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太不像话了,明明原价只有230元,居然将价格提高到320元后再打折卖238元!”近日,市民曹女士碰上了这样的闹心事。 市民:打折有猫腻

6月7日,她到海秀路某商场3楼卖场买鞋。挑了许久,她看上一双鞋子。服务员说,这款鞋子正在打特价,原价320元,现在只要238元,非常划算。曹女士心动了,马上同意购买。但后来,曹女士发现,鞋架的标签有异样。她仔细看后发现,标签下面还有一行标价:230元。她赶紧向服务员提出质疑。服务员后来承认,鞋子的确是提价后再卖的,但是价格与原价很接近。 近日,记者来到该商场3楼卖场,“5折、6折、8折,打折再返70元”等字眼充斥整个卖场,几乎所有商家都挂起了打折的招牌。一位商家表示,现在消费者购买东西养成了还价的习惯,如果商品不打折不降价,完全按照实价销售,可能无法激起消费者购买的欲望。因此,定价时留降价余地,有助于销售。 昨日下午,记者与该卖场处理投诉的工作人员李女士取得联系。她表示,卖场尚未接到曹女士的投诉。不过商场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这种不诚信的做法是不对的”。他们会尽快查明此事,一经核实,将对相应的商家做出警告甚至处罚的决定。她说,商家的价格一般都是经过物价部门审批的,平时商场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也会定期或不定期对商家的价格进行检查。昨日17时许,记者再打电话给商场投诉部,工作人员李女士表示,由于曹女士的电话一直无法接通,因此,尚未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 消协:发现问题可投诉 昨日,记者在某超市门口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部分市民十分理智地告诉记者,他们一般不相信商家所谓的“打折”。但市民孟女士说,她很喜欢买打折商品,“反季节消费是一种很好的省钱方法”。她曾经看中了一款春装,但是要近400元,只得作罢。两个多月后,她发现,衣服正打5折销售。她毫不犹豫将衣服买了下来,省了一半钱。 海口消费者协会一位负责人表示,曹女士遇到的这种提价再打折的情况是一种“打虚折”,它借助“打折”吸引消费者购买,有的消费者趁此机会买到的商品有可能比降价前更贵。他表示,换季打折手法虽然层出不穷,其作假的方式毕竟有限,只要消费者不贪便宜,又善加辨别,这些“戏法”就会大打折扣。一旦消费者发现价格方面有问题,可以立即向工商以及物价部门投诉。(新闻来源:海南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