地结合在她的设计中――仿佛只要是美的,就好,Anna
Sui就是那个总能把美丽的神奇结合到一起的人。
大型百货公司的卖场里,最抢眼的总是Anna
Sui的专柜,她梦幻一样的暗紫色总是让人如同置身童话世界,这样的甜美与天真,似乎是只有在法国大革命尚未爆发前的凡尔赛里才有的梦幻。
Anna Sui07
自Anna Sui之后,复古风潮就一个接一个地扑面而来了。18世纪、30年代、50年代、80年代,当时尚在这些浪潮中重新摇摆定义的时候,Anna Sui的设计师,那个萧姓的华裔女孩,又以一头标志性的黑色齐刘海儿长发以及保持了洋娃娃一般的外表来告诉大家自己的坚持。
如今的时尚设计师,不管多大牌的如Karl Lager
feld都要不断创新,隔三岔五地和其他品牌来个跨界,以求在“变”中获得设计的灵感和生命力。唯独Anna
Sui,永远清新甜美的繁复奢华,因为,她一直知道,每个女孩心里,都有一个梦。这个梦,不是所有男人或者男性设计师都可以读懂,也因为这个梦,造就了今天的Anna
S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