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也许有一种选择是很多本土品牌企业的首选,它就是引进各种“外脑”对企业进行咨询或培训,以修炼企业“内功”,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水平及品牌的竞争力。
在本土企业和品牌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的进程中,外脑的确起到很多积极的作用。但不知从何时起,很多企业对咨询业如雾里看花,心里没底。为什么?
很多企业老板被这些“大师”云里来雾里去的理论弄得似是而非,成交吧;企业诸君被这些“高人”充满激情的方案、语不惊人誓不休的最新论调或充满煽情的气氛迷惑了,惊遇贵人;然而,企业花着真金百银最后得到的要么是一堂气氛踊跃但不知所云的培训课要么是一大堆无从下手让企业“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卷宗。
不能否认外脑对于企业经营的作用,并且企业经营和品牌操盘过程中,很多企业也从很多外脑朋友得到了很多真知灼见和帮助,我们应该敬重外脑作为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但现今鱼龙混杂的中国咨询行业,“李鬼”似乎比“李逵”多,不但伤了一些货真价实的专业咨询机构也搞乱了整个咨询行业,更影响了企业客户的经营活动、动摇了企业客户对外脑的信心。所以,千万别让“外脑”扰乱了企业的经营智慧。
认识“外脑”
也许企业高管或老板经常接到各种如营销策划机构、管理咨询机构、品牌形象策划机构、培训机构及广告机构的电话,或者经常与上述外脑交流,很多外脑都自我介绍是行业之最专业、最权威,他们利用很多中小企业或新兴企业信息不对等或关于企业管理、关于营销管理、关于品牌策划等方面需求,尽可能的挑起企业高管或老板的好奇心或兴趣,并且无限夸大咨询项目对于企业或品牌经营的重要性和功效。
企业和外脑间的关系,如“因缘”,“因”是主要的因素,“缘”则是辅助的条件。企业本身是主要因素,是“因”,而外脑则为“缘”,属辅助因素。
其一,外脑可能具有的某方面专业特长为企业所需,但具体项目必须结合企业的问题和资源,解决方案必须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项目实施的主体是企业而非外脑,并且外脑提供给企业的更多是经营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可能替代企业去从事经营活动。
其二,企业之所以借助外脑的力量,一方面是借助外脑的专业特长诊断、发现和解决企业问题,另一方面企业通过与外脑的合作,学习其诊断、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完善企业内部自主问题预防、预警及危机处理机制,强化企业内部问题处理和危机应变能力。
其三,慎重地选择外脑,要分析外部力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否发挥作用,能发挥多大的作用。
一方面,如果外脑或外来力量与企业的经营思路、经营之道不相吻合,或与企业文化格格不入,那么,外力不但有可能起不到作用,还有加剧问题严重性的的可能。另一方面,外脑在合作过程中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取决于一个重要因素,即企业高管是否有足够的驾驭能力。
弄清自己遇到什么问题,到底需要什么
企业置身于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每天会遇到新问题,借助外脑的信息和专业技能来解决问题越来越成为企业、特别是品牌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内容之一。企业在决定引用外脑之前,首先得学会用市场全局观及行业前瞻眼光来思考和弄清企业面临的问题本质,弄清自己到底需要什么。
其一,关心时势,关注行业、关注市场、关注时尚的变化和动向。
其二,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建立健全快捷的信息渠道,及时捕捉行业和市场的发展趋势及新技术、新模式、新思想。
其三,保持学习的习惯,建立各有所长的专家型朋友圈,有助于思考企业遇到的问题及谋求解决思路。
其四,在经营过程中,建立企业日常参谋团队和决策流程。群策群力有利于思考企业遇到的问题,并从内部统一关于解决问题的思路及借助外脑的要求。擦亮眼睛选择合适的“外脑”
其一,用鱼龙混杂来形容现在的咨询行业一点不为过,自诩为“专家”或“大师”未必就是专家或大师。所以,不要被一些云里雾里的理论术语所迷惑,也不要被他们所谓的头衔所吸引,更不要被他们所谓的名企客户所折服。
其二,权威的大的咨询机构未必适合你,因为他们或多或少有点对小订单轻视的潜意识。他们虽然资质雄厚,但如果做案子不上心,那倒不如其他一些规模不大的咨询机构。
其三,对不肯提案或要求支付比例过高首付款的外脑,你得小心。就如存在少数不诚信的企业一样,咨询机构收费后提案敷衍的事情并不少见,并且骗取首付款的事也时有发生。其四,咨询机构的价格弹性很多,但不要将报价作为决定取舍的关键因素。因为咨询机构的投入程度(特别是前期投入程度)、专业程度、服务态度都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