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精神批判系列五:企业精神与员工认同



前不久,为一家省级国企讲课,助理在会场做培训前的“破冰”活动,笔者在门外等着上场。一位女员工,端着脸盆从办公室出来,经过会场时,正好,会议室后边一扇门是开着的,就见这个员工,抬起一只脚,咣当一声,就把门给重重关上了。惊得笔者一脸愕然。

  员工用脚关门说明什么问题?笔者陷入深思,如果是在自己家里,她会这么做吗?我们只能说,这位员工,绝对没有视公司为家,体现主人翁的精神了,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有的企业精神“高大上”,脱离员工太远。北京一家公司网站有关企业文化是这么写的:“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当然,这样的企业文化,也没错,关键是,在企业层面,它与员工有直接的关系吗?

  某一家企业文化墙上用大大的字写着“责任”,强调担当,可笔者给这家企业讲了十余天课程,却连只要一使用就一直发出滋滋杂音的音响,反映了之后,都没有人去修,投影仪也无人去开关,只有让助理来去做,这种挂在墙上的企业文化,到底是谁的文化?可以保证,它不是员工文化,应该说是一种高层文化。

  企业精神要想发挥它的威力,首先要看它是否建立在员工认同基础之上。要想获得员工认同,应该有两种途径:

  一是企业自上而下自然而然形成的企业文化或精神。比如,领导、管理者自身的带领带动作用,形成的企业文化,如敬业、勤奋、认真、务实等等。

  二是后天与员工一起形成的企业文化。比如,先前没有成文的企业文化,将多年积累的文化雏形系统化,在这个过程当中,充分吸收优秀员工行为与意见,最终形成大家共同认可的企业精神或文化。

  但很多企业的精神或文化,却是领导人意志的体现,虽然,有高度,也有前瞻性,但却脱离实际,让员工遥不可及,更不用说执行。

 中国企业精神批判系列五:企业精神与员工认同

  实际上,企业精神是需要从低到高的,一个员工连生存问题都没有解决,连明天能不能还在这家企业待下去,工资和福利能不能顺利兑现,http://www.aihuau.com/都心里没底,你能跟他谈企业精神吗?只有满足员工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再通过提供有充分竞争力的平台和激励手段,企业精神才能慢慢融入其血液,落实到每天的行为当中去。

  企业精神,最初应该强调个人的修为,比如,付出、实干、感恩等等,鼓励大家齐心协力,把企业做强做大,然后,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可以过渡到担当、奉献、爱国等等,企业精神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需要讲究过程与阶段。

  企业精神,还需要企业、高层与员工彼此信任与互动。一个等级森严的企业,是没有共同的企业精神可言的,因为大家都在自己的“等级”做事,互不渗透,一个缺乏信赖的企业,也是难以做到员工认同的。

  有时遇到一些企业在酒店举办年度会议,或订货会议,却让酒店服务员将房间内的所有食品、饮料等统统撤下,这种“防贼”般的做法,意味着什么?一个连自己的员工都信不过的企业,员工会全身心投入吗?员工会在企业里找到家的感觉吗?  

  企业精神或文化,不是空口号,而是企业上下的共同认同。企业只有真正地把员工当人看,倾听员工心声,关心员工疾苦,与员工一道共同打造企业精神,企业才能拥有真正属于自身的精神,才能真正“接地气”,才能融入到员工的心智与行为当中,才能产生生产力,而共同创造与分享企业成长成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7015.html

更多阅读

中国企业精神批判系列五:企业精神与员工认同

前不久,为一家省级国企讲课,助理在会场做培训前的“破冰”活动,笔者在门外等着上场。一位女员工,端着脸盆从办公室出来,经过会场时,正好,会议室后边一扇门是开着的,就见这个员工,抬起一只脚,咣当一声,就把门给重重关上了。惊得笔者一脸愕然。

中国企业精神批判系列四:我们需要一种什么样的企业精神?

泱泱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世界瞩目。未来,中华文化将在很大程度上引领世界文化,作为中国企业精神,笔者认为,也应该以中华文化的精粹——儒家文化为基础,来构建自己的企业核心精神。   儒家文化强调: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这不仅是个

企业发展与员工的关系 企业规范化管理之员工关系

——企业关心员工,员工回报企业 说到员工关系,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劳资关系,进而是伙伴关系及其他。企业如何对待员工关系,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劳资观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有人形象地比喻:你拿员工当牛看,员工偏要

中国式管理批判系列三:“新五四”与中国式管理的终结

 在由现代管理迈向后现代管理的世界管理革命浪潮中,管理的大同必定是主流。我们并非否认管理的地方特色,但中国特色不能等同于“中国式管理”。   厘清中国式管理问题对中国管理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式管理理论的出现,根本原

中国式管理批判系列二:一个大国的迷茫

 中国管理目前面临的最大困境,不是ERP,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精神价值的重建。这是我们全民族的历史使命,而不仅仅是管理学家的任务。   迷茫的中国与迷茫的管理   中国式管理之所以会非理性地高扬民族主义,反映了当今中国人精

声明:《中国企业精神批判系列五:企业精神与员工认同》为网友时光挺欠揍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