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2年,拜耳的染料业务进入中国;半个世纪后,红透上海滩的影星阮玲玉登上拜耳海报,为日后家喻户晓的阿斯匹林作宣传;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到来,中国成为拜耳海外版图中最醒目的投资重心,拜耳开始在这里建立合资企业、控股公司、以及大规模的生产设施;如今,拜耳公司在中国获得了诸多社会责任贡献奖项。拜耳在中国的发展里程,是跨国公司从产品销售到履行责任关怀的成功典型。
![拜耳中国30年:从产品销售到责任关怀](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221344508679.jpeg)
从自建基地到互补并购 近年来拜耳在中国的一系列投资并购举措,让旗下的三大业务子集团:材料科技、作物科学和医药保健各自巩固优势,稳步增长。2001年,拜耳材料科技在上海漕泾投资建立了一个以超前的一体化概念为基础的生产基地,实现相关产品的协作生产,有效降低了原料和物流成本,到2012年这个基地将投资共计21亿欧元,是拜耳在德国本土外最大的投资项目;2002年,安万特作物科学业务被拜耳并购;2005年,拜耳医药保健收购罗氏非处方药业务;2007年,拜耳医药保健与先灵制药合并为拜耳先灵医药,同年拜耳材料科技完成对中国台湾优得集团的收购整合,成为全球最大的热塑性聚氨酯树脂及薄膜供应商;2008年,东盛旗下白加黑等非处方药收归拜耳,成为中国制药领域最大一起外资并购案。 从投资中国到回报中国 在“十一五”规划中,中国政府明确了农业问题、能源紧缺、公共卫生、环境污染等当前迫切的需求。拜耳公司凭借环保技术、创新产品和高附加值的专业服务,积极贡献解决方案,并在大中华区实现了连续3年20%以上的销售额增长速度。 拜耳在投资中国获得巨大收益的同时,也在寻求积极的回报。2008年北京奥运被萨马兰奇称作史上最成功的一届,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两个奥运地标:国家体育场“鸟巢”和国家游泳馆“泡泡吧”都采用了拜耳的环保涂料解决方案。“鸟巢”的面漆采用了拜耳材料科技的聚氨酯交联剂,确保在最苛刻的环境条件下拥有长久防护;“泡泡吧”采用了拜耳无溶剂及水性聚氨酯涂料系统,为其提供长期装饰效果和保护的同时大大降低有机溶剂排放量。 从产品创新到可持续发展 把先进技术带到中国的同时,拜耳也在建立环保生产新标准。拜耳上海一体化基地在2008年10月17日正式启动了目前全球最大的35万吨/年的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生产设施。这些新设施为节能环保生产建立了全新的标准。其中,新建的TDI装置将采用先进的气相光气生产技术,与同等规模的传统工厂相比,可节省60%的能耗,最多能为生产过程减少80%的溶剂用量。此外,该技术还能够为此类大规模工厂降低约20%的投资成本。另一项氯气循环利用技术――氧气去阴极化技术则可节约30%的能耗。采用了先进技术和节能设施的拜耳上海一体化基地,比标准生产工厂每年可节省近100兆瓦的能耗,这些能源可满足上万户家庭的日常供电需求。 为应对气候问题,拜耳集团在2007年启动了“拜耳气候计划”,内容包括: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综合措施和近期目标;开发高耐受性作物和生物燃料;推广零排放生态商务建筑概念等。作为首批灯塔项目之一,拜耳技术工程(上海)有限公司将在今年年底推出气候检查(Climate Check)这一新计量方法,用于评估其生产设施,包括原材料、物流、能源消耗的二氧化碳排量。在德国该方法已有5个工厂正进行试点,预计可减少1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2007年,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授予拜耳公司“履行社会责任贡献突出奖”。在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拜耳将效益、生态和社会责任视为同等重要的企业政策目标。拜耳的“企业社会责任项目”涉及公共健康、环境保护、关怀残障、教育科研合作以及支持中国农村发展等诸多领域。应需而动,从中国市场的实际需求出发,为中国的经济目标和社会责任而努力,拜耳将在中国实现可持续的增长。