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业:品牌的困惑
提起世界顶级的服装品牌,可以让人有许多联想。在世纪初的今天,还能同时得到一家三代:祖母、母亲、孙女同时钟爱的,那么来自法国浪漫之都的GabrielleChanel(夏奈尔)当之无愧的会荣获这个称号; 带有浓烈英伦色彩的Burberry除了蕴含的古典传统之美,更能散发出现代的摩登炙热;而清新渊长的东方之风Kenzo则带来了日本岛国的气息。 然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世界上每三个人所穿的衣服,就有一件来自于她,却面临着世界级品牌缺失的尴尬。大多数的服装企业,都把“打造国际一流品牌”作为标语,然而很多年过去了,中国却依然没有诞生出“国际一线” 。 尴尬的现象,往往让人想去探个究竟。中国的品牌建设,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多年来许多服装界的人士得出了各种不同的结论:文化的积淀,销售的弊端以及渠道的不畅……但如果我们将目光投放到一个更加宏观的角度上,去追寻服装发展的历史时,也许会用一个更加冷静的态度去思考中国服装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2009:风尖浪头上的皮尔卡丹收购案 据法新社6月29号报道,法国皮尔-卡丹称将以2亿欧元的价格出售其成衣及饰品的中国生产许可证。报道一出,便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至今为止,尽管该事件的真实性依然扑朔迷离,但是社会上褒贬不一的评论与看法却耐人寻味:中国服装协会秘书长王茁在新浪尚品上发表言论表示此举是产业趋于成熟的标志;设计师协会副主席吴海燕表示重金收购欠妥,同样的投入不如收购中国很多设计师的品牌;而著名服装设计师祁刚则表示中国版的皮尔卡丹和法国版的可能有落差。褒贬不一的言论恰恰体现出如今服装品牌建设的种种疑惑:无论收购也好,自主培育也好;成熟也好不成熟也好,我们究竟该以一个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我国服装业发展的现状呢? 实际上,近年来国外品牌被中国企业收购的不在少数。皮尔卡丹品牌收购案之所以在社会上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的品牌创始人皮尔卡丹在1979年的那次中国之旅中在中国服装历史上引起的地震式的震动。历史有时是出人意料的相似,我们不妨通过一张老照片去追忆那次历史上中国服装界的震动。借此来沿线追寻中国服装品牌建设的答案。
一张老照片 时光倒退到1979年,在一张黑白照片中,一个穿着风衣围着围巾的外国男子在街上迎面走来,与周围人群样式一致而色彩单调的衣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方不远处,一个穿着暗色棉袄的老人好奇的回头一望——这一瞬间永远的被记录在中国服装的发展史上。照片里的这条街是北京的长安街,照片中的这个外国男子则是法国设计师皮尔卡丹。 那一年,皮尔卡丹率领12名法国姑娘在北京民族文化宫进行了一场时装表演,国人第一次感受到国际时装的魔力,虽然这场秀仅限于中国外贸界与服装界的官员和技术人员参加,但它让国人第一次知道了外面世界的精彩。但当时,文化大革命刚刚退去。由于文革的影响,人们曾经将服饰与阶级性划上等号,几亿中国人的衣柜中,绿、蓝、黑、灰等几种颜色的衣服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在当时,有西方人甚至用带有嘲讽的口气将穿着不分男女老少的中国人形容为“蚂蚁”。 61岁的李奶奶是这样形容那时的情形的:“那时候我们基本都只能穿蓝色的工装服,基本不可能见到花布,家里都是有几件衣服穿几件,根本想不到还要去挑选,不像现在有那么多的品牌商标,现在的孩子根本想不到那时候的状况。”李奶奶住在朝阳区,那个年代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实,文革对中国服装业造成的影响,不止影响了一代人的生活,它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对中国服装业的冲击力,是不言而喻的。可想而知,在当时的环境下,百姓对服装的需求很多依然仅仅是停留在“温饱”的阶段,对服装的样式质量等等会形成差异化的要素需求很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大纺织厂棉花厂也只是以第一厂,第二厂来命名。对于老百姓来说,第一与第二的差距仅仅是表现在称号不同的方面上,对于品牌建设来说,无异于是无源之水,市场的需求缺乏差异化,商家又何来的品牌竞争呢? 服装界是中国服装协会名下的一本行业分析杂志,它的编辑季先生是这样看待90年代以前的服装品牌建设及其影响的:“我们国家的服装业品牌建设,实际上是受到时间制约的。国外一个世界一流的品牌建设,要花费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但是中国的服装建设精确的说是从90年代才开始的。之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文革时期的影响,使企业并不需要在品牌建设上过多的投入。时间因素,实际上是我国缺乏国际一线品牌的一个原因。我国的服装品牌建设不管完善与否,实际上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 90年代卖“商标”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直到90年代中后期为止,大多数服装企业实际上都不具有现代品牌所必须的条件,品牌意识仅仅是处于简单的“卖商标”的阶段。大多数的企业并未真正将品牌的真谛传递给消费者。因此我们不禁要问:品牌的真谛究竟是什么?一个宁波领导的故事恰好可以诠释它的内涵:他的厂子里有一座西门子公司在100年前承建的一座桥,100年后收到西门子公司的来信,问桥上一个钢梁已经到期,是否需要更换。领导的故事很简单,却直观的向我们展现的品牌的内涵:品牌是一种长期的维护,也是一个企业的产品、渠道、服务等各方面留给消费者的综合印象。它把产品铺到消费者的心里,打动消费者;又将产品铺到消费者的面前,即撬动渠道和终端。 然而,很多服装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也正在于此。 季编辑告诉我们:“目前中国的服装业90%都是民营企业,由于发展的时间短,并且企业规模大小不一。小企业资金少,很难有足够的资金去保障一个品牌长期的大范围的维护。一些短期行为比如贴牌赚取利润,也只是一个阶段局部的特点,既然存在了,必定代表一定群体的利益,并不能代表所有的服装企业,实际上应该说这是一个国家服装业发展必然要面对的问题。” 中国品牌:困惑中的成长 面对中国国际一线品牌的缺失,我们会感到沉痛,尤其是当与庞大的制造与出口量形成鲜明对比时,更加感到一种无力的悲哀。然而,我们可以从历史的发展以及季编辑的话中体会出:任何一个品牌的创建,都是需要时间与经验的沉淀的,虽然当前我国服装业无论从产品设计或者是销售渠道或者价格上都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但是这些都将成为我国服装业通向成功的奠基石,历史对待任何事物都是公平的。在扑朔迷离的皮尔卡丹收购案中,我们看到了许多人对于服装行业的问题的深思与评价,但是,我们也应充分相信市场自身的发展力量与自我调节力量的存在,中国的品牌成长,像一个处在叛逆期的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与迷茫,但是在经过蜕变的阵痛之后学会的却是经验。在结尾处,我们相信季先生在采访结束时的一段话:“相信中国的服装业在未来的几十年中,一定会从中诞生出国际一流的名牌产品。”
更多阅读
特劳特中国公司枣品牌的定位盲点 特劳特定位培训
特劳特中国公司“好想你”枣品牌的定位盲点 作者:吴春芳在去年,(好像是)北京的一家广播电台邀请我跟“好想你”董事长共同探讨“好想你”枣品牌的问题(我写了一篇《特劳特中国公司好想你枣品牌的定位盲点》文章)。我用专业的定位角度分
2012奥运:品牌的羽衣霓裳曲
奥运会不仅是运动员的最大舞台,也是各大品牌进行营销传播的优质平台。以2012年伦敦奥运会以及相关媒体为载体,各个品牌展开了精彩程度堪比体育赛事的营销传播活动。这当中,以下几个品牌的整体表现上佳。 耐克:从明星到大众
新型智慧城市 解读 中国智慧解读品牌的理象数
西方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的过剩使得品牌理论获得长足发展。然而资本的不断逐利会带来毁灭,正如金融资本遇到金融危机一样,主导品牌的实业资本也会遇到不可避免的危机。当今的中国品牌,大部分是以西方品牌营销理论构建的,还有更多企业正
王者角逐:中国白电品牌的主导力量
一个健康的产业,必然有一个利于价值回归的产业竞争格局。时至今日,白电品牌的盈利能力之所以能够远远超出于黑电品牌(见上市白电品牌和上市黑电品牌各自公布的2010年报),关键就在于白电品牌的竞争格局基本稳定,同时,她们内部又有着十
专栏:品牌的健康演进
专栏:品牌的健康演进文/严纯婷在理想的状态下,一以贯之的品牌宣称能够最大程度地帮助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牢牢占据属于自己的位置,使之具有业务产品之外的不可替代性。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或是内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