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品牌运营角度而言,买手最关键的地方就是把前期的一些过程给缩短了,比如说产品的开发、设计、打样等,可以这样理解,利用买手只是把所有企业的设计都拿来采用,然后由下单的厂家来完成而已。
很明显,如果省却了中间冗长的过程,买手只接触到专卖店和厂家这两个终端的话,对于减少服装库存来说是十分有利的。“我们的货物,不是陈列在店里就是在运往各地的途中。”这句话或许是对于买手这一职业在运营流程中作用的最佳表达。
但未必所有企业都需要大量的买手。对于一些正装品牌而言,虽然,他们也“并不排除以后会招纳部分买手”,但由于西服在款式上可发挥的余地并不大,所以还是以设计师为主。
其实,买手更适合时尚类的休闲服品牌,或者更确切地说,是虚拟品牌。例如,“唐狮”、“美特斯?邦威”这些品牌就比较适合找时尚买手。
因为,买手懂设计,更精于市场,知道更多的服装细节,像面料、工艺、流程。而且,从将来的社会发展需求来看,分工会越来越细,这些做虚拟品牌的企业,也没有必要去养只懂设计不懂市场的设计师,更何况设计师都喜欢把个性融入到品牌中去,很少顾及到市场,存在比较大的风险。
于是,在很多业界人士看来,虽然我们已有不少优秀设计师,但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国际交流和学习机会。对于很多时尚品牌来说,与其冒这样的风险,还不如找买手来充当设计师的角色。
成为买手!
很多买手都是从服装行业的底层做起,甚至也有店员出身的。他们要对时尚信息很了解,对顾客需要的敏感度很高,但最重要的是,买手也是一门生意,他要通过自己的眼光帮公司赚钱。
成为一个优秀的买手必须做到三“要”:一要时刻关注时尚信息,对时尚潮流有着敏锐的“嗅觉”,这是时尚买手保持工作热情的原动力;二要有设计天赋,在设计方面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这样才能更快更准地把握信息,挖掘时尚热点;三要能承受高强度的工作。因为时尚买手通常都是“空中飞人”,常常要频繁奔波于世界各地,挑选货品、进行商务谈判、与各方面沟通联系,工作压力非常大。
而在那么多的时尚海洋中,怎么才能“淘”到自己品牌的消费群体满意的“宝贝”呢?据上海某知名品牌买手介绍,大多数的买手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比如,当看到自己喜欢的商品时,每个人都会有抑制不了购买的冲动。但在每年的采购中,总会有30%左右的商品后来证明是不太适合国内市场的。所以,对一个买手来说,最重要的是审美能力要符合大多数顾客的审美倾向。
而在被很多人称为“国内服装品牌买手理论的重要创始人和实践者之一”的王士如先生看来,品牌只是买手的一个脸面,而产品是买手的一切,他们不漠视品牌,不高看品牌,却也不低视产品,这样就做到了目前虚拟经营所做不到的两者三顾的一个新的高度。同时,破坏力的强大是买手对品牌的市场形成的直接力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的这种行为加速推动了中国各种服装向规模化生产的前行力量,如果一个小的品牌公司被他们盯上,有可能一个季度下来就会做死掉。
产品是任何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他们从产品开始的虚拟经营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出了品牌虚拟经营的束缚,做到了又淡化产品的存在,却又是利用产品本身进行自身经营的最好平台。对于他而言,中国服装业中下一个神话的缔造者就是买手――真正意义上的买手是一个品牌的破坏者也是一个最好的品牌运作者。
而对于买手机制的很多更深层次内容,例如如何进行买手市场运作(包括:市场的划分、终端销售市场的操作、产品生命周期的确定、产品开发的独特流程),买手型企业间如何进行联合与协作、如何进行技术的贩卖以及中国服装买手的职业发展前景等等方面,目前在中国服装业中仍没有太多的成功经验可以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