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没有真的外贸货,但份额极小,不足以充斥这样大一个市场。”从事外贸服装行业7年的业内人士报料,如今街头随处可见的外贸店,不少是打着“外贸”幌子,销售“假名牌”、“贴牌货”以及一些二手“翻新货”。 [业内人士]多数“外贸”店打着幌子卖假货 从事外贸服装行业7年的楚田报料,如今街头随处可见的“外贸”店,不少是打着“外贸”幌子,销售“假名牌”、“贴牌货”。 “服饰加工厂大多是‘以销定单’。”楚田说,品牌服饰公司要多少件衣服,相应配送给加工厂多少布料,考虑到裁剪等方面的原因,公司一般会多预备些布料以防损耗,所谓“外贸落下来”的货就是利用以备损耗的布料制成的。但这些都是事先预算好的,一批货允许出现几件次品、多消耗多少布料都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品牌服装对原材料的控制非常严格。因此,外贸落下来的服装虽然有,但绝对不多,而且大都有质量问题(一般顾客很难看出)。“落下来的这些次品衣服,不足以形成如今这么大的一个‘外贸服饰’市场。” 如果并没有那么多外贸货供街头服饰店销售,那么这些店里所谓的“外贸货”又是从何而来,“真外贸”又流向何处? “这些小店通常有3个进货渠道。”楚田说,第一个是服装店老板直接去一些服装市场“淘货”。第二种就是从服装加工厂进货,用相似的面料依葫芦画瓢,跟单照做。最糟糕的一种就是一些‘洋垃圾’的翻新货。 [消费者]即使是“贴牌货”也照买不误 “外贸服饰”为何受到欢迎? “在人们传统的理解中,出口的服饰肯定质量上乘,‘转内单’或是落下的次品,质量同样能够保证,但在价格上却比正规品牌便宜许多。”楚田说,“外贸服饰”店的服装是实惠价格买来的“名牌”,正好迎合了一部分人的消费需求。 “我经常去逛这种外贸店。”在贸易公司工作的李黎说,虽然她也知道老板所谓的“出口转内销”并不可信,但‘外贸服饰’的颜色、款式做得都不错,对服装是否是“贴牌货”、“仿制品”,她并不关心。 “一些市民对知识产权的意识不够,也是‘外贸服饰’受欢迎的原因。”上海市知识产权园总经理徐承军说。 [品牌公司]“外贸落单”说绝对不可能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阿迪达斯公司品质保护部经理一口否决了“外贸落下”的定单一说。“对于剩余面料,我们会跟厂家签订协议,如果对其进行处理,会有专人监管。” 品质保护部经理说,这些剩余面料做成成品,流向市场一方面损害消费者利益,一方面对正规的品牌也会带来冲击,因此每一个国际品牌对剩余面料的处理都不敢马虎。 “我们的原材料都是国外进口,多少货批多少料,而且对品牌标签、面料管理非常严格,绝不会有大量剩余正品外贸服装流向市场。”耐克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新晚) [相关链接]外贸服装“黑话” 正品货由国外的大品牌公司直接提供面料、款式等方面,然后到国内寻找厂家生产。只要是质量达标了,那么就是专柜中看到的“正品货”了。 原单货是生产三家从不到3%的“计划报废物资”中抠出一点,偷偷加工的成衣。因为色差、漏针、抽丝、脱线、掉纽扣等瑕疵被退货的,以及厂家从品牌提供的计划报废物资中“抠”出一点、偷偷加工的成衣,就是“原单货”。
![萤火虫小巷 街头小巷“外贸”值得看看](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2065254252742.jpeg)
外单货是因为种种质量问题,被品牌商拒收的“外转内销”,就被叫做“外贸落单”。 追单货行内人会把这种货称为外贸货的“小儿子”。当厂家的原版面料全部用完,外贸货批发商又追着要货时,厂家就会生产出这类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