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经营服装店的老板都认为进货的失算和销售阶段的失误是造成库存的根本原因,因此大都努力在这两个阶段下功夫以免避免出现库存情况。其实在上货阶段(也就是把进来的货选择合适的时间摆放在店铺内销售)也有很大的学问,如果在这个阶段运用一些小小的技巧,也可以大大地减少库存情况的出现,可谓事半功倍。先来看一下马克·华菲和杰克·琼斯这两家时尚休闲男装品牌不同的上货策略吧。 波段上货 让对手折服 马克·华菲和杰克·琼斯都是时尚休闲男装品牌,经调查发现,在相同地段、相同店铺面积、相同店铺形状的条件下,往往更多的人觉得杰克·琼斯店的服装款式更多,而事实上,马克·华菲的款式其实会更多。 给顾客造成这种错觉原因在于,马克·华菲的产品通常是在墙上正面挂一排,侧面挂一牌,而杰克·琼斯则是墙面上下两排都是正挂,顾客不是专业人士,他们凭的是第一眼感觉,两排正挂充分展示了产品,反而让顾客觉得款式多。所以,即使马克·华菲的店铺有120个款,而杰克·琼斯的店铺只有45款,杰克·琼斯的产品看起来还是琳琅满目,它在视觉表达上已经赢了马克·华菲。并且,对于导购员,让他们一次记下45款产品的特性要比要他们一次记下120款产品的特性容易得多,众多周知,导购员对产品的熟悉程度将影响他们对顾客的推销。 再者,杰克·琼斯因为在第一波上货只上了45款,它后续还有很多新款。当45款卖断了30款的时候,杰克·琼斯还能补上第二波30款新款,而在同样时间段里因为马克·华菲的款式陈列了很多,所以它可能只卖断10款。这个时候,杰克·琼斯的整个门店看起来就有很多新品,导购员会觉得很有动力,顾客也会不断的再来看新品,而马克·华菲只能把款式越卖越少。这时杰克·琼斯又赢了马克·华菲。 波段上货新鲜感不断 所谓波段上货,是指店铺在上新品的时候不是一次性把一季所有新品摆上,而是根据产品的特性分几次上货,从而使营业额出现若干个高峰,例如秋装可按初秋、中秋、深秋分三次上货。 一般的店铺都会在季初的时候把所有的新货一次性摆出店铺,但是这样上货,往往头一两周产品很好卖,越到后面营业额就越低,导购员纷纷抱怨好卖的货都已经卖完了,剩下的都是不好卖的货,难以调动导购员的积极性。而且这样上货容易带来单品视觉表达的空间不够、导购员难以一下记住这么多产品特性等问题。 而如果是分波段上货,则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带来营业额总量的增加。所以,店长、店老板在上货的时候要注意有没有波段的安排,通过与厂家商品企划部的沟通,合理安排上货时间、顺序和数量,从而使货品的库存得以减少。 量大的款式提前上货
![服装店库存怎么处理 解决服装店库存之痛 事半功倍的上货技巧](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2120673813220.jpeg)
秋冬装的上货时间,很多卖场都会选择在8月15日那天。如果走在前面,一定要提前6-8天挂上橱窗,提前给消费者留下印象,也可吸引一些时尚的消费者。 但是提前上货不能一下子拿出所有的款,只能拿出量最大的20款。库存最大的款往往就是当初认为最好卖的爆款。所以要提前把这些款放到消费者的眼前,观察消费者的反应。在展示的时间里,要落实好顾货率、触货率、询问率和试穿率等指标。如果这四项指标(顾货率、触货率、询问率和试穿率)都非常高,就要赶紧查一下订货量够不够,如果这几项指标都很低,就要赶紧做促销方案了。 服装陈列上的学问 很多人往往以货品的搭配如何来衡量陈列水平的高低,事实上,他们忽略了库存的重要性。如果把好卖的但是已经断货断码的款式陈列在视觉的A点(顾客进入店铺后首选映入眼帘的地方,也就是平常说的最醒目的地方)上,只是浪费店铺的空间,增加了库存。比较好的方式是数字化陈列,通过报表分析、货品分析等一系列数据来科学分析货品应该如何陈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