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它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创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的发展基础,但很少有人知道,它还是一部蕴含许多管理理念的管理宝典。
《黄帝内经》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哲学思想就是“治未病”。《黄帝内经》中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治疗已发生的疾病,而要治疗未发生的疾病;不治理已经乱了的世道,而要治理还未混乱的世道。换句话说,假如一个人的肝脏出了问题,不要盲目地治疗肝脏,还要从其他未生病的与肝有关的脏器着手。在中医中,五行的相克相生是很重要的理论,因为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心属火,木生火。http://www.aihuau.com/所以治肝要从五行与肝有关的肾脏和心脏上着手治疗。如果把生木的水和木生的火治理好了,肝就治疗好了,这也是中国人与国外的逻辑推理思维不同的地方。国外的医学专家听了治肝应先治肾和心这个论点,肯定会一头雾水,不理解其中的道理,但是中国化的思维是整体思维,肝出现问题,必定要找出肝会出现问题的源头活水,从而达到治本的目的。
“不治已乱治未乱”的哲理其实对于企业管理非常值得借鉴,它是中国化管理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公司的管理模式出了问题,造成了管理的混乱,管理者不要盲目地、简单地去解决当前的混乱,而应该按照“不治已乱治未乱”的哲学理念去解决问题。正确的办法是要找到造成混乱的原因,还要分析混乱将会导致的后果,只要把造成混乱的根本制度梳理好,把混乱造成的结果处理好,那这个混乱就解决了。简单地说,就是把前头和后面两端解决,中间的那段麻烦也就不存在了。
企业管理最根本的做法就是找到现象的前因后果,解决好现象的起因而不是单纯地治理现象,这就是中国化管理的实质所在。
巨变的时代对企业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也越来越高。管理的本质在于如何将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掉,而《黄帝内经》的“不治已乱治未乱”的哲理带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企业管理者必须要有中国哲学的整体思维习惯,这样在管理上才能既治标又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