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雅黑; COLOR: black; FONT-SIZE: 12pt">
据史书记载,中国儒教的代表人物孔子与中国道教的代表人物老子,在黄河之滨,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境内,进行了两位圣人平生唯一一次对话。据传,当孔子问及老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时,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子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孔子迷惑不解,问老子:“水有何德,可以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法呢?”老子看看孔子说:“最上善的人,就应该像水一样,永远造福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是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就是因为它们愿意处于下游的位置,由此成为百谷的生命之源。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了,可水却能穿透最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力量能超越于它。水最不愿意与人争、与世争,总是默默无闻。水也最有包容性,它接纳一切可接纳之物,但自身却保持洁净,这是多么伟大的德行。有了水的德行,我们就可以成为圣人了。”孔子听完后恍然大悟,他离开老子后,三天不语,细品其中的道理,终成了一代至圣先师。
备受后人推崇的老子的《道德经》,洋洋洒洒五千字其实都是以“上善若水”及水的德行为中心来展开的。在老子关于道的哲学中,最接近于道的也是水。《道德经》第八章写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意思是说,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住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友爱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治理国家,处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之人的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也就没有过失和怨咎。这是水的上善与谦下品质,也是几千年来中国人修身的最高哲学准则。
通过研究中外企业的案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但凡成功的企业家,所具有的素质和处世方式都离不开水的七种品性,这七种品性总结起来就是:水对任何事物都表现出“仁爱性”,水具有川谷之于江河的“包容性”,水具有随机应变的“创新性”,水具有宁静致远、不急功近利的“平常性”, http://www.aihuau.com/水具有不虚张声势、矫揉造作的“率真性”,水具有善利万物而不去争名争利的“淡泊性”,水具有能高能低的“谦卑性”。水的七种品性对于企业家来说,不管哪一种都是引导企业家自身修炼和企业成功的灵丹妙药。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利维特在他的畅销书《管理心理学》中,把沟通作为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来论述,沟通的中心思想就是让人们要像水一样具有包容性,而他整本书的中心论题也离不开水的七种品性。我们再看一看许多西方的管理名著,在论述管理的哲学思想时,其实都是在水的七种品性中展开的。
在中国,我们古圣先贤的每一句经典话语就是一个管理哲学理念。治理一个国家远比治理一个企业要难,中国人用传统的管理哲学理念把中国治理了五千年,现在还在延续,所以中国企业家们只需认真地向我们的古人去讨教和学习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在浩瀚的中国哲学中,“上善若水”是我们中国企业家必须遵循的管理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