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的特有现象 互联网时代的“双不缺”和“双缺”现象



 最近有三天里,和一些企业家交流时,邵珠富多次提到互联网时代“双缺”和“双不缺”现象:9月14日,和做“冬虫夏草”的徐凤总交流时,邵珠富表达了“互联网时代,啥都不缺”的理念,冬虫夏草是稀罕物,但到网上一查,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都有,因为互联网把“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巷子”推倒了,通过一个小小显示屏你甚至都可以看到全世界的“冬虫夏草”,从这个角度讲,产品并不稀缺;9月15日,与“天下第一泉”景区吕杰主任交流时,邵珠富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互联网时代最不缺的是“信息”,我们每天都要接受海量信息,所以互联网时代的传播并非一传了事一传就灵的,对更多景区而言应该传递的是有价值、有意义、有吸引力的信息,此观点得到吕主任高度共鸣;9月16日中午,与做艺术品的刘俊言和做红木的孔繁更两位董事长交流,邵珠富发表了“互联网时代最不缺的就是‘产品’和‘信息’”的观点,引发三人大讨论,并产生了积极共鸣。

邵珠富看所说的互联网时代的“两不缺”就是指不缺产品、不缺信息,这是由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特点决定的,因为在我们这个时代,http://www.aihuau.com/我们可以轻松找到某类我们需要的产品,我们每天要接触到海量信息。今天早上在大洋彼岸捕到世界上最“巨无霸”的鲍鱼,我们很快就可以通过互联网获悉此信息,甚至,只要舍得花钱,你将此据为己有也不是问题;如果,你约邵珠富明天中午在济南共同品尝此鲍鱼,邵珠富也一定不会感到太诧异。

但互联网时代“不缺产品”和“不缺信息”只是表面现象,往深里看,你会发现,其实我们是非常“缺产品”和“缺信息”的,只不过我们缺的是“有特点的产品”和“有吸引力的信息”,这需要你有较深的思维深度。在邵氏策划看来,思维深度才是魔鬼,思维深一寸,“泥土”变“黄金”,回报变百倍。这方面,邵氏策划的两个观点是:

一、我们这个时代不缺产品,但缺少“有特点的产品”

邵珠富在不同场合均说过这样的话:我们去饭店吃饭,不是为了“吃饱”和“吃好”而来的,因为这个时代,能让我们“吃饱吃好”的饭店实在太多太多了,随便在济南一条街上,找到能满足这两个条件的饭店比比皆是,但为何仍有饭店会生意惨淡?只有一个理由,他们没有学习和参透邵氏营销中与时俱进的理论,因为邵氏观点认为,只有“尖叫”和“拍照”才是产品营销的成功之道。“哇,好漂亮啊!”“哇,太好吃了!”“哇,我一定要拍下来传到网上与朋友们分享。”这样的感觉是否似曾相识?你是不是经常会成为这种场合的“主角”?古今中外,恐怕再牛B的大师之营销理论也不会提到“尖叫”和“拍照”这样的字眼,也只有邵氏营销能提到,因为它们压根就没想到,移动互联和手机拍照是如此地简单和方便,如果你还在抱着传统、经典等“残”而留守着那美丽的“缺”的话,那邵珠富对你唯一的忠告就是“兄弟,你太out了,学学邵氏营销吧?!”

二、我们这个时代不缺信息,只缺少“有吸引力的信息”

 新媒体时代的特有现象 互联网时代的“双不缺”和“双缺”现象
邵珠富此前在国内不同城市、曾在韩德等国家、曾在给美国20位市长讲课时,均提到这样的观点:哪怕在中国最偏僻的小山沟,只要一上互联网,理论上来讲,让全世界知道你的产品都不是问题,所以像积米峪马总在济南最偏僻的小山村金刚纂里发生的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瞬间让全世界知道,只靠一个能上网的手机就可解决这个问题。既然信息传播如此简单,但为何众多商品还知名度太低、销售业绩不佳呢?只有一个理由,他们没为消费者提供“有吸引力的”“非常需要的”信息。

倘若你传递的信息让他们“视而不见”“熟视无睹”,又怎会有好的传播效果呢?2012年9月5日,邵珠富一篇名不见经传的文章《于文红,你不是人》短短几天时间,点击和转载率就高达10万人次之多,不断有朋友打来电话诉说此文之“巧”之“妙”,原因就在于,邵珠富用反传统的“明贬实褒”的方式,将大美女、大企业家、大善人的于文红和她的美丽、她成功的事业、她的理念和观点传扬了出去,而且是以一种别开生面的方式。倘若只用正面的、传统的、司空见惯的形式来传递,一定不会有这样的效果,也不需要邵氏营销来进行,他们要的就是“不一样”、要的就是“一鸣惊人”,而邵氏营销能提供的和能帮到你的,就是这种“不一样”、这种“一鸣惊人”。所以,互联网时代,消费者压根就不缺信息,他们只是对有吸引力的信息感兴趣。

倘若你不能将你的产品包装打造出“尖叫”和“拍照”的效果,倘若你不能传递出《于文红,你不是人》这样有吸引力的信息,哪怕你有再好的产品、你传递信息的声音再大,又有何用?把你的产品打造出“尖叫”和“拍照”的效果,使你的信息让人们过目不忘,这正是邵氏营销所擅长的,“尖叫”和“拍照”的理论也是邵珠富提出和打造的,用自己擅长的招数来帮助你成功,正是我们能够和擅长做到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6880.html

更多阅读

关于广播与新媒体融合的几点思考 新媒体融合发展

关于广播与新媒体融合的几点思考赛立信媒介研究 黄学平随着数字化、移动互联技术的不断发展,以APP、微信等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迅速崛起,并且不断发展壮大,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2013年年底,工信部将发放4G网 络牌照,预示着移动

新媒体时代的特有现象 互联网时代的“双不缺”和“双缺”现象

 最近有三天里,和一些企业家交流时,邵珠富多次提到互联网时代“双缺”和“双不缺”现象:9月14日,和做“冬虫夏草”的徐凤总交流时,邵珠富表达了“互联网时代,啥都不缺”的理念,冬虫夏草是稀罕物,但到网上一查,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都有,因为互

新媒体时代危机公关 网络时代下的危机公关

中国13亿人口中有6亿以上互联网用户,且互联网用户处于精英阶层,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更是社会消费群体的主体,所以网络在企业中的影响力已居于各大媒体首位。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企业的管理工作,对外的公关宣传,都有明显向网络媒体倾斜的趋

今日美国转型新媒体 新媒体时代,广播转型的术与道

     近两年,广播在经历了一段快速发展之后似乎放缓了增长的步伐,在各种新媒体如日中天的发展之下,广播人开始思考数字化转型之路,思考在新媒体强势发展的今天,广播该如何寻找突围之道,而看似对广播构成威胁的新媒体,实际上却是广播发

康庄大道的近义词 还没有找到新媒体时代的康庄大道

     对媒体人而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传统媒体得以生存、发展、壮大的商业模式已经被颠覆,一些优秀的媒体人开始离开自己钟爱的传统媒体,投入新媒体试验的洪流。  作为一家新生媒体,虎嗅网在短短一年的时间

声明:《新媒体时代的特有现象 互联网时代的“双不缺”和“双缺”现象》为网友伪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