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路口的中国经济 中国品牌的十字路口



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中国消费品市场多数行业已经迎来“大品牌”时代。消费者购买决策变得感性了,购买动机变得感性了,把“性价比”看得越来越淡了,把“设计感”看得越来越重了,购买时间越来越短了,购物中的脾气越来越大了,电视看得越来越少了,手机看得越来越多了,逛商场越来越少了,网购用得越来越多了……

  一个新旧商业文明的分水岭上正在向我们临近,一个前所未有的营销革命正在悄然到来。

  在这个时代我们看到“通才”的陨落、“Me too产品”陨落、“更好策略”的陨落,也看到我们中国企业非常喜欢用的“低成本战略”的陨落。

  随着这些改变和陨落,中国企业的品牌经营也来到了十字路口,制定什么样的品牌战略,走向什么样的道路,已经成为不少企业必须要思考的话题。

  今天,笔者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中国品牌目前面临的抉择,并对这些抉择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收购品牌,还是自主品牌? 

  前些年,在中国做得比较大的一些企业出现“蛇吞大象”的品牌收购热潮。联想收购IBM的“ThinkPad”、吉利收购沃尔沃、南京汽车收购MG、中海油收购尼克森等等。

  也许,受这些企业的影响,在规模相对比较小的企业里也有不少企业蠢蠢欲动,想收购国外品牌来发展自我。

  我们有个客户是做服装的,他曾经就向我透露,想收购“宝马服饰”和“梦特娇”,而且信誓旦旦地跟我讲,这是我们快速发展的最好路线。

然而,笔者在此提出一个不同的看法:中国企业真正的出路在于发展自主品牌,而非收购品牌。原因有三:

  1、日子过得好的品牌,没有一个是愿意被收购的。

  诺基亚被微软收购,为什么?日子不好过。

  摩托罗拉被谷歌收购,为什么?日子不好过。

  沃尔沃被吉利收购,为什么?日子不好过。

  只要日子好过的品牌,是不会主动被收购的。这就意味着,凡是寻求收购对象的企业,或多或少都遇到了一些麻烦,或者它的战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当我们收购这些问题品牌,就需要好好掂量一下了:在这样的收购中,我们到底得到了什么。联想收购“ThinkPad”,得到了什么?我想,得到的好处几乎微乎其微,甚至得不偿失。

  2、咸鱼翻身,成功率很低。

  小护士被欧莱雅收购,发展了吗?没有。

  乐百氏被达能收购,发展了吗?没有。

  苏泊尔被SEB收购,发展了吗?没有。

  那么,反过来,我们去收购人家,就会成功吗?就会顺利地发展壮大吗?没有那么容易!

 十字路口的中国经济 中国品牌的十字路口

  理论上讲,咸鱼是可以翻身的。然而,在实际的市场环境中,这种几率非常低,投入和产出很难成正比。

  中粮收购五谷道场,想通过“央企”的信誉和强大的资源支持来重振五谷道场往日的辉煌。然而,时至今日,五谷道场没有辉煌过。

  我曾经建议过中粮集团,不要实用“五谷道场”这个名字,换个品牌重新进入市场。但是,他们没有采纳,结果如何?残酷的市场告诉我们:咸鱼翻身,只是一个梦!

  3、国家形象难以扭转,容易给别人做嫁衣。

  劳斯莱斯被宝马收购了,但我们总是觉得它是英国的。

  吉野家被香港和兴收购了,但我们总是觉得它是日本的。

  沃尔沃被吉利收购了,但我们总是觉得它是瑞典的。

  这些品牌对收购企业奉献了一些微薄的利润之外,对他们的品牌积累几乎没有任何帮助。

  就拿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案例来说,2013年沃尔沃卖了40万辆,也许给吉利带来了一点点利润,但对“吉利”品牌带来了多大的帮助?大家仍然会觉得“吉利”是个廉价的、俗气的、低端轿车。

  前段时间,我朋友买了一辆沃尔沃越野车,我问他:你选择沃尔沃是不是因为它已经是中国品牌?他说:嗨,我才不考虑这个因素呢,在我眼里它就是欧洲的车,技术是独立,员工是独立的,人家的运营也是独立的,我看好沃尔沃是因为它的安全配置和宽敞的空间。

  瞧!跟吉利有何关系?

  二、品类跟随,还是品类创新? 

  中国企业新产品开发意识很强,时不时开发一个新产品来试一试。而且,还懂得“开发一代,储存一代,上市一代”的道理。

  然而,在品牌创建的道路上,多数企业都不懂得品类创新的重要性。他们开发的产品仅仅只是新产品,而不是新品类,对一个品牌的崛起并没有太大的作用。更可怕的是,中国企业所开发的新产品多数属于“跟随型”开发,市场上什么产品流行,就跟着开发一个相似的产品来跟进,而非真正的创新。

  我认为,中国品牌未来的发展,再也不能走跟随路线,一定要进行品类创新,成为新品类的引领者和领导者。

  不过,话又说回来,品类创新是有难度的,不是想创新就能创新的。

柯达曾经是世界一流的胶卷公司,但由于在品类创新上没有成功,最后随着胶卷市场的没落而没落。

  我们的比亚迪,在“电动汽车”的尝试上苦苦挣扎,最后还是没能忍住经营的压力而转型做传统轿车。

  还有,我们的西贝,本来是在“西北菜”这个品类上可以创建一个强大的品牌,但还是由于经营压力而改回到原来的“莜面村”。

  这些品牌的不成功或妥协,让我感到很沮丧,但这恰恰说明:品类创新确实没有那么容易。

  那么,一个新品类怎样才能成功?笔者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

  1、要基于自己的优势资源。

  这个资源是一个相对广义的概念。也就是说,除了你现有资源以外,还可以包括你可获得的资源。

  因为,这个时代早就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而是“联盟制胜”的时代、“众筹众包”的时代,我们不能只看到自己家门口的一亩三分地,认为我们的资源只有这么多。

  一个好的新品类,必须要基于企业可获得的优势资源,所开发出来的产品必须在后台的资源支持上有足够的保障,而且在市场上要有强大的竞争力。

  比亚迪开创电动汽车,表现平平的核心原因可能出在后台资源的支撑以及竞争力上。如果,它的电动汽车在动力上能够超过传统汽车,而且能够解决长途行驶中的充电问题,也许市场前景会呈现另外一番景象。

现在,大家热火朝天地议论“特斯拉”,认为它是本世纪最具创新精神的汽车。同样都是电动汽车,为什么“特斯拉”能够轰动全球,而我们的比亚迪却被迫转型?

  归根结底,资源没有整合到位。

  2、要锁定市场上的老品类为对手。

  导致一个新品类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不过,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你所开发的新品类没有竞争对手。

  人们常说,没有对手是竞争的最高境界。然而,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没有对手,你很有可能就没有市场。

  有一家牙膏品牌开发一个叫“养胃”牙膏,结果没有成功。问题出在哪里?很显然,它的这个产品虽然是一个新品类,但没有锁定市场上的某一个老品类,解决了一个市场上根本不存在的问题。

  相比之下,德青源包装鸡蛋一上市就引起了轰动,在短短的一年之内占领北京鸡蛋市场70%的份额。这又意味着什么?仍然很显然,它锁定的是散鸡蛋市场,打掉的是市场上已有的老品类。

  因此,笔者建议,一个新品类要想成功,就必须牢牢锁定市场上已有的一个老品类,并用新的价值和新的技术把这个老品类打得落花流水。

  3、要懂得坚持到底。

  一个新品类失败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企业遇到推广上的问题和困难时,首先怀疑这个品类的前景,而不怀疑自己的推广能力,从而一个好端端的新品类胎死腹中。

  我认为,西贝所开创的“西北菜”是一个很好的新品类,它完全可以与中国八大菜系平起平坐,占领一席之地。然而,正因为西贝在市场推广的环节中没有坚持,更没有优化和提炼,这个新品类却毁在他们手里。

  大家都知道蒙牛的“特仑苏”,认为“特仑苏”是中国乳品行业最成功的新品类。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当“特仑苏”刚刚上市的时候,连续10个月几乎没有销量,到了被一些大型卖场清场的地步。但是,牛根生对此品类充满信心,下达死命令,就算赔着钱也要把“特仑苏”做起来。通过他们的坚持,到第三年的春节(应该是2007年),“特仑苏”的销量突然猛增,创造了一年销售17个亿的奇迹。

  这就是坚持的力量。

三、广告起步,还是公关起步? 

  中国品牌遇到的第三个十字路口应该是品牌传播策略:到底广告起步,还是公关起步?

  很多企业都会认为,一个新品牌必须在大媒体上狂打广告才能做大。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因为,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消费者心智发生了变化,沟通渠道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人类社会普遍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上世纪90年代的那种狂轰滥炸式的推广方式已经不起作用了。

在“大品牌”时代,消费者的心智是成熟的,不会被简单的广告信息左右,他们选择或接受一个新品类,必须要找到一个自己值得信赖的理由和兴趣才行。对这一点,传统的广告行为已经无法满足。

  因为,广告是一种推销行为,它代表着企业的声音,所以缺乏信任感。然而,“大品牌”时代的消费者需要的恰恰是信任感。

  相比之下,公关活动比广告行为更具信任感。因为,公关活动所传播的信息一般都是第三方机构传播的,它不直接代表企业的声音;另外,公关活动的理念是“利他主义”,与广告的“自我推销”有着本质的区别。

因此,笔者建议,一个新品类在品牌传播层面,一定要善于利用公关活动,通过公关的力量和新闻的力量起步,而不是用广告起步。

  目前,在移动互联网市场上,“小米”非常火爆,在短短的三年之内创造了年销售额突破300亿的奇迹。然而,在这三年里,我们在传统的电视媒体上很少看到小米的广告,更没有看到它狂轰滥炸的行为。

  那么,小米是怎么传播品牌的呢?

  不难发现,它的品牌就是通过公关活动来传播的。雷军是一位出色的公关高手,他把小米定位为“互联网企业”,并把格力定位为“传统企业”,同时通过媒体与董明珠下赌注,在未来5年之内要超过格力。这一消息一发布就引起了媒体的轰动,一夜之间,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在谈论他们的赌注,评论小米的商业模式和成功经验。

  这是一个很好的公关活动,不仅获取了巨大的传播效应,而且还提升了小米的品牌形象,通过这项活动,小米几乎在一夜之间把自己的地位与赫赫有名的格力拉平了。

  小米的未来何去何从,现在还很难说,但是在广大消费者的心目中,小米已经成为最成功的本土品牌,在关注度上超过了华为和联想。

  四、自建渠道,还是共享渠道? 

  刚说完小米,再说说格力。

  格力,之前是一家乐于自建渠道的企业,董明珠曾经还扬言:不进国美,格力照卖不误。

  由此,截止到2008年,格力在全国组建了27个销售分公司,7000余家专卖店,可谓自建渠道模式的典型代表。

  然而,2008年以来格力接连发生“潜逃门”事件,自建渠道在推广格力空调虽然立下汗马功劳,同时也给格力带来了不少麻烦。

  那么,在品牌创建的道路上,到底采用自建渠道,还是采用共享渠道?笔者的建议非常简单:我们不用再重新发明轮胎。

  未来的世界一定是专业化的世界,我们只是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做好自己的产品即可,剩下的事情应该用联盟的方式、外包的方式移交给那些更加专业的机构去做。

  销售渠道就是一种独立的业态,国美、苏宁、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家乐福、沃尔玛等专门做渠道的公司,无论在行业经验、商业模式,http://www.aihuau.com/还是在运营成本上,都比制造企业“自建渠道”更专业、更占优势。他们已经把渠道做得这么专业了,我们的制造企业也就不需要自建渠道,直接共享他们的渠道就可以了。

  这就是我所说的“不用再重新发明轮胎”的概念。这个世界上,已经有人发明了轮胎,而且做得很好,我们直接用就是了。

  五、品牌延伸,还是品牌聚焦? 

  中国品牌第五个十字路口就是延伸与聚焦的抉择。在这一点,可以说中国企业,甚至市场营销界的专业人士都颇具分歧。

  因为,在品牌延伸的道路上,确实不少企业尝到过甜头,感觉上品牌延伸可以吸引原有品牌忠诚顾客,使延伸产品迅速进入市场,有利于企业规模扩大和经营风险的分散、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

  更要命的是,我们中国企业学习的榜样“海尔”就是一个品牌延伸的榜样,很多中小企业都会认为:海尔可以,我们为什么不可以?!

  然而,遗憾的是海尔的品牌延伸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海尔的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心目中,海尔的定位变得越来越模糊,海尔到底能代表什么,现在没有多少人能够说清楚,甚至海尔人他们自己都说不清楚。

  那么,海尔的命运将来会怎样?大家看看今天的日本企业就会知道。现在的消费者,谁还愿意选择“无所不能”的松下、“无所不能”的三菱或“无所不能”的东芝呢?日本品牌正在面临集体没落!

  前些日子,海尔的“砍掉中层”的断臂前行,其实说明了一些问题:日子不好过了。不过我认为,海尔的核心问题不在于“组织体系”,而在于“品牌战略”。

  因此,在中国品牌未来发展的道路上,笔者强烈建议,我们的企业家一定要走向品牌聚焦的路线,一定要放弃“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品牌延伸思路,就算有能力多元化发展,也要启动新品牌来进入市场,不要有任何侥幸心理。

  十字路口在眼前,认清方向是关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6487.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品牌营销 “中国好品牌”的病毒营销

     ——海尔空调“世界名牌”的创意传播案  “中国好声音”常有,“中国好品牌”却不常有,海尔,作为为数不多的“中国创造”,海尔凭借在全球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在2013年荣获了总部设在英国伦敦的“世界影响力组织”授予的

中国品牌如何走向世界 世界需要什么样的中国品牌

     21世纪属于中国,这已经成为全球共识,而中国品牌能否借此机会强大起来,则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更讨巧的策略。  忘记品牌,回归品类  对于中国品牌如何国际化的问题,我的建议是:忘掉品牌,首先以品类来思考。换句话来说,首先决定的应

猎杀中国品牌的战略 中国品牌战略要清晰

     实际上,早在工信部中国企业品牌研究中心进行品牌区分的时候,就做出了中国品牌的指数分析。当时,取名字的时候特别困惑,到底是叫自主品牌还是叫本土品牌?现今,文件终于有了标准答案,叫中国品牌。这个称呼应该说是对整个中国品牌汽

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发达国家眼中的中国品牌

     统计资料表明,中国品牌在多个产品类别上都已经成功打入了各个发展中国家及新兴经济体市场。然而,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关键在于能否成功地吸引全球富裕市场的消费者,包括北美、欧洲发达地区及大洋洲经济体的消费者。如果不能赢

中国是发达国家吗 发达国家眼中的中国品牌

     统计资料表明,中国品牌在多个产品类别上都已经成功打入了各个发展中国家及新兴经济体市场。然而,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关键在于能否成功地吸引全球富裕市场的消费者,包括北美、欧洲发达地区及大洋洲经济体的消费者。如果不能赢

声明:《十字路口的中国经济 中国品牌的十字路口》为网友曼珠沙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