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泛日式文化的复兴之路

华升服装有限公司位于江苏太仓市,周边遍布诸多世界500强的知名企业,其中不乏耐克、西门子、和路雪等十余家国际性知名企业。或许是“邻居们”高贵血统的传染,华升服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升服装)自建厂至今,虽只有短短数年,却在日本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通过高薪聘请日本高级服装设计师在中国本土生产适合日本女性穿着的服装,并将其命名为Bronde girl(品牌名称)。 华升服装通过一系列的海外调研,在将日本女性在服装色彩、款式、风格等偏好进行研究后,推出了季节性系列服装,由于产品质量好、价格适中销量一路攀升,并吸引了《MINA》《RAY》等日本知名杂志开的主动关注。经过几年时间的市场洗礼,最终修成正果,广受日本女性好评,成为日本女性认知度最高的品牌之一。 整理资料的过程中,记者曾有过这样一个疑问,华升服装既然通过外贸销售在日本市场取得如此成就,为何不就此根植日本,彻底打造一个完善的日本服装品牌?带着这个疑问,记者采访了该厂总经理郭雪华。郭雪华则仅用一段话就解开了记者的疑问。 “很简单,我是中国人。我们的产品的确在日本取得了成功,但我们未来的市场是中国,我们希望在未来的五年内,彻底掌握日本、欧美等国家对服装流行趋势这个概念的理解,并将这种理解带入中国,为中国人服务。因为我们的上帝不是日本人,而是中国人”。 郭雪华同时还指出,中国的服装批发行业较为混乱,贴牌、仿造现象极其严重,企业建立初期,需要资金运转,中国的市场不利于本土企业的健康成长,建设批发业的品牌之路更是遥遥无期,从资金层面和运作周期考虑,选择日本作为拓荒市场,并不是崇洋媚外。另一个层面,日本服装业秩序相比中国市场要有序很多,华升服装不是“中国的李宁” ,也不会做“世界的耐克”,华升服装只是希望成为一个可以立足于本土的中国服装批发企业。并且再三强调,是一家规范的,对经销商管理有序,对消费者负责的中国本土服装批发企业。 记者至此方才了解,拒绝日本成功的模式引入中国市场,是因为华升服装希望寻找到中国服装批发业与日本、欧美等服装业发达国家的实际差距,并通过自身的努力,最大化缩短这个差距,真正致力于该行业健康发展的企业使命所推动其前进的。 厚积薄发,成就今日订单王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些数据。 2008年奥运期间,华升服装制定了拓展中国市场的计划,截至到年末,完成市场调研工作,全年花费了几十万的调研费用,销售业绩为零。是不折不扣的行业流浪者。 2008年1月至12月,华升服装可谓马不停蹄的开始了他们营销渠道的建设工作,一线城市、大型商场、网络店铺……纷纷展开了华升服装Bronde girl品牌的强势推广。全年实现了650万营业利润的销售额。 2009年10月,华升服装已完成了营业额已达860万。阿里巴巴在官方网站的公正数据表明,该企业的中国化路线取得了初步成果,在电子商务平台首次取得了零的突破。第一次登陆榜单,取得了第19名的成绩。 成绩的背后,是汗水的付出。企业中国市场负责人张方方在开始筹划中国市场宏图之际就清楚的认识到,中国市场地大物博,要想真正的树立自身品牌,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况且中国各线城市贫富差距相对较大,对于经销商管理、进货、回款都需要大量的精力一一协调,故制定了三步走计划。 由于三步走计划是该企业的内部机密,所以记者在此仅能一带而过。所谓的三步走,就是分渠道建设、经营管理、品牌建设三个阶段。需要说明的是,品牌建设列于三步走之末,并非是最后塑造,三个阶段相辅相成,互相穿插,只是各阶段侧重不同而已。 由此推测,从当前市场华升服装产品铺货方法来看,当属“宽进严出”阶段。也就是说,现在华升服装对于广大服装经销商而言,是优惠政策实施期,经销商基本可无条件加盟,而且加盟之后享受若干优厚待遇。当半年之后,华升服装完善了渠道的建设后,游戏规则将正式出台,该规则对于所有经销商而言无疑是大浪淘沙,只有优秀的,真正懂得经营与管理的少数可以生存下来,届时的形式应该是实体专卖店、最具诚信的网店为主。而该阶段一点问鼎,则企业方面大规模的品牌推广工作立即展开,以提升品牌形象、新产品价格及经销商的利润空间。 阿里巴巴小额批发交易平台推广主管易新宇指出,华升服装登上09年10月的“订单王”当属自身的努力。该企业通过稳定的市场基础,全新的拓展疆土,完善的渠道拓展计划,合理的定价体系,准确的目标人群,消费者消费习惯研究,先进的后备支持,良好的售后服务(24小时CALL CENTET),合理的经销商加盟体系以及提供稳定、安全的供货源而获得阿里巴巴的认可,导致淘宝经销商的青睐。 万丈高楼平地起 巴菲特有一句经典名言: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在全世界人投身到炒股热潮时,他在冷眼旁观,而他的多次大手笔是在股市陷入低谷,投资者失去信心时的之举。马化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曾说,“这个时候如果过分谨慎、丧失机会的话,对未来长远发展是不利的。当然可能会对利润等等有影响,这要看企业自身的情况和是不是立足于长远的心态。”的确,关键之处是企业的眼光和远见。 经济有繁荣就必然会有萧条,过热势必会导致迅速降温,在“速冻年代”,只有懂得生存之道的企业才能真正的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充分整合自身的资源,把握商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