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家建议零售价 “建议零售价”成商家促销手段



 “我前两天去买牙膏时,超市是按建议零售价卖给我的,说是全国统一价,不能打折。可是昨天我在那家超市却发现这种牙膏已经打7折出售,问营业员原因,说是商场‘搞促销’。”省城市民刘先生日前拨打本报热线,对商家的这种做法感到不解,“如果商家都这么做,那建议零售价还有什么意义?” 

  消费者:“建议价”比成交价高几倍 

  与刘先生一样困惑的消费者李女士说,前些天她在红星路一服装专卖店看中了一件新款秋装,衣服标签上标有建议零售价480元,她感觉太贵,正准备离开时,店员却说这个建议零售价是可以商量的。 

 厂家建议零售价 “建议零售价”成商家促销手段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李女士最终以120元买下衣服。李女士说:“既然能卖120元,为啥还要标那么高的建议零售价呢?这个‘建议价’到底是建议给谁看?厂家这种乱标‘建议价’的行为算不算欺骗消费者?” 

  根据刘先生和李女士的讲述,日前,记者到省城部分商场、超市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记者看到,无论是在专卖店还是在商场、超市,不少商品都有建议零售价、全国统一零售价之类的标签。而大部分商品的实际售价比建议零售价要低40%至60%,有的甚至不到建议零售价的30%。 

  业内人士:“建议价”商家随意贴的? 

  既然“建议价”对商品销售起不到任何“建议”作用,厂家、商家岂非多此一举?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皮具品牌代理商告诉记者:“‘建议价’的作用不小。”该代理商说,以前厂家制定“建议价”是为了增加商品透明度,防止商家狮子大开口牟取暴利。可后来就变味了,“建议价”成了一种促销工具。一些厂家、商家利用消费者信赖“建议价”的心理,故意将“建议价”抬高,然后再以低价位卖出,使消费者以为得了便宜,从而达到“促销”的目的。 

  这位业内人士还透露,“建议价”的标签有些是出厂时贴的,有些则是商家自己打印的,大都与实际售价悬殊很大。特别是在一些批发市场和路边店,为了搞“促销”,商家根据需要可以随意更换‘建议价’标签已是公开的秘密,目的无非是让消费者觉得买得合算。” 

  物价部门:“建议价”没有法律效力 

  记者昨日从合肥市物价局了解到,建议零售价其实是一种没有任何法律效力的标价方式。据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的标价方式只有“明码实价”和“明码标价”两种,其价格必须经物价部门监督审核,不同的是“明码实价”不能讲价,而“明码标价”可以讲价。而所谓的建议零售价、全国统一零售价等等,表面看一目了然,其实只是厂家或商家的一种自发行为,其价格并未经过物价部门监制,无法律效力。 

  消费者购物时,一定要货比三家,问清了、看好了,然后再理性消费,千万别轻信“建议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59847.html

更多阅读

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售后服务本身也是促销手段

前言:所谓售后服务,就是在商品出售以后所提供的各种服务活动。从推销工作来看,售后服务本身同时也是一种促销手段。在追踪跟进阶段,推销人员要采取各种形式的配合步骤,通过售后服务来提高企业的信誉,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推销工作

增加销售量的促销手段 商场一般会采用哪些促销手段?

  目前,商业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牟取利益,采取了不同形式的促销模式,又称营业推广。即在商品销售过程中,为刺激消费者购买而采取的能给消费者带来直接利益的促销手段。主要有打折让利、购物返券、价外馈赠、有奖销售、限时购

春节商家促销广告词 化妆品促销,为什么得不到店面商家认同?

现在的商场如火,各大厂家和品牌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化妆品领域一向是流行的风向标,与消费者面对面沟通是很多商家采用的一种方式,因此,我们经常会在店面见到很多品牌在终端(店面)忙得不亦乐乎。然而,在我与一些化妆品客户在交流的时候,发现有

上海购买小家电大卖场 家电卖场促销手段变化 优惠面前要当心

  春节即将到来,家电大降价的日子也即将来临。面对大幅降价、优惠,作为消费者,可千万别乐晕了头。其实,在各种看似便宜的价格背后,很可能就隐藏着意想不到的陷阱。也许您会觉得自己的警惕性很高,但各种促销手段在不断变化,“老江湖”也

声明:《厂家建议零售价 “建议零售价”成商家促销手段》为网友常愿花色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