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乃馨开启淮安纺织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 政府牵头校企合作培养纺织技能人才 3月19日,淮安市华丰职业技术学校热闹非凡,40多家毛巾针纺织企业主汇集于此,参加“华丰康乃馨纺织技能培训中心”开班典礼。 毛巾针纺织是淮安市楚州区传统产业,全区拥有大小毛巾针纺织企业3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近60家,从业人员超过3万人。近几年,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纺织技能人才缺口越来越大。 以往,楚州区毛巾针纺织企业通常采用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来培养技术工。但这种“师徒培养法”,培养周期长、缺乏系统性和稳定性,且效率低,越来越跟不上企业发展对熟练工人的需求。因此,很多企业常采用挖墙脚的方式补充技工缺口。 江苏康乃馨织造有限公司是当地最大的纺织企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企业形成了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擅长一线纺织技能职工的培养。然而,这家企业却经常留不住自己悉心培养的熟练工。举个例子,康乃馨的挡车工经过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化训练,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操作,往往就能胜任当地小毛巾厂的教练员、班组长甚至车间主任的职位。这样一来,楚州区很多比较小的毛巾企业常把康乃馨作为纺织技能人才的“输出基地”。 去年下半年经济开始复苏,楚州区纺织技术工人缺口很大。当地的劳动、人事部门曾希望通过增加专场招聘会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可是,人才市场根本招不到人。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遭受严重的“挖角”现象,个别企业无奈之下只得请求劳动部门干涉。 拥有1300多名员工的康乃馨在人员稳定上一直控制的很好,然而在去年下半年,企业接二连三的出现熟练工流失。经过该公司人事部门调查,员工流失多为同行挖角。这时康乃馨毛巾分公司总经理张洪玉坐不住了。保养工出身的他曾经是“师徒培养法”的崇尚者。在经历了企业由小作坊向集团化发展的过程中,张洪玉的观点也发生了转变,他开始致力于建立完善的一线操作工培养体系。在张洪玉的组织下,康乃馨技术和人事部门建立了操作工培训资料库,并培养了一批懂管理、精技术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担任内部培训师,一举解决了操作工培训难题。 09年8月份,张洪玉同公司人事部门交流,希望利用企业的培训资源和管理技术经验联合职业学校为当地毛巾针纺织企业培养纺织技能操作工。事后,康乃馨人事部门向楚州区劳动局汇报了这个想法,并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楚州劳动局经过筛选,向康乃馨推荐了淮安市华丰职业学校。在劳动局的撮合下,双方就合作办学的具体方式等问题进行磋商,并很快达成共识,一致同意由康乃馨提供培训机器设备和专业讲师,由华丰提供理科课程教育、培训场所和解决食宿。
![康乃馨:培养人才不再靠师傅](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2195190254915.jpeg)
经过几个月的筹划,3月19日“华丰康乃馨纺织技能培训中心”开学典礼顺利举行。多达40余家毛巾针纺织企业主慕名而来。楚州区劳动局、人才中心有关领导也出席开班典礼,并高度肯定校企联合办学培养职业人才的方式,称此为--开启淮安纺织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